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理解的普通人家是农村出来的普通人,他理解的普通人家是在他能够接触到的那个圈子里面的普通人。
原来导演代入的是哪吒,观众们最低代入的也是申公豹,很少会在意陈塘关百姓!
《哪吒之魔童闹海》中真正的底层不应该是沦为炮灰的陈塘关百姓、土里刨食的小鼠、潜心修炼的小妖和自娱自乐的石矶以及最后关头用命拼着帮助哪吒二人组的海底妖族吗?
但是许多自媒体营销号,包括带V的影视视频博主全都在为影片中的“最底层”申公豹鸣不平。
曾经我认识的一个人跟我说,他家也是普通人家,后来我发现按照我的标准,他家至少是中产以上。
那以后我才真的明白他理解的普通人家跟我理解中的普通人家不是一个概念。
我理解的普通人家是农村出来的普通人,他理解的普通人家是在他能够接触到的那个圈子里面的普通人。
——高度限制我的视野,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
土里刨食的鼠子们
到必要时,我们正不妨利用百姓的弱点,一使军阀惯用的手段,去榨他们的钱,拉他们的夫,反正我们的百姓好对付,能吃苦,肯服从,就拉他们上前线去死,尽其所有拿去供军需,他们也不会出一句怨言。 ——董时进(1900~1984)历任北平大学、四川大学教授,农学家。
献祭,牺牲,都是高大上的名词。
献祭牺牲与白白被抹杀,是两码事。
《哪吒之魔童闹海》为什么能碾压《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蛟龙行动》等一众影片呢?
抛开影片质量不谈(主要是我还没有看射雕和蛟龙),射雕和蛟龙讲的都是为国为民,而哪吒讲的是为了自己。
相比于那些为国为民的英雄,当代群众喜闻乐见的或许是为自己闯出一片天地的英雄。 郭靖这样的英雄,会受制于人、家、国、天下,等等一系列因素。
但是现在的英雄如哪吒等不再受制于这些因素——他们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跟反派干,至于跟反派干的代价是什么,与他们毫不相干。
很多人都替郭靖这样的英雄感到不值,为什么呢?因为郭靖保护的大多都是稀里糊涂的普通人。
现在,新时代的英雄已经觉醒了——哪吒已经不管这些百姓了,也许有人该说了,哪吒还只是个孩子,面对全城被屠,他没反应是应该的。
那他爹呢?作为一镇总兵,太乙呢?作为修仙者,他们对全城被屠为什么没有反应呢? 也许像有些人说的,来不及反应吧!
对此,我只能说现在的英雄已经觉醒,对于他们而言:
那些稀里糊涂的芸芸众生,已经不值得他们费心费力去保护,甚至不值得他们有一点反应。
郭靖已死,哪吒降世——
郭靖反抗的是强权,反抗的是南宋必然灭亡的命运,而哪吒反抗的是别人施加在他身上的强权,是他个人生来就是魔丸,遭受偏见的命运。
一旦他完成了对强权和命运的反抗,那么遭受强权和命运折磨或者凌辱的其他人就不在他考虑的范围内了。
就像他有能力参加成仙考试之后,会义无反顾不假思索地去嘲笑、抓捕、甚至是消灭土里刨食的小鼠,潜心修炼的小妖和自娱自乐的石矶。
——不要问,问就是:只有闯过三关,才能成仙!
《哪吒2》票房大卖,可是我记得当年《你好,李焕英》的票房也大卖,《热辣滚烫》的票房也大卖,这年头,票房大卖的烂片,还少吗?
当然,因为他的票房一路飘红,所以自然会有人会把他视为一部成功的片子,票房上的成功,在有些人那里就意味着他所有方面都是成功的。
但是那些明显的缺陷怎么办呢? 自然需要靠粉丝观众自行脑补了。要么就是上映的时候有删减,要么就是下一部编剧会交代。
然而事实是,《哪吒2》是一部系列电影中的一部,但作为一部独立上映的电影,他本身需要完成逻辑自洽。
如果因为删减造成了观众理解上的歧义和困难,那么恰恰证明主创团队不懂取舍;如果本部不合理处,动辄就要到下一部去找补,剜肉补疮,拆东墙补西墙,早晚有一天会塌方。
我觉得任何正常人在任何作品中看到全城被屠的字眼和场景心里都会一震。
我并不是说在电影中不应该出现这样的场景,关键是我们应该以怎样的态度去展现这种场景,是抱着欣赏、爽、毫无感情,甚至全不在意态度?
《哪吒2》被贴上了各种反抗标签,反抗父权,反抗命运,反抗强权,反抗既定规则。哪吒成为了反对一切,反抗一切的人物。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哪吒可以反抗一切,观众们为什么不可以反思哪吒?个人认为:
一切没有反思的反抗,都是破坏; 一切没有反抗的反思,都是空谈。
《哪吒》反抗有余,而反思不足。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人还是写不出比他自己更高的东西。
饺子导演的技术有余,而故事不足,思想更是空洞,价值最是虚幻。一句话:
《哪吒2》本身就成了他们所要反对的反抗的对象。
一句话,如果说电影在反抗命运的不公和偏见,那么导演和编剧就不应该轻飘飘的一笔把一城的无辜百姓都写死。而粉丝更不能轻描淡写的将这一情节归结于反抗,
因为这样,《哪吒2》的主角和主创及其粉丝宣扬的反抗与牺牲和《人民的名义》中刘新建口中的改革和失误便没有什么区别了。
来源:书生季赛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