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我国第一部核潜艇题材电影,《蛟龙行动》在水下呈现更广阔的战场与更复杂的战况。导演林超贤则表示,在海底战场与敌人搏斗是一件前所未有的事,这种惊险到不敢呼吸的感觉,只有《蛟龙行动》能带给观众。
电影《蛟龙行动》剧照(下同)
作为我国第一部核潜艇题材电影,《蛟龙行动》在水下呈现更广阔的战场与更复杂的战况。导演林超贤则表示,在海底战场与敌人搏斗是一件前所未有的事,这种惊险到不敢呼吸的感觉,只有《蛟龙行动》能带给观众。
由林超贤执导,梁凤英监制的军事战争巨制《蛟龙行动》已于2025年大年初一上映。
作为中国首部核潜艇题材电影,《蛟龙行动》不仅延续了林超贤导演的一贯高规格制作标准,更宛如一艘“电影界的核潜艇”,开辟了电影创作的新航道。
林超贤在军事动作题材领域的成就,早已被观众铭记于心。七年前《红海行动》让无数影迷记住了这位才华横溢的导演,也让他获得百花、金鸡、华表最佳导演,成为内地三大影奖唯一满贯香港导演。而今,林超贤带着《蛟龙行动》再战春节档,这一次他没有选择舒适区,而是大胆破冰,开创性地将核潜艇大战搬上银幕,这不仅是国产军事动作题材的飞跃,也是世界电影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不同于以往的潜艇电影,《蛟龙行动》拍出了核潜艇内部惊心动魄的实战交锋,再加上令人耳目一新的装备及高科技武装,一场前所未见的核潜艇大战将在观众面前震撼上演,彻底颠覆观众对传统潜艇电影的认知。
至于为何要拍这部电影,林超贤的回答满是使命感:“每个大国都要有一部潜艇电影,我们也要有一部自己的潜艇电影。”他更表示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电影人要做的不仅是“跟随时代”,也不能满足于“与时代并行”,而是要“走在时代前面”,才能拍出新形态的军事战争题材电影,用林超贤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未来’随时‘已来’。”
创作者谈《蛟龙行动》
电影《蛟龙行动》不仅是对军事题材作品的一次创新尝试,标志着国产军事动作大片进入下一赛程,更是一封献给那些默默守护国家安全的英雄们的致敬信。
导演林超贤
“这就是《红海行动》续作该拍的题材”
“当年大家对《红海行动》的喜爱,让我很振奋。如果要在这个基础上再拍续作的话,确实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在于冬和林超贤的讨论中,也曾出现过多个不同的题材选项。“终于,我们找到了一个很好的题材——潜艇大战。我跟于总说,太好了,这就是《红海行动》续作应该拍的!”
“我觉得每一个大国,都应该有一部属于自己的潜艇电影。我们今天的中国,应该也要有一部属于我们的潜艇电影,这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林超贤表示。
“天天都在过关”
“决定《蛟龙行动》要拍潜艇大战这个题材之后,我们大家就开始面对一大堆的难关,几乎是天天都在过难关。”《蛟龙行动》拍的是“大国重器”,需要全剧组各部门提前研究的问题有很多。在筹备期间,剧组先后到诸多研究所、高校、技术单位到访参观。“我们经过了很长时间的研究、看了很多资料,也请教了很多老师与顾问。我们希望《蛟龙行动》和观众见面的时候,可以不辜负他们的期待!”
总制片人于冬
初心,梦想
于冬在小时候曾看过1962年由林农执导的电影《甲午风云》,当时给他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李默然老师饰演的邓世昌站在致远舰船头,喊出那句‘撞沉吉野’,至今想起来都还是会觉得热泪盈眶。”于冬表示。
“我曾经被电影打动,作为一个电影人,如今也希望能尽自己的微薄之力推出能够打动更多人的电影作品。尤其是拍摄以中国海军为原型的电影,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
从红海到深海
2018年春节档上映的《红海行动》,获得了市场与观众的充分认可,以36.52亿的票房成绩成为档期冠军,同时也是2018年的年度票房冠军。多年来,一直有观众“催更”,希望看到这个热血故事能被续写。
“这个故事如何续写?我们说了很久,筹备了很久。终于,我们完成了《蛟龙行动》的拍摄,它不仅是远洋出海,更是走向深海。”
潜艇大战,协同作战
毛主席曾经说过:“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1970年12月,中国自行研制建造的第一艘核潜艇“长征一号”下水;1974年建军节,“长征一号”正式入列海军。
“在2025年的春节,全国观众将会在《蛟龙行动》中看到发生在近未来的深海潜艇大战——有国之重器‘龙鲸号’潜艇,还有潜艇小队、蛟龙小队的协同作战,相信会不负观众的期待。”
未开机,先造景
“拍《长津湖》,我们‘造’坦克;拍《中国机长》,我们‘造’飞机;这一次拍《蛟龙行动》,我们‘造’了好几艘潜艇——它们都是电影中非常重要的角色。”《蛟龙行动》中体积最大的“龙鲸号”潜艇,长120米,宽11米,高16米。“在青岛的拍摄基地,我们找不到任何一个摄影棚可以装得下这艘潜艇,最后只能放在室外,这还引发了当地市民的关注和猜测。”
《蛟龙行动》剧组使用青岛影棚46000平方米,车间8000余平方米;在组人员数量最多时,能达到1500人;建造多个拍摄用水池,深度最深的达17米,长度最长的有140米;剧组制作潜艇相关武器道具16种,设计适配不同战斗环境的“蛟龙小队”服装10款……比起前作《红海行动》,电影《蛟龙行动》的制作规模和拍摄难度,都大大升级了。
文 康荦
编辑 韩哈哈
资料提供 片方
张雨霏 蝶变之后
刘若望 艺术行者的漫谈
王羽佳:探索不止 恒动不息
汪顺:年龄只是数字 实力说明一切
王欣瑜:保持初心,享受比赛和网球本身
张澍田:做人、做事、做学问
「 2025年1月2日 张雨霏 」
来源:北京青年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