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龙行动》折戟春节档:排片与票房困境下的行业审视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2-01 18:37 1

摘要:2025年的春节档,电影市场热闹非凡,几部影片犹如武林高手在华山之巅一决高下。然而,在这场票房大战中,《蛟龙行动》却像是一位意外折戟的侠客,深陷排片少、票房差的泥沼,总制片人于冬和演员于适那句“我们只想要公平”的呐喊,在喧嚣的影市中显得格外落寞。

2025年的春节档,电影市场热闹非凡,几部影片犹如武林高手在华山之巅一决高下。然而,在这场票房大战中,《蛟龙行动》却像是一位意外折戟的侠客,深陷排片少、票房差的泥沼,总制片人于冬和演员于适那句“我们只想要公平”的呐喊,在喧嚣的影市中显得格外落寞。

《蛟龙行动》作为《红海行动》的续作,可谓是星光熠熠。导演林超贤凭借《红海行动》在军事动作片领域树立了口碑,此次再度操刀,集结黄轩、于适、杜江等一众明星,本应是备受期待的爆款预定。影片聚焦海底战场,蛟龙小队与潜艇官兵并肩作战,为了还原真实场景,剧组不惜重金1:1打造万吨潜艇,动作戏更是拳拳到肉,在点映时收获了不少好评。可谁能想到,正式上映后,它却遭遇了“滑铁卢”。

上映至今,《蛟龙行动》的票房成绩实在不尽人意,累计票房仅1.9亿元,观影人次360万。大年初一票房7400万元,此后便一路下滑,初二4700万元,初三3700万元,到了大年初四,排片更是低至不足6%,全天票房预计低于3000万元。猫眼和灯塔对其最终票房的预测也不断下调,前景一片黯淡。

于冬在路演时情绪激动,直言豆瓣上的一星评价是“黑水”作祟,认为影片被恶意打压,导致评分低迷,进而影响了排片与票房,场次大多被安排在早场或午夜场,对观众和片方都极为不公。于适也委屈发声,渴望得到公平对待。但他们的诉求并未得到大众的同情,反而招来诸多质疑。毕竟在如今的电影市场,口碑与票房的关联愈发紧密,单纯指责外界因素难以服众。

回顾电影市场,类似的情况并非个例。曾经的《阿修罗》,投资巨大,特效精良,宣传时也是声势浩大,却因口碑不佳,上映短短几天就匆匆下映。还有《上海堡垒》,顶着科幻巨制的光环,主演鹿晗也自带流量,可上映后因剧情、演技等问题被观众诟病,最终票房惨淡。这些影片的失败都表明,在当下,观众的口碑与市场的认可才是决定电影命运的关键。

《蛟龙行动》票房遇冷,预售策略的失误是原因之一。片方在预售期过度保密,本想制造悬念,却让观众摸不着头脑,预售成绩惨不忍睹,还引发了网友的抵触情绪。春节档激烈的竞争环境也给它带来巨大压力,《哪吒之魔童闹海》热度爆棚,排片一路高歌猛进,挤压了其他影片的生存空间。同时,主旋律军事题材的扎堆,让观众审美疲劳,对这类影片的期待值降低。

假设《蛟龙行动》在预售期采用更开放的宣传策略,提前释放精彩片段,吸引观众的兴趣,或者选择在竞争相对没那么激烈的档期上映,是否就能摆脱如今的困境?这值得电影行业从业者深思。电影市场的公平,不仅在于排片与评分的公正,更在于影片本身的质量是否能真正满足观众的期待。

来源:追娱星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