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也被称作《哪吒2》)通过其丰富的故事情节和深刻的主题探讨了亲子关系的多个层面。这部电影不仅是一部视觉效果震撼的动画大片,更是一次对现代家庭关系的深刻反思。以下是电影中揭示的亲子关系的几个关键点:
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也被称作《哪吒2》)通过其丰富的故事情节和深刻的主题探讨了亲子关系的多个层面。这部电影不仅是一部视觉效果震撼的动画大片,更是一次对现代家庭关系的深刻反思。以下是电影中揭示的亲子关系的几个关键点:
1. 爱与理解
哪吒与父母:在电影中,哪吒的父母李靖和殷夫人展现了对孩子无条件的爱和支持。他们始终站在哪吒的角度考虑问题,理解他的内心世界,即使面临社会的误解和压力,也从未放弃过哪吒。这种爱与理解为哪吒的成长提供了坚强的后盾。
2. 期望与压力
龙王与敖丙:东海龙王敖光将自己的期望和家族荣耀寄托在儿子敖丙身上,试图通过自己的经验为儿子铺就一条成功之路。然而,这种过度的期望给敖丙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导致他一度迷失自我。最终,敖光意识到,强加的期待与约束并不能引领孩子走向幸福,他选择放手,让敖丙拥有追寻自我人生的权利。
3. 自由与责任
哪吒的成长:哪吒从一个被贴上“魔童”标签的少年,逐渐成长为一个勇于承担责任、保护他人的英雄。这一过程中,哪吒学会了如何在父母的支持下,勇敢地面对自己的命运,不再逃避,而是积极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4. 沟通与信任
哪吒与父母的和解:电影中,哪吒与父母之间的沟通和信任是推动剧情发展的关键。通过一系列的事件,哪吒逐渐理解了父母的苦心,而父母也更加尊重哪吒的选择。这种双向的沟通和信任,成为了他们之间关系改善的重要桥梁。
5. 放手与支持
智慧的父母:电影中的哪吒父母,特别是李靖,展示了智慧的父母应该如何对待孩子。他们从不试图做孩子人生的操盘者,而是成为孩子内心的支撑者,给予力量与支持。这种放手与支持的态度,不仅帮助哪吒找到了自我,也为他的人生注入了动力。
6. 文化传承与创新
传统与现代的融合:电影在讲述亲子关系的同时,也探讨了传统文化与现代价值观的融合。哪吒的故事虽然是一个古老的传说,但在电影中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反映了当代社会对亲子关系的思考和理解。
结论:
《哪吒之魔童闹海》通过丰富的角色设定和情节设计,深刻地揭示了亲子关系中的爱与理解、期望与压力、自由与责任、沟通与信任、放手与支持等多个方面。这部电影不仅为观众带来了一场视觉盛宴,更引发了人们对亲子关系的深刻思考。它告诉我们,一个健康和谐的亲子关系需要双方的努力,包括父母的理解和支持,以及孩子的自我成长和责任感。
【吴小霞专栏】
看完《哪吒2》,我对亲子关系有了三点感触
作者|吴小霞 重庆兼善中学蔡家校区教师
看了《哪吒2魔童闹海》,我的心久久无法平静。在我看来,这部电影中从头到尾,都在诉说着一个主题——爱。
01
没有完美的父母
有的是对孩子发自内心的爱
父母各自角色不同,用不同的方式在表达自己的爱,哪吒的父母代表人类,始终站在哪吒的角度,理解他,接受他,引导他,成为哪吒坚实的后盾;敖丙的父亲是龙族,敖光是龙王,所以父亲对他期望极高,期待他改变龙族的命运。他用精英教育的方式教育着自己的孩子;申公豹的父亲是妖,但是他教孩子自律向善,自己也上进勤奋,哪怕自断手臂也恪守着“家里绝不会成为你的累赘”“努力能打破偏见”的信仰。
也许这样的爱,只是想用自己的经验为孩子谋个幸福而已,或许并不完美,好在哪吒在陪伴中学会了责任,敖丙仍然是人人羡慕的“别人家的孩子”,申公豹哪怕遭遇不公仍然记住了“行心中大义”。这就是父母教育的意义和价值。
任何一种教育都没有完美,任何一种教育都有利的一面,也有弊的一面,同理,从来没有完美的父母,有的是对孩子发自内心的无条件的爱。毋庸置疑,这份爱是真挚的。正因为不完美才有日趋完善的可能,我们做父母的,要做的只是不断反思,不断学会改变!
02
孩子,比我们想象中更爱父母
看了这部电影,我认为,孩子是父母的软肋,其实,父母也是孩子心灵深处的软肋,孩子远比我们想象中更爱父母。
当哪吒回到满是废墟的陈塘关时,看见那遗漏在废墟里的母亲的头盔,那一刻,哪吒心如刀割、泪如雨下,父母永远是哪吒最脆弱的地方。
当无量仙翁用父母的命逼迫哪吒吃下“灭魂丹”的时候,他义无反顾,明知道会魂飞魄散,仍然毫不迟疑,当面对妈妈生命的最后时刻,哪吒崩溃得不断自责:“我没用,我好没用,我生来就是魔,让你们受苦,连累你们。”每个孩子都渴望成为父母的骄傲,父母是他心中最柔软的角落啊。
哪怕别人眼中做尽坏事的申公豹看到弟弟后,也会露出自己最温柔的一面,第一句话问的就是:“父亲还好吗?”并且把自己千辛万苦来之不易修炼的丹药,毫不犹豫地倾囊送出,要求弟弟带回家孝敬自己的父母,还找了个冠冕堂皇的借口:“哥吃不惯这个,哥喜欢自己修炼。”再看申小豹不顾自己安危,拼命保护父亲。原来,家人是每个孩子最强有力的精神支柱啊。
敖丙更不用说,一个被寄予厚望的龙族独子,背负整个龙族的命运,也是整个龙族的救星,哪怕这种期望是枷锁,是压力,是无奈,哪怕他内心充满了挣扎和矛盾,当太乙真人用宝莲为敖丙重塑肉身失败时,敖丙撑着破碎的肉身等来了父王,当他倒在父王怀里的那一刻,仍然用气弱如丝的声音,满怀愧疚地给父亲道歉:“父王,孩儿未能完成龙族的使命!”在他的心中,家族的使命永远是他的第一责任,胜过自己的生命!
所以,当我看完这部电影,我瞬间明白:孩子,你比我们想象中更爱父母。
在不经意的小事中,在生活的点滴中,我们以为父爱如山、母爱如水,其实,孩子的爱也如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而父母可能还没有察觉。孩子没有好坏,对父母都有同样的爱。
03
养育孩子的过程
是双方共同成长的过程
在漫漫人生成长路上,亲子之间没有最好,只有彼此成长得更好。
哪吒父母对孩子无条件的爱,给了孩子温暖,给了孩子力量,他们的爱为孩子铸就了抵御困难的港湾,让哪吒保持了勇敢自信、正直担当,才有了“我命由我不由天,是魔是仙,我自己说了算”的勇气和力量。
东海龙王敖光在经历了惊心动魄的大战后,也如梦初醒,敢于改变:“父辈的经验毕竟是过往,未必全对,你的路还需你去闯,今后忠于自己内心的选择吧!”在孩子成长的最后关头,他的爱已经不是强加的责任,而是放手,给予孩子自由。这种爱已经变成了孩子未来闯荡的力量。这何尝不是重新认识孩子,也重新认识自我的过程?这何尝不是亲子之间一次互相成长?
申公豹父亲不给孩子添加任何麻烦,用自己的行动努力践行着“不努力就不会有出路”的理念,他的教育也在申公豹身上得到了体现。申公豹知道父亲被杀,弟弟在怀中死去,愤怒中他仍然保持理智,在找到事情真相后,敢于独自面对强敌,展现出勇气和担当,这又何尝不是申正道教育的结果和他自己成长路上完成的自我救赎。
每一对亲子,都没有对错,没有最好,既然彼此爱着,那就让彼此共同成长!彼此成长得更好!养育孩子的过程,何尝不是重塑我们父母自我的过程。
每个人都需要成长。孩子终将要离开我们,也许我们想表达:我怕你离开我了,不能独立行走。就像《目送》中说: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
对,不必追,陪伴他,让他自力更生,让他有足够的力量去独当一面,这也是父母的一种成长吧!所以,把握好爱孩子的度,处理好与孩子相处的方式,共同成长,相爱不相杀。共同成长,活出自己。
爱,是亲子之间永恒的主题。
来源|中国教师报微信公众号
作者简介:吴小霞,重庆市兼善中学教师,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担任班主任21年,其班主任故事和班级创意活动多次被重庆电视台、《重庆时报》、《重庆晨报》等报道。著有《班主任微创意:59招让班级管理脑洞大开》等。
近日聊教育孩子的话题比较多,上班的路上偶发感想,还是要多掌握点心理学知识。总结一些成功的经验,结合自身的经历体会,概括说来主要体现为“三装四解加表扬”:
在孩子面前学会“三装”:有些情况下要“装傻”,孩子毕竟是孩子,所谓童心未泯,总会背着家长做些小动作,偶尔一两次大可不必大发雷霆,可能就是想暂时放松一下或偷个小懒而已。有些情况下要“装弱”,一般会在初二以后出现逆反,其实这是好事,说明孩子自我意识增强,开始寻求自我以显示独立人格,对成人的经验开始质疑、否定,甚至对抗,家长太过强势形成压制不利于成长。有些情况下要“装懒”,学习绝不是只有书本,家庭生活中的琐事也需要学习,家长不必“勤快”到孩子连整理自己房间的机会都没有,妈妈也不必强撑着扶梯去换灯管,这些机会完全可以给孩子。
遇事问题要做到“四解”:不要轻易下结论,先“了解”问题的来龙去脉,切忌不分青红皂白打骂伤害了孩子;不要急于说教,先“理解”孩子的情绪,但凡考砸了能有好心情是比较难的,要与其难过、受挫、失败的心理共情,传递理解其心理的信息;不要听之任之,找“求解”问题的答案,与孩子分析问题,共同寻找解决的办法,做到“吃一堑长一智”;不要自寻烦恼,懂得自我“和解”,孩子的成长教育极其复杂,涉及孩子自身、配偶理念、社会环境等等诸多因素,往往希望越多失望越多,少有完成实现家长设定目标的,犯不着“庸人自扰”。
小时候常听长辈讲“棍棒底下出孝子”“三句好话不及一马棒”,传统的教育“严”是主基调,“打”是常态,基于成年人的视角较多。现代教育则更尊重孩子的心理特点,多主张以鼓励为主,让每个孩子心中都种下“阳光的种子”,寻求的是乐观、自立、自信,要有“发现美的眼睛”以发现孩子的长处、潜能,激发孩子的创造力,充分展示个性。因此,家长会回来“报喜不报忧”就是好实践,家长要的是有什么要解决的问题,孩子要的解决问题的动力。表扬、鼓励既是思想观念,也是方法论。
来源:校长智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