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2》爆火背后:申公豹的逆袭,穷孩子的“绝境”与“逆袭”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2-07 09:23 2

摘要:在刚刚过去的春节档,电影市场热闹非凡,而《哪吒 2》无疑是其中最耀眼的那颗星。其票房一路高歌猛进,稳稳地占据了影史第一的宝座。这部电影不仅凭借精彩绝伦的特效和扣人心弦的剧情吸引了无数观众,更引发了人们对影片中人物深刻的思考与热烈讨论。与主角哪吒那充满热血的 “

在刚刚过去的春节档,电影市场热闹非凡,而《哪吒 2》无疑是其中最耀眼的那颗星。其票房一路高歌猛进,稳稳地占据了影史第一的宝座。这部电影不仅凭借精彩绝伦的特效和扣人心弦的剧情吸引了无数观众,更引发了人们对影片中人物深刻的思考与热烈讨论。与主角哪吒那充满热血的 “我命由我不由天” 不同,反派申公豹的故事悄然触动了众多普通人的心弦,让大家对他的经历和背后所反映的社会现实产生了浓厚兴趣。

申公豹,这个在《哪吒 2》中极具争议的角色,一出场便带着独特的背景和鲜明的矛盾。他是元始天尊门下苦苦熬了五百年的外门弟子,从某个角度来看,他就像是我们生活中那些出身平凡却怀揣着远大梦想的 “全村的希望”。但他的身份却被贴上了 “妖族” 这个特殊的标签,这个标签在影片中如同现实生活里寒门子弟身上那难以抹去的 “出身劣势” 烙印。他没有强大的背景,没有丰富的资源,即便付出了超乎常人的努力,也总是被他人用异样的眼光看待,仿佛他的努力都显得不够 “体面”。

电影中,有一幕令人印象深刻。申公豹目光中满是不甘与愤怒,质问哪吒:“天命说妖族永世为奴时,可曾问过我们愿不愿意?” 那一刻,他的声音仿佛穿透了屏幕,直击观众内心深处,将体制内隐藏的残酷真相毫无保留地剖开。在天庭这个看似公平竞争的 “大舞台” 上,所谓的 “成仙资格考试” 实则暗藏着诸多不为人知的玄机。就拿灵珠来说,这本应是公平竞争的奖励,却早早地被内定给了权贵后代。而像申公豹这样的妖族,即便拼尽全力努力修炼,也只能无奈地沦为他人炼丹的 “耗材”,这和现实中那些寒门学子千辛万苦考上名校,满心欢喜以为能改变命运,却发现理想中的 “编制” 早已被预留的场景如出一辙。

申公豹的悲剧,不仅仅在于他出身的劣势,更在于他对体制内规则的深深无奈。他深知想要在这个体系中获得认可,就必须努力修炼法术,提升自己的能力。于是,他日夜苦练,法术日益精湛,然而,他的努力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无量仙翁等体制内的既得利益者,只是将他当作实现自己目的的工具,随意驱使。他试图通过偷取灵珠来证明自己的价值,可这一行为却让他被无情地贴上了 “背叛者” 的标签。这种困境,就如同社会学中所描述的 “半无产化” 状态,虽然掌握了一定的文化资本,却因为缺乏诸如编制、人脉等关键的生产资料,而被永远地边缘化。

在体制内,晋升的逻辑往往让人感到无比的残酷。影片中的龙族,为了换取 “天庭认可”,不惜镇压海底炼狱长达千年之久。他们满怀希望,以为这样的付出能够换来家族的荣耀和地位的提升,然而最终却成为了权力游戏中的弃子。这与现实中那些基层干部,为了工作默默奉献,熬到头发花白,却发现所谓的 “阶级跃升” 不过是一场遥不可及的幻觉何其相似。正如马克思所说:“当反抗仅追求权力再分配时,本质仍是剥削的延续。” 体制内的这种不公平,让无数像申公豹和龙族这样的人,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逐渐迷失了自我。

当申公豹的师父冷冷地告诉他:“妖族出身,不配成仙。” 这句话就像一把冰冷的剑,刺痛了申公豹的心,也刺痛了无数观众的心。在现实生活中,穷孩子也常常被周围的人灌输着 “稳定工作才是正道” 的观念。然而,《哪吒 2》却用申公豹那充满悲剧色彩的结局,给大家敲响了警钟:当体制内的规则本身就充满了偏见和不公时,盲目地想要融入其中,只会让自己在不断迎合的过程中失去最真实的自我。导演饺子借申公豹之口,喊出了那句震撼人心的话语:“我不是魔,是你们逼我吃人的!” 这句话的力量,远远超过了哪吒那充满豪情的 “逆天改命”。它毫不留情地撕开了体制的伪善面具,让人们深刻地认识到,真正的自由,不是一味地迎合既定规则,而是勇敢地去创造属于自己的规则。

对于穷孩子来说,想要摆脱这种困境,或许需要做出一些改变。首先,要学会放弃对 “编制” 的过度执念。在某些情况下,体制内看似稳定的工作,可能只是一场温水煮青蛙的骗局,会逐渐消磨掉个人的斗志和创造力。其次,要努力修炼自己的 “硬核技能”。就像哪吒在影片中努力掌控混沌之力一样,只有拥有了实实在在的能力,才能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中拥有立足之本,对抗生活中的种种挑战。最后,要时刻警惕 “自我规训”。不要被那些 “努力就能成功” 的鸡汤所迷惑,要清醒地认识到,社会中存在着结构性的不公,不能让自己在盲目追求成功的过程中,忽略了这些深层次的问题。

回顾历史,我们会发现,从古代的科举制度到如今的 “考公热”,寒门子弟所面临的困境似乎从未真正改变。唐朝诗人李商隐曾感慨:“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 千年前,寒门学子们将自己的命运寄托在科举之上,希望通过考试改变自己和家族的命运。然而,他们却不知道,自己所追求的东西,早已成为了统治阶层巩固权力的工具。如今,“考公热” 持续升温,许多寒门子弟同样将人生的希望押注在体制内的工作上,却未曾意识到,所谓的 “编制” 背后,也隐藏着类似的问题。

影片中的龙族,就如同明清时期的江南士族,表面上看起来风光无限,享受着荣华富贵,但实际上,他们不过是皇权的附庸,没有真正的自由和独立。而申公豹,则像是当代 “小镇做题家” 的缩影。他们以为通过努力学习、拼命做题,就能改变自己的命运,走向成功的彼岸。然而,他们却发现,自己所面临的 “题目”,从一开始就是由别人制定的,自己始终处于一种被动的地位。

在《哪吒 2》中,申公豹的那句台词:“我屠龙百年,自己却长出鳞片。” 这句话深刻地反映了现实中许多人的无奈与悲哀。年轻时,我们都怀揣着对公平正义的向往,痛恨那些特权阶层的存在。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当我们在生活的磨砺中逐渐失去了初心,有些人便开始拼命地想要成为曾经自己所痛恨的那种人。但是,电影也为我们指明了一条不同的道路。哪吒与敖丙在面对天劫时,他们没有依赖体制的施舍和帮助,而是凭借着自身混沌之力的觉醒,勇敢地联手对抗。这告诉我们,对于穷孩子来说,真正的逆袭,或许并不是一味地想要挤进体制内,而是像张謇弃官从商、褚时健古稀创业一样,勇敢地走出体制的束缚,在体制外广阔的天空中,凭借自己的努力和智慧,杀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血路。

来源:资讯新角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