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截至2月5日0时,导演饺子的“哪吒”系列两部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以下称《哪吒1》)《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称《哪吒2》)总票房已超100亿元,哪吒成为“影史首位3岁百亿影人”相关话题冲上热搜。
本报综合报道 资本市场向来是嗅觉最灵敏的猎手,而文化产业,尤其是电影产业,则是资本猎手们追逐的“香饽饽”。
截至2月5日0时,导演饺子的“哪吒”系列两部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以下称《哪吒1》)《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称《哪吒2》)总票房已超100亿元,哪吒成为“影史首位3岁百亿影人”相关话题冲上热搜。
这部影片不仅是一部动画电影的成功,更是中国文化产业发展趋势的缩影。
透过《哪吒2》,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资本对文化产业的期待、隐忧与未来布局。
2025年春节档被称为“最强春节档”。家国情怀、传统文化、IP电影、电影工业化等成为这个春节档的关键词。
今年电影春节档,被称为“最强春节档”:总票房和观影人次均刷新纪录,看电影成为新年俗,多领域消费场景吸引观众跟着电影去旅游、品美食……一系列亮眼表现,呈现出一个供需两旺、活力强劲的电影市场。
《哪吒2》刷新多项纪录,也是春节档的“C位”。
资本市场最爱的,莫过于“爆款”。爆款意味着短期内的高回报率,意味着股价的飙升,意味着投资者的信心。《哪吒2》无疑是一个典型的爆款案例。作为光线传媒的拳头产品,这部影片以超5亿元的制作成本,撬动了超过60亿元的票房收入。按照40%的票房分账比例,光线传媒从中获得的直接收益超过20亿元,占其2024年总营收的50%以上。
这种短期内的巨额回报,正是资本追逐文化产业的核心动力。爆款电影不仅能带来丰厚的现金流,还能通过衍生品授权、IP开发等方式,进一步放大商业价值。例如,《哪吒2》的角色授权、联名商品等衍生品收入突破5亿元,成为光线传媒新的利润增长点。
然而,资本市场也深知,爆款逻辑并非长久之计。光线传媒近年来的业绩波动已经证明,依赖单一爆款的风险极高。一旦后续作品未能延续成功,公司的股价和业绩将面临双重压力。因此,资本在追逐爆款的同时,也在寻找更具持续性的商业模式。
《哪吒2》最让资本眼红的,不是票房,而是IP“养成系”的潜力。前作打地基,续集盖高楼,角色从几十扩到三百,特效镜头堆到1900个。这路子像极了迪士尼的“IP永动机”:一个白雪公主养活了七个小矮人,外加一座主题乐园。
这种IP长线运营的模式,正是资本市场最看重的。一个成功的IP,可以通过系列化开发、衍生品授权、跨界合作等方式,持续创造商业价值。例如,迪士尼通过《冰雪奇缘》《狮子王》等经典IP,不仅在全球范围内收割了票房,还通过主题公园、衍生品销售等方式,实现了IP价值的最大化。
对于中国文化产业而言,IP长线运营仍处于起步阶段。尽管《哪吒2》的成功为行业树立了标杆,但如何避免IP的同质化、如何保持内容的创新性,仍是资本关注的焦点。未来,资本将更加青睐那些具备IP开发能力、能够持续产出优质内容的企业。
哪吒登顶中国影史票房榜,是商业奇迹,更是当下人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层渴求。当这个脚踏风火轮的叛逆少年以颠覆性姿态出现在人们眼前,其背后涌动的是民族文化基因的觉醒——五千年文明积淀,正通过创新转化迸发出震撼世界的能量。
哪吒的成功商业化,显示了传统文化资源具备巨大的开发空间。仅仅这一个上古神话人物就衍生出百亿甚至千亿级的产业链。这种文化增值现象印证了\"文化自觉\"理论的当代实践——当传统文化元素通过现代表达激活情感连接,就能形成生生不息的文化再生产机制。
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归根结底是内容的质量。而内容质量的提升,离不开技术的投入与工业化生产的支撑。《哪吒2》的成功,正是技术投入与工业化生产的典范。这部影片的特效镜头占比近80%,角色设计超300个,制作周期长达五年。其视觉效果的突破,直接转化为观众口碑与票房增长。
资本市场对技术投入的态度,可以用“硬核”来形容。高成本制作虽然意味着更高的风险,但也意味着更高的回报。《哪吒2》的制作成本远超行业平均水平,但其票房表现证明,技术投入是动画电影的核心竞争力。
此外,工业化生产体系的成熟,也为资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光线传媒通过旗下彩条屋、可可豆动画等团队的协作,完成了《哪吒2》的制作与宣发。这种工业化流程不仅保障了内容质量,还提高了市场响应速度。未来,资本将更加青睐那些具备工业化生产能力、能够高效整合资源的企业。
尽管《哪吒2》在春节档独占鳌头,但同档期其他影片的表现却分化严重。例如,《蛟龙行动》票房不足3亿元,与《哪吒2》形成鲜明对比。这种市场分化现象,正是资本关注的另一大趋势。
在黄金档期,头部影片往往能够形成“赢家通吃”的局面。然而,这种局面也加剧了行业的“内卷”。过度依赖春节档、暑期档等黄金档期,可能导致内容同质化、市场饱和等问题。因此,资本在选择投资标的时,更加注重差异化竞争的能力。
《哪吒2》的成功,不仅在于其特效与IP,更在于其情感共鸣与创新叙事。这种差异化竞争的策略,正是资本市场最看重的。
未来,随着中国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资本与文化的融合将更加紧密。然而,资本在追逐短期红利的同时,也需关注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只有通过技术升级、内容创新与产业链整合,才能实现资本与文化的双赢。
正如《哪吒1》中的那句经典台词:“我命由我不由天。”文化产业的发展,同样需要资本的助力与创意的引领。唯有如此,才能在全球文化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来源:城市金融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