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力荐的8部纪录片,拉满孩子自驱力!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2-06 17:21 3

摘要:米粒妈帮大家搜罗来了一些纪录片,很多都是央视推荐过的,既然讲道理激发不了孩子的内驱力,倒不如潜移默化地引导他进行理智思辨、探究自我,看到生命的精彩并努力去发光发热。

文 | 米粒妈

春节假期转眼就过了一半,孩子们的寒假也余额不足了,咱们也得早做准备,帮孩子们尽早收收心。

米粒妈帮大家搜罗来了一些纪录片,很多都是央视推荐过的,既然讲道理激发不了孩子的内驱力,倒不如潜移默化地引导他进行理智思辨、探究自我,看到生命的精彩并努力去发光发热。

《游走世界天与地》

这是TVB出的一档世界见闻类节目,主持人是米粒妈很喜欢的黄翠如。

常看港剧的观众应该对黄翠如不陌生,在做演员之前,其实她就是主持人出身。

毕业于全球十大新闻学院之一香港浸会大学传理学院的她,专业实力自然没得说,而且,她人美又心善,亲和又有感染力,在节目中,她对世界的看法表达更是触动人心。

在镜头下,她带领我们见证了世界的参差,贫穷与富有,战争与和平,特别是那些生活在战乱里的孩子们,特别让人心疼。

去到叙利亚的时候,这个中东的文明古国因为战争的破坏,已经没有一块完整的土地了。

2011年开始的内战,让这个国家超过一半的人口陷入流亡,一整代叙利亚人的童年都在战火中度过。

站在叙利亚市中心的街头,目光所及之处没有一幢楼是完整的,战争的残忍在这一刻具象化了。

让米粒妈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黄翠如在残垣断壁里,遇见了一个小女孩。

小女孩看见节目组的到来,很是好奇,从破败不堪、几乎快要倒塌的楼房里探出头来,跟黄翠如打招呼。

她和妈妈住在这里,虽然住所破破烂烂,但窗台上,是母女两人种下的郁郁葱葱的植物,像是废墟里,永不放弃的希望。

米粒妈本以为主持人会上前去,跟孩子聊一聊她们的日常生活,问问她们为什么还留在此地,毕竟这样的访问方式,可以挖掘出更多故事和细节,节目内容也会更丰富一些。

但,让我意外的是,黄翠如并没有去问任何问题。

她说:“我有很多问题很想问他们,但是我知道我不可以问,因为我觉得我没资格问。看到他们很可爱地对你笑,你会觉得你不可以比他们更伤心,因为你知道你没资格比他们更伤心。”

战争的残酷,没有亲历过的人也许难以感同身受,但黄翠如那种强烈的悲天悯人的情感,让我对她肃然起敬。

收视率固然重要,但她的底线和良知,把这部片子更提高了一个level。

孩子们跟着镜头在贫穷与富有,战争与和平之间,不仅能学到丰富的地理、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一定会更加珍惜当下,完成一次心灵的洗礼。

《翻山涉水上学路》

上一部纪录片中,生活在战争阴霾之下的孩子们很让人心疼,在这一部纪录片中,这些为了求学而不得不涉险的孩子,也让人十分揪心。

《翻山涉水上学路》讲述了全世界最贫困、最偏远地区孩子们是怎样上学的。

这群孩子,每天独自忍受着饥饿与疲惫、提防随时出现的危险、翻山越岭,几乎是拿命在上学。

有的需要穿越茫茫草原,有的则需攀爬陡峭的山路,甚至冒着生命危险渡过湍急的河流,只为那一份对知识的渴望。

想在上学的路上活下来,孩子们需要耗费所有的精力。

命运从不公平,教育正是一条开往公平的上学路。

这条上学路上,虽每个孩子经过的风景完全不一样;艰难辛酸的程度也完全不一样。

但所幸,他们通往的方向都是一样的,都是为了改变,走到更好的世界去。

从这个角度出发,相信孩子们也会在这部纪录片里,找到读书、吃苦的意义。

《出路》

片子跟踪拍摄的是三位来自不同社会阶层的孩子,历时六年,几乎看尽了他们每个人的梦想和现实的碰撞。

其中,最让我觉得唏嘘的,就是马百娟。

参与拍摄时,她12岁,生活在甘肃一个非常偏远的山村里,十分困苦。

她所在的村子只有一所小学,而且其实根本称不上是小学。老师只是一个多认识几个字的农民,学校里只有几个孩子,拼凑成了一年级和二年级。

即便条件如此恶劣,她也心怀梦想,希望自己能读到大学,去遥远的北京读大学,然后找一份能赚好多钱的工作。

但是这个愿望对她来说,太难实现了。

马百娟从山村里的小学毕业,一家人来到宁夏生活。从偏远的山区来到了村镇,她的生活水平可以说就已经提升了一个台阶,但是离实现自己的理想依然有着太远的距离。

她也试着去读当地的学校,但那里的孩子都比她年纪小,而她的水平实在是差得太多,完全跟不上。

她只能走进一家酒店,想找份工作。但由于年龄和个人技能,连一份打扫或洗碗的工作,也找不到。

这个时候她才知道,自己的路有多难走。当她完全找不到出路在哪的时候,父亲的话给了她明确的、也是唯一的指导。

父亲说:“女孩子是别人家的人,读书没有用,因为有了孩子之后就有了拖累,班也就不要上了。所以女孩子嫁人,就是唯一的出路。”

后来,16岁的马百娟嫁给了老家的表哥,她挺着孕肚,站在屋檐下和几个同龄的女孩笑着聊天,梦想,就这样终止在了这样一个平常的午后。

《18岁的流水线》

这部纪录片深入中国制造业一线,记录了那些过早步入社会,从事重复性劳动的年轻人的生活状态。

他们在二十出头的年纪,就被工厂流水线磨平棱角,磨去斗志,像个螺丝钉一样没命地转,直到滑丝。

在一个萝卜一个坑的流水线上,他们甚至连上厕所的时间都要分秒必争。

班长说一句再快点,所有人就要铆足劲赶工,手指被工具扎伤冒血,草草裹上创可贴就成,半分钟工期都不能耽搁。

这里不少人曾是学校里的问题少年,校园里攒架斗殴的刺儿头,来这用不了两天就被磨得没半点脾气。

一位工人在镜头前唏嘘着感叹:“没学历你只能卖点力气,你们读书的、还没出社会的,体验不到我们这种底层的感觉。”

短短30分钟的片子,撕开了残忍的生活真相——吃不惯学习苦的孩子,未来一个也逃不过生活的苦。

可学习的苦有限且回馈巨大,而生活的苦夜以继日,是让人绝望的茫茫无期。

老成的年轻人们苦笑着说“看不到未来”,其实是因为他们的未来一眼就看到了头。

《18岁的流水线》不仅是对现实的揭露,更是对未来的警醒。通过他们的故事,孩子们可以看到,没有足够教育支撑的人生,可能会面临怎样的局限与挑战。

《小小少年》

相较于前几部的沉重,《小小少年》以轻松愉快的基调,讲述了一群拥有特殊才艺少年的故事。

第一集里在猪肉铺翩翩起舞的灵动女孩,第二集在机器人大赛上不断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人大附少年,第三集疯狂痴迷昆虫世界的10岁男孩……

他们的执着、热情,以及他们家人背后的无限支持,给了米粒妈很大触动。

纪录片导演在讲到昆虫男孩殷然一家时,说到这样一个故事:有段时间,殷然特别痴迷路边修路的挖掘机,有一天晚上九点多补习班下课,回家路上殷然蹲在路边看一辆工作的挖掘机,而他妈妈就陪着儿子一起蹲在路边,看了整整三个小时。

无论是痴迷于昆虫世界的少年,还是在舞蹈中找到自我表达的女孩,他们的故事都充满了对梦想的执着与热爱。

《小小少年》鼓励孩子们勇敢追求自己的兴趣,相信每个人都有独一无二的价值。它教会孩子们,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坚持可以让梦想照进现实。

《村小的孩子》

这部纪录片把镜头对准了中国偏远乡村的小学。

在教育资源匮乏的条件下,孩子们仍然对知识充满着渴望,影片中的孩子们虽然物质条件有限,但他们对未来的憧憬与对学习的热情不减。

因为大多是留守儿童,所以很多孩子的境遇都很让人唏嘘。比如9岁的范魏煜在父母回家的途中与他们相遇,结果上演了一出“母子相见不相识”的人间悲剧。

还有蒋鑫、蒋恒两兄弟也曾被父母接到身边待过,但因为父母要上班,他们只能被锁在家里,所以他们宁愿留在老家,再也不想去爸妈那里了。

片中的孩子们都被询问过一个问题:长大后干什么?他们的答案出奇的一致:打工。

对城市里的孩子来说,长大干什么、有什么理想是一个选择题,但对于这些村里的孩子而言,他们唯一能想到的未来就是出门打工赚钱,因为有钱了就能改变现在的窘迫生活。

这部纪录片让孩子们学会感恩,理解教育的公平与不平等,同时激发他们珍惜资源,努力成为改变现状的一份子。

《高考》

这部六集的纪录片,讲述了不同地域、不同背景下的学生们为追求梦想而付出的努力与挣扎。

在被誉为“亚洲最大高考工厂”的毛坦厂中学,每年有上万名学生参加高考,其中三分之二是复读生。

影片里详细记录了学生们早起晚归、争分夺秒备战高考的艰辛历程。

学校周边常年居住着数千户陪读家庭,形成了一座独特的“高考镇”,这些家庭为了孩子的未来,甘愿放弃一切,全力支持孩子的高考之路。

《高考》记录了每年数百万中国学子为这场人生大考所做的准备与努力,以及考试前后家庭、社会的紧张氛围。

它不仅仅是对一场考试的记录,更是对青春、梦想与压力的真实写照。

《大学》

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到达了《大学》。

在这部纪录片里,孩子们可以看到,在中国最顶尖的学府里,每个人都过着怎样的日常。

刚刚度过18岁生日的“00”后考生严韫洲,历经高考、一波三折地考入心仪学府;

水利系的博士毕业生宋云天挥别象牙塔,经历一番艰难抉择后更坚定了自己“造福一方百姓”的理想;

旅美十年的“哈勃学者”蔡峥入职天文系,带回一个“仰望星空”的大胆尝试;

环境学院的钱易院士在83岁时迎来了她的荣休仪式,但她依然躬耕于三尺讲台,步履不停。

《大学》不仅是对大学生活的生动描绘,更是对独立思考、自由探索精神的颂扬。它激励着孩子们勇敢追求真理,勇于探索未知,为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不懈努力。

这八部纪录片,每一部都是一扇窗,让孩子们得以窥见世界的广阔与多样,激发他们内心的探索欲与求知欲。

我们该让孩子知道,也许读书一时苦,但在能努力的时候心无旁骛全力拼搏,不留遗憾,才是通往成功之路最好的捷径。

个人简介:@米粒妈频道(欢迎关注),米粒妈,美国海归,海淀家长,当当新书总榜第一名《影响孩子一生的亲子英文书》作者。专注于学习干货、教育经验分享,5-12岁孩子的教育和升学,英文、数学、科学启蒙,以及全世界的新奇好物推荐,欢迎关注!(0~5岁宝妈请关注:@米粒妈爱分享)

来源:米粒妈频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