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2登顶票房榜:电影业“长周期+精品”之路待启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2-06 13:33 3

摘要:公开数据显示,《哪吒之魔童闹海》(下称“《哪吒2》”)的总票房(含点映和预售)已经突破57亿元,位居第一名,一举超过《长津湖》。

中国影史票房的榜首正式易主。

公开数据显示,《哪吒之魔童闹海》(下称“《哪吒2》”)的总票房(含点映和预售)已经突破57亿元,位居第一名,一举超过《长津湖》。

猫眼、灯塔预测哪吒2的票房或达到70+亿元、90+亿元。

在经历2024年中国电影市场的“至暗时刻”后,这一现象级作品的出现,无疑给行业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这一方面有市场竞争因素的偶然,同期对垒的作品整体质量不达标、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2025年春节档电影是一场大IP之间的比拼。除了《哪吒2》,同样背靠大IP的电影还有《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下称“《封神2》”)、《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下称“《射雕》”),但均表现不佳;《红海行动》的续作《蛟龙行动》(下称“《蛟龙》”)表现同样惨淡。

据灯塔专业版数据显示,截至2月6日10时,《封神2》、《射雕》、《蛟龙》的票房分别为10.31亿元、6.02亿元、3.08亿元。

电影春节档的“冰火两重天”在相关公司股价中也有所折射。

2月5日开盘,作为《哪吒2》主投方的光线传媒(300251.SZ)已经一字涨停。

光线传媒基于截至2月4日《哪吒2》48.4亿元的总票房测算,其来源于该影片的收入区间为9.50亿元至10.10亿元。

这意味着,若《哪吒2》的票房超过70亿元乃至更高,光线传媒斩获的收入可能翻倍。

“一年不开张,开张吃一年”。2023年光线传媒收入为15.46亿元,此次《哪吒2》的收入贡献已超过2023年业绩的2/3。

与之对应的是,同期作为《封神2》主投方的北京文化(000802.SZ)、《蛟龙》的主投方博纳影业(001330.SZ)均收获了一字跌停,2月5日收盘,同为《哪吒2》主投方中国电影(600977.SH)跌幅亦达到9.22%。

但更为重要的原因是《哪吒2》本身。

《哪吒2》故事宏大,耗时长达5年制作而成,涵盖多个神话角色,特效镜头超1900个,这已经超过《哪吒1》1800多个全片镜头数量。

不少镜头的制作经历了长时间的打磨,例如哪吒肉身撕裂虽然只有10秒钟,但制作耗时一年半;一条链子的制作也耗费了近4个月的时间。

《哪吒2》的成功说明,尽管消费低迷,但市场仍然愿意为精品买单。如果没有优质的电影产品供给,消费者只会选择“用脚投票”。

上一年,中国电影市场的萧条就是最好的佐证——2024年中国电影总票房为425.02亿元,同比下滑22.6%,其中国产电影票房为334.39亿元,同比下降27.31%。

外部环境承压,行业资金紧缺的背景下,电影公司过去追求短平快、公式化生产作品的题海战术逐渐失灵。

射雕是典型的“大IP”作品,在名导徐克和流量明星肖战的加持下,其由于内容本身未达预期,票房目前扑街;封神2由于剧本硬伤等问题,表现欠佳。

博纳影业本对于主旋律影片有着较为丰富的制作经验。虽然蛟龙的制作周期长达3年,但过分依靠过去的经验,剧情存在硬伤,宣传上采取“保密”等猎奇策略引发目标受众反感,导致并未能续写当年《红海行动》的辉煌。

自2021年成功推出《长津湖》后,博纳影业由于未能再度推出佳作,2022年、2023年连年亏损,同期收入分别为20.12亿元、16.08亿元,分别同比下滑了35.6%、20.06%。

在2024年半年报中,博纳影业曾将蛟龙列为重点项目,随着此次票房的失利,其2025年业绩正在面临更多压力。

当前电影行业面临资本退潮与内容同质化的双重压力,博纳影业一味复制主旋律作品的打法,或许在面临转型。

依靠《哪吒2》的票房,光线传媒目前市值已经达到335亿元,位居A股影业公司中的第一名。但其后续能否持续复制《哪吒2》的成功,也有待验证,而旗下彩条屋出品的封神宇宙动画电影也曾有过未达预期的波折。

例如旗下几乎与《哪吒1》同步制作的《姜子牙》,制作周期长达4年,制作团队超过1000人。

2020年10月《姜子牙》上映前,猫眼专业版曾预计其票房或超过18亿元,还有市场机构预测或可达到20亿元,但最终口碑分化,票房为16亿元,并未达到市场预期。

目前光线传媒的《姜子牙2》、《大鱼海棠2》正在筹备中,预计2025年上映。

《哪吒2》的成功,亦作证了过去几年的影视行业市场萧条中,优质的作品仍然能依靠打动观众取得超预期的市场反响。

灯塔专业版数据显示,2020年和2022年中国电影票房分别仅为203.14亿元、299.49亿元,分别同比下滑了超6成、超3成。

尽管2023年有所回暖,总票房达到549.53亿元,同比增长超8成,但2024年又锐减至425.02亿元,同比降幅近四分之一。

这一数据背后,2022年,光线传媒、万达电影(002739.SH)、中国电影等一众电影公司均处于亏损状态。

但在“电影将死”的行业声音中,长周期精品制作的《哪吒2》此次冲顶内地票房史的成功,或许都倒逼影业朝着工业化、长周期的精品制作方向发展。

无论如何,《哪吒2》的此次冲顶内地票房史的成功,或许都倒逼影业朝着工业化、长周期的精品制作方向发展。

来源:华尔街见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