评论丨除了票房,下一部《哪吒》还能“破”什么?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2-07 17:17 1

摘要:喜讯刷屏、赞誉一片、热梗频出,这是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哪吒2》)连日来面临的常态。高票房+高口碑带来高影响力,也给哪吒主创团队带来了不小的压力。面对网友的“《哪吒3》什么时候提上日程”之问,导演饺子的回应是——那么多“坑”,有种“绝望”的喜感。

在站上中国影史最高台阶后,面对不断被抬高的观众期待,该如何超越前两部?

喜讯刷屏、赞誉一片、热梗频出,这是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哪吒2》)连日来面临的常态。高票房+高口碑带来高影响力,也给哪吒主创团队带来了不小的压力。面对网友的“《哪吒3》什么时候提上日程”之问,导演饺子的回应是——那么多“坑”,有种“绝望”的喜感。

如今,《哪吒2》已打破包括内地影史总票房冠军、2025年全球票房冠军、内地影史春节档票房冠军等多项纪录,并冲击全球单一市场票房榜第一名,攀爬全球电影票房榜。

从一片大好的形势、超百亿的票房预测来看,主创团队目前唯一的困扰或者甜蜜的负担大概是,如何拍好续作《哪吒3》?

破观众认知

众所周知,做一部好作品难,做超越自我的作品更难。已经超越一次的哪吒团队,在站上中国影史最高台阶后,面对不断被抬高的观众期待,该如何超越前两部?其难度必然呈指数级上升。

不过,导演饺子已经表示,每一部作品都要当成自己的最后一部作品去创作,不要留给自己任何突破的可能性,跨过这座高山之后,下一步再去挑战自己新的极限。团队的新极限对应着观众的新预期,这其实就是北京电影学院教授苏牧提出的“2.5叙事原则”理论——好的电影应该是既让观众满足认知,同时给观众带来惊喜,当观众的认知处于2.0时,好电影的认知应该是2.5。

前两部《哪吒》的成功,从人物塑造到剧情设计都打破了固有传统,突破了大众的认知,表现的是哪吒“我命由我不由天”“不知道天高地厚”,讲述的是边缘的哪吒挑战权威的中心,其实也是哪吒团队自己的故事——“想试试”的非科班导演,“不知天高地厚”地刷新票房纪录,打破行业的认知。

那么接下来如何让续作超越自我,满足大众的认知又超越大众的认知?固有的表达技巧、震撼的视觉效果当然必须坚持,更重要的还是在前两部对主要人物的塑造几近完整的情况下,在突破身份偏见、破除规则不公的主题表达上,进一步打破陈规,用“不知”破解已知,以无畏对抗畏惧,也即“若前方无路,我便踏出一条路”。

破仙界中心

在《哪吒》的叙事框架里,魔丸和灵珠、妖兽和神仙、截教和阐教等多是二元对立的,即一方处于中心位置,一方处于边缘地带。所以电影《哪吒》必须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当边缘的哪吒成为叙事的中心,如何处理边缘与中心的关系?

《哪吒1》解决的是从无中心到接近中心的尝试。

作为魔丸的化身,哪吒自出生起就游离于仙界、人界、妖界。他虽是李靖夫妇所生,由太乙真人所管,但这些正统的关系是作为外力附着于他的身上。他不受亲人、师父的价值观影响,而是用自我的生命体验去感受并认识世界。对于父权或天命,他给出的答案是,“我命由我不由天,是魔是仙,我自己说了算”。这里的哪吒不向往中心,也不接近中心。但在和父母、师父、敖丙的相处过程中,他开始建立关系,确定自我位置,比如确认敖丙是朋友,母亲爱他,父亲护他……这些确认,让他从游离状态进入小范围的关系之中,也就靠近了以仙界为主体的神权中心,以及由此形成的差序格局。

《哪吒2》解决的是从进入中心到解构中心的果断。

哪吒重塑肉身后,龙族压境,哪吒必须在七天之内考上仙班,获得宝物,才能救敖丙,退龙族,护住父母和整个陈塘关。此时的哪吒,主动将自我置于关系之中,他是陈塘关守将的孩子,是敖丙的好朋友,也是太乙真人的徒弟。这种主动嵌入使他被各种关系牵制,背负重任赋予世俗意义的价值,也从第一部的人人喊打变成了第二部的人人相送,甚至在见两位哥哥时,也会担心“给人第一印象不太好”。

但当陈塘关遭屠、父母不知所终,哪吒大闹龙宫、突破穿心咒后,他打破了天元鼎的束缚,打破了阐教所代表的正统中心位置,解构了一个人、仙、妖都坚信的中心。

由此来看,当边缘人物成为电影主角,哪吒要做的是不平则鸣,破除不可撼动的各种中心,真正确立自我的主体位置。但在面对更高一级的中心,即无量仙翁之上的元始天尊甚至天外之天时,该寄予厚望还是继续打破?答案已然在“我们还年轻,不知天高地厚”的回音之中。

破妖界执念

当中心被解构,下一步该如何走?如果重构一个中心,是否会进入披着新衣的旧格局,成为一个前现代的故事?如果去除所有中心,是否进入混沌状态,成为一个后现代难题?

以申公豹为例。作为被仙界中心异化的角色,他热衷于十二金仙的宏大叙事,这让他失去对自我的控制感,悬浮而单薄。但当世俗意义的弟弟申小豹出现,爸爸申正道“去世”,他由仙界重回妖界,找回自我,就变得实在而深厚——因为人的生活不是靠抽象理念来维持的,而是靠具体的社会关系。

该如何面对遥远的中心?人类学教授指出,我们需要强大的中心,但小群体也要在文化和社会上有自主性,让小群体都是一个小的中心。这同样适用于《哪吒》所构建的世界,也是电影接下来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结合当下分众时代的发展趋势,如何让时代精神与作品内核契合,同样也是电影吸引人的关键。人们之所以喜欢《哪吒2》,是因为无论哪吒、敖丙,抑或他们与家人、师父的关系,又或者配角申小豹、石矶娘娘、甚至土拨鼠,都有足够的魅力。但他们在仙界中心的视野下,又忽视了自我的价值和意义。那么,在已经做好了铺垫的前提下,《哪吒3》该如何表达?

或许让边缘群体成为中心是一个出路,也即在哪吒个人反父权、反神权之后,助力其他群体抛却传统意义的价值观,破除各领域的修仙、成仙执念,呈现不同群体的价值和意义,让人人都是自己的主角,而不是将自我作为客体,去寻求唯一中心的认同。事实上,饺子也已经给出了答案,他说,“跨过这座高山后你会发现不过如此”。

红星新闻评论员 黄静

编辑 汪垠涛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hxpl2020@qq.com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来源:红星新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