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之魔童闹海》斩断韭菜刀:这次观众站着把钱花了!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2-05 23:07 3

摘要:这些电影,先别提什么艺术性,很多连讲一个剧情完整、逻辑顺畅的故事都做不到。更恶心的是,明知道是屎,还硬塞进“爱国情怀”“女性独立”“传统文化”当包装纸,逼观众含着泪咽下去还要喊真香。

近几年,我不怎么去电影院。

原因很简单,实在没有想看的电影。

绝大部分国产电影,每次看完,我总会生出一种“我上我也行”的错觉。

这些电影,先别提什么艺术性,很多连讲一个剧情完整、逻辑顺畅的故事都做不到。更恶心的是,明知道是屎,还硬塞进“爱国情怀”“女性独立”“传统文化”当包装纸,逼观众含着泪咽下去还要喊真香。

还有一些电影,热衷于走捷径。去年翻拍自日本电影《百元之恋》的那部《热辣滚烫》,“减肥100斤,营销1000吨”。上映前铺天盖地全是“贾玲暴瘦100斤”的热搜,不知道的以为是《感动中国之减肥训练营纪录片》。结果日版原作的丧气灵魂被强行灌入“中式鸡汤”:日本社畜的虚无感硬改成“只要努力就能赢”,日版女主打拳击是为了对抗命运,贾玲这儿打拳击像是给《减肥成功学》拍PPT广告。

更绝的是结尾强行上价值,把“变瘦”和“变强”粗暴划等号,仿佛在说:“姐妹们!挨饿流汗换身材才是独立女性!” 但观众花钱不是为了看《我的减肥日记》,当导演在镜头中自我感动时,影院里打哈欠的声音比拳击戏音效更震撼。

但是,2024年度票房冠军,竟是这部翻拍片《热辣滚烫》。

所以,很多国产电影的问题不是缺钱缺技术,而是缺良心——不把观众当人,当韭菜;不把电影当作品,当理财产品。

于是,整个2024年,电影票房同比大幅减少。就在不久前,还有一群所谓的“圈内人士”哀嚎:电影行业的寒冬来了!

叫什么呢?

这本来就是那些鼠目寸光、急功近利的电影人,应得的福报。

但电影的目的,不光是挣钱,还是电影本身。

我们越来越意识到,过往许多节节攀升、连创奇迹的票房记录,或许只不过是出品方与院线上下勾连,只为圈钱洗钱的资本游戏;被“专家评委”们把控的影视奖项,什么“影帝”“影后”“视帝”“视后”,影评人吹嘘的所谓“演技”“艺术表现力”,更只不过是他们这个小圈子自娱自乐的捧人把戏!

然而,就在我以为自己再也没心情去电影院时,《哪吒之魔童闹海》来了。

近几天,它爆火到什么程度,不用我多说。这其实更说明了一个道理:虽然观众不一定多有文化,但是观众的眼睛真不瞎。

大年初六晚上,我被它重新吸引进电影院。电影结束后,我久久不愿离去。

我心中思绪万千,一时半会儿竟想不出任何赞美之词。

因为我被彻底震撼了。

我万万没想到,它能好到如此地步。

看完《哪吒之魔童闹海》,我觉得这堪称国产动画的“叛逆封神之作”,用一场颠覆传统的视听狂欢,让观众见识了什么叫“老神话玩出新宇宙”。

台词梗多到能榨出爆米花。太乙真人川普一出口,全场笑到乾坤圈乱飞。申公豹的悲情过往,小镇做题家共鸣到泪流满面。

电影的片尾曲《就是哪吒》,歌声混搭唢呐核爆,BGM一响直接送走观众天灵盖,玉虚宫DJ台申请出战。

哪吒这个家喻户晓的神话人物,从“剔骨还父”的悲壮到“打破偏见”的热血,让老故事长出Z世代的逆鳞。建议“若命运不公就和他斗到底”入选高考作文素材库,成为新一代中国人的座右铭。

这不仅仅是电影,更是动画界的“文艺复兴”。饺子导演用一根混天绫捆住了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的断层,炸出了国产动画的工业天花板。当《哪吒之魔童闹海》踩着风火轮冲进50亿票房俱乐部时,整个行业都在颤抖:原来神话不是用来跪拜的,而是用来打破的!建议以后国产电影都按这个标准卷起来,下次让杨戬带着哮天犬玩摇滚,妲己搞女团出道,咱们直接承包封神宇宙格莱美!(姜子牙:勿cue,在隔壁拍《封神打工人》纪录片)。

老话说"笨鸟先飞",但笨功夫才是真功夫。饺子导演也是这性格,2019年《哪吒之魔童降世》爆红那会儿,换成别人早接广告接到手软,他倒好,躲回工作室继续死磕动画。

五年后《哪吒之魔童闹海》里,哪吒战袍上的绒毛不是画出来的,是美术组用最细的笔一根根点出来的。种种类似的细节多到爆炸,观众这才回过味儿:原来人家不是傻,是把聪明劲都用在刀刃上了。也是,说到底,这世上哪有什么横空出世的天才,都是闷头死磕的凡人。就像烧开水,咕嘟咕嘟熬够了时辰,自然就沸腾了。

两部《哪吒》、《流浪地球》,甚至包括陈思诚的大部分电影取得良好的票房成绩,说明中国观众有钱去看电影,也愿意去看电影,庞大的中国电影市场一直都在那儿。

金杯银杯不如观众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观众的夸奖。

某些说“观众垃圾”的“名导”,某些嫌国人不去电影院的“名流”,某些为中国电影“呕心沥血”的“艺术家”,你们都应该去好好看看《哪吒》。

你们用观众看不懂的拍摄手法,讲观众看不懂的故事,拍观众看不懂的电影,自以为高大上,阳春白雪,在小圈子里“圈地自萌”,相互吹捧。一旦观众不买账,票房拉胯,不反思自身原因,反倒是嫌弃观众不懂艺术,不懂电影,没文化,甚至指责观众垃圾。

事实真的如此吗?

事实是,大部分观众都不喜欢流量明星尬演扣图,五毛特效,胡编乱改,脑残剧情;但你们非要跟观众对着干,你不扑街谁扑街?

只要电影人把故事讲好,演员不要乱七八糟,不要夹带私货,把投资人的钱尽量用到打磨剧情上,用到特效和场景上,大概率就能得到应有的回报。

相信我,你们用不用心,观众真看得出来。

但你们总是想喂我们屎,还怪我们吃得不香,那有基本审美和三观的中国观众也会叫你们做人,你们亏了一屁股被投资人干屁股的时候,也不要怪我们。

来源:柳岱林的魔剧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