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个假期大家过得怎么样?是不是好多人还没返岗上班,或者还没从春节假期的愉快氛围中“回过神”来?这个假期,大部分时间都在外地旅游,但遗憾的是,名山大川和风景名胜没机会多看几眼,人山人海和人潮涌动倒是随处可见,来一张上海和平饭店门(就是《繁花》宝总住的那个酒店)门
这个假期大家过得怎么样?是不是好多人还没返岗上班,或者还没从春节假期的愉快氛围中“回过神”来?这个假期,大部分时间都在外地旅游,但遗憾的是,名山大川和风景名胜没机会多看几眼,人山人海和人潮涌动倒是随处可见,来一张上海和平饭店门(就是《繁花》宝总住的那个酒店)门前的照片,大家感受一下大年初一上海外滩的人流。
这个春节假期最火爆、最出圈的除了旅游市场,就是电影市场。据说春节档的总票房已经突破了95.1亿元,观影人次为1.87亿,同比分别增长18.64%和14.68%。这其中,票房最好的是《哪吒之魔童闹海》,截至今天早上9点,《哪吒2》的票房已经达到了48.39亿元,据说下午已经突破了51亿,占据了春节票房的半壁江山,真的是一部现象级的作品!当然,这其中也有我们家的贡献,昨晚带着全家去电影院感受了一下,这部作品确实值得一看。而且,电影院也基本上是座无虚席,场场爆满,可见其票房大卖确实不虚。
这部作品为什么能在今年春节档“杀疯了”?个人感觉主要有3点。第一,当然还是《哪吒1》积累下的好口碑。一句“我命由我不由天”深入人心,成为当时无数年轻人的“座右铭”,记得《哪吒1》就赢得了50亿的票房和良好的口碑,这为《哪吒2》的积累了观影的基础。第二,剧情和故事引发广泛共鸣。其实,好的电影最主要的是要讲好故事,故事的起承转合是否有逻辑,能不能引发年轻人的共鸣,能不能对照现实等等。
而《哪吒2》都做到了,在春节档这个合家欢的日子里,影片中独特的搞笑和幽默桥段,更是让电影院里传来阵阵笑声,特别是小朋友,“屎屁尿”的镜头和情节都戳中了他们的笑点。而“申公豹”等角色却又照应出现实中学历歧视、地域偏见等问题,正派未必都是正人君子,反派未必都是在做坏事,这种对“标签化”社会的反思,更是让打工人有了更多的代入感,也迎合了年轻人的价值观。第三,制作精良,特技效果拉满。据说,这部电影投入了超5亿元制作成本,采用全球顶尖动画技术,而不是5毛钱的特效,因此也给观众带来了极致的视听享受。
不过,《哪吒》哪里都好,为何需要观众自带或购买3D眼镜?而且不止石家庄,好多城市都是如此,这也是网上很多网友看完之后吐槽最多的一点。印象中,不都是电影院现场给配发眼镜,看完电影后再收回吗?这两年电影院有新规矩了吗?虽然3D眼镜也不贵,只有几块钱,但由于之前没有心理准备(确实好几年没看过电影了)所以很多网友都不太能接受。这也就是春节档,电影市场比较好,而且《哪吒》口碑起来了很多人都愿意来看。如果搁在平时,电影比较冷清的时候,电影院再人为设置这些障碍,看电影的人可能就更少了,甚至可能会“葬送”这个行业。
这两年,国内的电影市场并不红火,去年更是跌入冰点,全年的总票房只有425亿元,而2023年还有549亿,一下子就少了124个亿。那么问题来了,电影市场大环境为什么就突然不好了呢?我认为,微短剧的兴起和流行以及年轻人看短视频的习惯是主要原因。去年全国微短剧的市场规模是504.4亿元,同比增加了130个亿,这不正是电影流失的市场份额吗?此外,微短剧主打“强冲突、快节奏、爽感密集”,与部分观众(尤其是下沉市场)对“短平快”娱乐的需求高度契合,也削弱了传统电影“沉浸式叙事”的吸引力。
更重要的是,目前快节奏的生活让大屏幕和大时长的电影很难跟上节奏,打工人天天加班,牛马的生活本就已经很疲惫了,哪有时间和精力去电影院啊,在家躺床上刷刷微短剧,就已经是很奢侈了。长远来看,从“影院大屏”到“手机小屏”的媒介迁移不可逆,用户对内容形式(短、快、互动)的需求倒逼电影行业要加速变革。一部电影不仅要把故事讲好,讲得有吸引力,更重要是跟上这个时代的节奏,把更多年轻人拉回到电影院里听你讲故事!#天南大北地拜年#
来源:童言不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