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本以为是武侠盛宴,没想到是一场让人摸不着头脑的闹剧,浪费了我对《射雕》的期待!”
在如今竞争激烈的电影市场,票房就像一把无情的标尺,精准衡量着一部影片的成败。徐克版的《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本应是一部星光熠熠、备受瞩目的巨作。
肖战的加盟,徐克的导演,再加上金庸的武侠,其影响力不言而喻。投资高达3亿的大手笔,无疑是想打造一部震撼人心的武侠巨制。
然而现实却给了这部影片一记沉重的耳光。
上映首日斩获了2.5亿的票房,看似开局一片大好。仅仅6天之后,票房就仅停留在5亿,后续走势可谓是一路“跌跌不休”。这巨大的落差,实在让人难以接受,也不禁让人对影片的质量产生了深深的质疑。
观众们的评价也从侧面反映出影片的诸多问题。在各大社交平台和影视评论区,吐槽声此起彼伏。
有观众直言:“这哪是我心中的《射雕》,剧情改得乱七八糟,人物关系混乱得一塌糊涂,我看了半天都没搞明白到底在讲什么。”
还有人吐槽:“徐克导演这次真的让我太失望了,好好的武侠片拍成了古偶爱情玄幻大杂烩,完全没了武侠的韵味。”
不少观众对选角也表达了不满,“庄达菲的黄蓉真的没有那种机灵劲儿,和原著里的黄蓉相差十万八千里,看得太出戏了。”
关于肖战饰演的郭靖,也有观众评价:“肖战的外形条件还行,但台词太出戏了,很多时候听着他念台词,感觉他没有真正融入角色。”
当我们看到“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这个片名,以及影片所选取的章节时,脑海中自然而然地会浮现出一幅波澜壮阔的家国情怀画卷,金戈铁马、侠肝义胆的场景也会随之而来。
可实际看到的,却是一部充满古偶爱情元素的玄幻片,这与我们的期待简直是天壤之别。
剧情混乱不堪,背景设定被随意更改,人物关系也变得错乱无章。
华筝竟然与黄蓉大打出手,这在原著中可是难以想象的情节;黄药师这个重要角色,竟然全程不见踪影;郭靖更是独自单挑欧阳锋,甚至还靠一番“嘴炮”就退了百万蒙古兵,这剧情简直荒诞至极。
而影片中的武打戏,也完全脱离了武侠的范畴,更像是一场魔法对轰,让人看得一头雾水。
庄达菲饰演的黄蓉,丝毫没有原著中那种古灵精怪的气质。
她的整体感觉,更像是适合出演抗战剧或者年代剧,在这部武侠片中,显得格格不入。再加上服化道的不尽人意,更是让这个角色大打折扣。
肖战饰演的郭靖,从气质上看,勉强还能符合角色形象。但他的台词水平,实在是有待提高,在表演过程中,表情管理也常常失控,让人难以沉浸在角色之中。
“侠之大者”这个核心主题,在影片中几乎没有得到应有的体现。
那些本应展现侠义精神的重要情节,不是被一笔带过,就是被直接省略。影片甚至试图通过简单的“嘴遁”来体现侠义,这实在是太过浅薄。
编剧是徐克和宋譞,徐克的风格其实并不适合改编金庸这种有着宏大叙事,并且蕴含深刻政治隐喻的武侠作品。
而且一部仅仅2小时的电影,想要承载如此厚重的主题,实在是力不从心。影片中的打斗场面,威亚痕迹明显,特效也十分普通,完全没有给人带来视觉上的震撼。
金庸先生在世的时候,就曾对徐克的改编提出过批评。
他直言徐克不懂武侠,对徐克改编的《笑傲江湖》极为不满,甚至拒绝了后续的合作。
后来因为《智取威虎山》,金庸先生对徐克的态度才有所改观,还给予了他《神雕侠侣》的改编权。
如今看到徐克对《射雕》的这次改编,倘若金庸先生还在,恐怕是再也不会有合作的机会了。
因为这部影片,完全丢失了金庸武侠作品的思想内核。
就连《南方日报》也忍不住下场转发文章,从多个角度对影片进行了批评,指出影片在解题上的失败,内容空洞、表现生硬。
徐克版的《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本有着如此得天独厚的优势,却落得如今这般被众人诟病的下场,实在是让人惋惜。
这也给电影行业敲响了警钟,大IP、大制作、大明星,并不一定就能成就一部好电影,真正重要的还是对作品的用心和尊重。
来源:莲乡情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