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中国节·春节丨西安网评:“花样”过大年,让文化消费更红火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2-06 10:37 3

摘要:春节,作为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不仅是阖家团圆的温馨时刻,更是文化消费的黄金档期。随着消费观念的升级与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人们过年的方式日益多元化,“花样”过大年成为新潮流,文化消费在这个过程中释放出蓬勃的新活力。

春节,作为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不仅是阖家团圆的温馨时刻,更是文化消费的黄金档期。随着消费观念的升级与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人们过年的方式日益多元化,“花样”过大年成为新潮流,文化消费在这个过程中释放出蓬勃的新活力。

刚刚过去的2025年春节假期,文化消费市场亮点纷呈,各类数据彰显出火爆态势。从非遗民俗到数字藏品,从文博热潮到电影市场,文化消费的多元形态不仅重塑了年味的内涵,更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强劲引擎。这场全民参与的消费盛宴,既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更是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与文化自信的生动展现。

在春节申遗成功的首个年头,非遗民俗成为文化消费的“顶流”。文化旅游热度空前高涨,民俗文化、非遗手工技艺等体验活动展现出了极高的人气。敦煌沙洲夜市里,游客亲手研磨矿物颜料绘制莫高窟壁画;大理扎染工坊中,年轻人体验白族传统技艺的匠心之美;自贡灯会以现代光影技术重现千年彩灯艺术,单日客流量突破10万人次……不仅如此,国潮文创的爆发式增长,印证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消费的深度融合:故宫博物院推出的“龙腾四海”系列数字文创首日售罄,南京博物院的“小粉炉”文创单品销售额突破千万元。国内一电子商务平台数据显示,“非遗”相关搜索量同比增长174%,尤其是“非遗体验”和“非遗手工”的搜索量分别增长了168%和321%。

博物馆、文化馆等文化场所也成为人们过年的热门选择。春节期间,故宫博物院举办一系列主题展览,将古老的文物与现代科技相结合,让观众在欣赏文物的同时,也能深入了解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和文化价值;各地文化馆举办的民俗展览、传统手工艺体验活动等,也吸引了大量群众参与……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激发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为文化消费市场增添了活力。

电影市场不断升温、持续火热。春节档电影凭借精彩的剧情、精良的制作,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吸引了众多观众走进影院。《哪吒之魔童闹海》传承弘扬传统文化,焕新讲述神话故事;《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讲述西岐军民共同守护家园;《唐探1900》《蛟龙行动》具有浓厚家国情怀;《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彰显武侠风范……数据显示,我国2025年春节档电影票房为95.10亿元,观影人次为1.87亿,创造了新的春节档票房和观影人次纪录。这些电影不仅是一种娱乐方式,更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通过生动的故事和精美的画面,向人们传递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观,在收获票房的同时,也实现了文化的传播与传承。

“花样”过大年,释放文化消费新活力,是新时代文化繁荣与经济发展的生动注脚。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日益增长。春节作为重要的传统节日,人们有更多的时间和意愿投入到文化消费中,追求高品质的文化体验。另一方面,文化产业的不断创新和发展,为人们提供了更加丰富多样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从传统的民俗活动到现代的数字文化体验,从线下的文化场馆参观到线上的文化云展览,各种文化消费形式层出不穷,为传统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其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魅力。

当然,让文化消费更红火,还需多方协同发力。政府部门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励文化产业创新,持续深化文旅融合,推动文化消费基础设施建设,营造良好的文化消费环境;文化企业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深入挖掘文化内涵,打造更多优质、特色的文化产品,提升服务质量;消费者自身也应提升文化素养,培养健康的文化消费观念,积极参与文化消费活动,共同推动文化消费市场的繁荣发展。

当非遗技艺在年轻人手中焕新,当数字技术让文物“活”起来,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消费数据的攀升,更是文化自信的升腾。在未来,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不断提升,文化消费市场必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我们期待更多丰富多彩的文化消费形式出现,让文化的魅力在消费中得以传承与弘扬,让文化消费的“暖流”化作高质量发展的持久动力,助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绚烂的光彩。

作者:王冰

来源:陕西网信办代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