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侠之大者——射雕英雄传》票房失利,很多人说是武侠已死题材老套。这里我就不得不提十年前策划的《封神1》。这是一部我唯一看走眼的电影。这个题材不老套吗?很多人包括我都认为它15亿封顶。因为题材太老套了。但是,一波成功的营销,他口碑逆袭,票房26亿。究其原因,最重
《侠之大者——射雕英雄传》票房失利,很多人说是武侠已死题材老套。这里我就不得不提十年前策划的《封神1》。这是一部我唯一看走眼的电影。这个题材不老套吗?很多人包括我都认为它15亿封顶。因为题材太老套了。但是,一波成功的营销,他口碑逆袭,票房26亿。究其原因,最重要的是它的制作质量是能经的起观众检验的。
但是射雕这个片子从开始策划,找演员开始,就不是为了真正的理想去好好的做一个作品。
射雕英雄传是一个非常典型的男频作品。不了解的年轻观众可以参考一下《雪中悍刀行》,一个年轻人在无数有侠义之心的前辈的指点和教育中,不断的成长,成为一个真正的——侠之大者。
这就是为什么我听到这个电影名字的时候,觉得他是个好饼的原因。虽然是翻拍,但是他是很多男频市场上畅销作品的根基。就像《金枝欲孽》于《甄嬛传》,就像《红楼梦》于《知否》,很多现在觉得经典的网文,其实都是源于对经典的模仿。
其实从影片一上映,预告片的男女比例就能看出来,虽然男主女粉丝很多很疯狂,但观看预告片的比例还是男性居多。尤其是40岁岁以上的观众,还是一部非常适合带父母来看的电影。
所以,《射雕英雄传》如果真的改的好,那绝对是再造一次经典,因为小说中其实有很多经典的对白和哲理。经典永不过时,这就是原因。
但很可惜,我们的创作者心思杂念太多了。从他们定下肖战这个男主时,这部电影就注定失败。
这句话是真心实意的,不是为了黑谁而故意这样说。我们从肖战本人来说,从他以往成功的作品来看,他不是男频能认可艺人,他的个人形象偏文弱,粉丝群几乎都是女性。所以他的受众和《射雕英雄传》这本原著小说是相背离的。与英雄的形象相距甚远。
那怎么办呢?创作者没有想要换掉主演,而是选择为他量身定制。
比如把群雄相的英雄传,改成了郭靖、黄蓉、华筝的三角爱情为主。把男性向的作品,改成了女性向。
再比如,从影片能看出,肖战武术功底无法完成像李连杰、梁家辉、这些早期的香港演员能完成的武术动作,马术方面也达不到《封神》那样,能在屏幕上一展蒙古金刀驸马的风采。
这真的很可惜,我都能想象到如果肖战的那些疯狂的女友粉能在大屏幕上看到哥哥大马金刀,秀一下封神的马术,秀一下李连杰那样的武打动作,那粉丝要疯狂到什么程度,大荧幕前该是一片尖叫声吧。所以很可惜。
我也要给封神一道个歉,以前我说过,内娱哪个男星不会骑马?谁有这么好的机会不好好练一下马术,秀一下?现在我被打脸了,我们的肖大顶流,真的不care这种小机会。涉及蒙古的武侠片、武术、马术、都不行,这武侠片怎么拍?除了对轰还能怎么办?
其次,是英雄传的群像,第一,把剧情改成男女主爱情为主,那群像的篇幅一定要受影响,但这还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演技的碾压啊。举个例子,胡军,一张脸一出来就是武侠味,如果各位大侠都是这个演技,那还有男主的活路吗?妥妥的被老戏骨掀桌啊,还有被剪掉的那个颜值碾压男主的角色,这么说吧,到时候风头就是女配和男配的了。所以,为了稳定他们最大的衣食父母这些都要提前避免的,所以宁可无聊一点,但一定要保证把男主和女主捧起来。
可这样一来,你让导演如何表现侠之大者的格局呢?不是黑肖战的长相,但大家都是成年人,多少也会相个面吧,肖战的长相确实偏文弱,也真的没有那种大侠的豪气,演员演技再好,他也只能表现出他性格中真的有的东西,单纯模仿是没有用的。
所以这个侠之大者的名字,对整部电影来说就是个讽刺。但我不认为这是徐老怪的责任。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一部电影创作如果只为了想着营销赚钱,那一定会影响创作的方向和素材的选择、甚至故事的走向,而没有真正的质量,在现今的市场上是活不下去的。
对比封神,肖战自带的粉丝要讲战斗力和战斗风格那可是和当年的封神如出一辙,为什么这次不好使了呢?因为电影质量确实不行,你要说古偶还好,你说武侠,那真是骗进去一个路人,出来一个黑子。
所以,题材、导演、编剧、甚至演员都不是这个电影扑街的关键,关键是我们投资拍电影的初衷啊!
来源:长命百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