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国内电影市场春节档迎来史诗级大爆发,2025年春节期间总票房高达95.11亿元,超过2019年水平。不过,博纳影业主投主控的《蛟龙行动》却遭遇票房滑铁卢,成为2025年春节档的“陪跑”影片。
国内电影市场春节档迎来史诗级大爆发,2025年春节期间总票房高达95.11亿元,超过2019年水平。不过,博纳影业主投主控的《蛟龙行动》却遭遇票房滑铁卢,成为2025年春节档的“陪跑”影片。
博纳影业董事长于冬在春节档期间多次对外发声,称给《蛟龙行动》打一星的都是“黑水”,并还表示《蛟龙行动》绝不撤档。值得一提的是,《蛟龙行动》原本计划与《哪吒之魔童闹海》、《唐探1900》等电影在大年初一一同上映,但《蛟龙行动》却选择提前“抢跑”,于1月26日与27日进行超前点映。
上述行为未能挽救《蛟龙行动》的票房,据猫眼专业版数据,2025年春节档期间,《蛟龙行动》票房仅有2.74亿元。对此,市场也选择用脚投票,2月5日,博纳影业股价开盘后快速跌停,并以跌停收盘。
从数据来看,博纳影业曾在《湄公河行动》、《长津湖》、《中国机长》等主旋律项目上吃到红利。不过,当前国内电影市场的风向已经发生了改变,部分观众对主旋律电影出现审美疲劳,主旋律电影很难复制此前的成功。2022年后,国内电影市场就鲜有爆款主旋律电影出现。
另外,博纳影业影院业务的市场份额也出现下滑。据拓普数据,2024年,中国电影市场年度总票房为425.02亿元,较2023年下降22.06%。同期,博纳影业旗下影院票房收入为7.20亿元,较2023年下降31.20%,下降幅度高于行业。
反映在业绩层面,2022年至2023年,博纳影业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1.94亿元、-7.43亿元。而根据业绩预告,2024年,博纳影业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约为-7.48亿元至-9.89亿元,公司亏损进一步扩大。
《财中社》发现,除了经营方面的问题,博纳影业的“大存大贷”也值得关注。2024年三季度末,公司账面货币资金为17.16亿元,债权投资为19.63亿元,其他非流动金融资产为15.71亿元。有息负债方面,公司短期借款为7.42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为12.72亿元,长期借款为17.15亿元,合计37.29亿元。
需要指出的是,三季报并未披露债权投资、其他非流动金融资产的具体构成,但根据半年报数据,博纳影业债权投资为一年以上定期存款,其他非流动金融资产中大约6成为信托理财产品。从数据来看,博纳影业并不缺钱,为何保留超过37亿元的有息负债?
通过查询财务数据,《财中社》发现导致博纳影业出现“大存大贷”的核心原因在于“内保外贷”。公司债权投资中的绝大部分为存放在银行的内保外贷一年期以上定存及利息。
所谓内保外贷,是指担保人注册地在境内,债务人和债权人注册地均在境外的跨境担保业务。一般而言,境内企业或金融机构为境外企业(通常是其子公司或关联企业)提供担保,境外金融机构根据境内担保人的担保承诺向境外企业提供贷款。
需要指出的是,海外业务并不是博纳影业的主要收入来源,据财报数据,2023年,博纳影业海外收入仅有3813万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重为2.23%。
海外业务占收入的比重并不算高,为何博纳影业还要将大额资金进行内保外贷?这值得关注。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