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东海龙王敖光一心要为“逝去”的儿子敖丙报仇,李靖带着整个陈塘关为守护小儿哪吒誓死抵抗,申公豹之父申正道虽为妖族,却以卑微之躯、忍辱负重为子铺路。父爱之相被埋在影片情节中,让观众在嬉笑开怀中品味出种种味道。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 王婉君
春节档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简称《哪吒2》)自上映以来票房口碑双丰收。
影片不仅以颠覆性的叙事和视觉特效征服观众,更因敖光、李靖、申正道三位父亲形象的深度刻画,掀起关于“父亲角色”与“育儿智慧”的社会讨论。
三位父亲的中国式“父爱典范”
在《哪吒2》的故事体系里,导演饺子给观众呈现了三对父子档的人物形象。
东海龙王敖光一心要为“逝去”的儿子敖丙报仇,李靖带着整个陈塘关为守护小儿哪吒誓死抵抗,申公豹之父申正道虽为妖族,却以卑微之躯、忍辱负重为子铺路。父爱之相被埋在影片情节中,让观众在嬉笑开怀中品味出种种味道。
从权威到放手的觉醒是东海龙王敖光的深沉父爱。这位龙王一改传统神话中迂腐老迈的形象,以银发龙角、气质尊贵的颠覆性造型登场。他背负龙族命运,为天庭牺牲族群却遭背叛,最终在儿子敖丙的成长中学会放手。面对敖丙的独立理想,他含泪说出“你的路需自己闯”,展现出父爱从控制到尊重的转变。这一角色映射了现实中父母在“为子谋前程”与“尊重子女人生”间的挣扎。
无条件的爱与信任是陈塘关李靖的父爱。李靖形象从古板严父蜕变为慈爱守护者。他为哪吒挨家磕头求情、以命换命抵挡天雷,用行动诠释“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更是从第一部父权的控制和规训中转变为对孩子的无限接纳,以及面对困难时要站在儿子一边,给予魔童哪吒来自父爱的安全感。
隐忍与牺牲是申正道身为妖族的底层父爱。他忍辱负重接受仙界欺压,却在幼子遇险时决然舍命反抗,甚至不惜牺牲自己成全孩子的自由。不少网友坦言,“在偏见与困境中,爱的本质则成为超越身份与规则的守护”。
从神话到现实的育儿启示
“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而如山的父爱形象带给孩子更多的是精神的寄托、安全感的来源、自豪以及榜样的力量。”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重症精神病区主任赵绍锋接受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采访时称。
而影片《哪吒2》正是通过三位不同父亲的演绎,为现代育儿提供了多重启示。
例如有着“魔丸”身份的哪吒顽劣、惹祸、对抗,像极了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少年”。但少年的问题并不是生来就存在的,面对此父母该怎么办呢?电影中,李靖从第一部的压制、规训到第二部的接纳、信任,与儿子站在同一战线,共御外敌,完成了父亲形象的转变,而这正是值得现实中父母们学习的地方。
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省妇幼)儿童心理行为中心中级心理治疗师苏连轩认为,对于现实生活中问题少年的父母们,需要做的是能透过孩子的问题行为看到背后的需求,而不仅仅是责备、辱骂,因为正常的需求在通过正常的方式得不到满足时,孩子们往往会用异常的行为来获取,这才是“问题少年”产生的根源。
此外,在影片结尾,导演饺子让东海龙王敖光的父亲形象实现了理想化的转变,当龙王说出那句“父辈的经验也未必全对,你按照你的心选择未来的路吧”时,传统父权角色已从高高在上幻化出低头反思。在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心境障碍科主任李峥看来,这种反思能力是健康开放的亲子关系的良好开端。
“能够承认教育失误并愿意改变难能可贵,这不仅为孩子树立积极的榜样,也能促进双方的共同成长,教育和引导一定是双向奔赴的。”
重构父亲角色的社会期待
看过《哪吒2》后,有观众感慨:“我们曾是被贴标签的‘魔丸’,如今却成了制定规则的大人。”尤其对于父亲角色的感悟上,不少80、90一代的家长体会颇深,他们经历过威严到不可违背的父权压力,如今成为新一代家长,似乎更想把自己这一代父亲角色从“权威象征”转向“陪伴者与支持者”,从自身开始完成一次对父爱的浪漫重构。
但如何出发,赵绍锋认为要真正做起来还是很困难的。他建议当代家长在养育孩子过程中,无论面对何种境地,首先得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并尝试看到孩子的优点。
在观心实验室(郑州)心理咨询师张洋看来,现实生活中的父亲们不能仅满足成为家庭的经济支柱,通过各种方式为孩子提供情感支持和陪伴同样重要,“因为缺乏父亲长期陪伴和支持的孩子在进入青春期后更容易出现社交困难和心理障碍”。
重构父亲角色的社会期待还体现在对孩子的包容和接纳上。像影片中的李靖一样,对“魔童”哪吒给予无条件的爱。但苏连轩也提醒,无条件接纳的只能是孩子本身,面对孩子的行为得去有条件的接纳,因为前者是良好亲子关系的基础,后者才有助于更好地帮孩子建立规则。
编辑:谭敏
来源:河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