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2》票房滑铁卢:历史课没上好,神话戏没演透!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2-05 16:57 1

摘要:春节档热映的《封神 2:战火西岐》,大家都看了吗?本满心期待它能延续第一部的辉煌,毕竟前作收获一路好评,而且封神作为家喻户晓的神话故事,神仙斗法的内容也很有吸引力,可结果票房远低于预期,排片量也锐减,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今天咱就好好聊聊。

春节档热映的《封神 2:战火西岐》,大家都看了吗?本满心期待它能延续第一部的辉煌,毕竟前作收获一路好评,而且封神作为家喻户晓的神话故事,神仙斗法的内容也很有吸引力,可结果票房远低于预期,排片量也锐减,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今天咱就好好聊聊。

首先,剧情是最大的硬伤。电影显然想展现一个宏大的商周史诗,但问题在于,它想讲的东西太多了,结果什么都没讲透。商朝本是独特的城邦联合体,有其复杂的政治、经济和宗教文化体系 ,像商王对各地资源的控制,以及围绕着人祭产生的宗教和社会秩序等。但在影片里,这些元素没有得到合理的呈现,让剧情变得混乱。

没有抓住重点,全篇把剧情聚焦在了奇怪的地方,加入了莫名其妙的感情戏。奇怪的观感导致观众一头雾水

比如在展现商朝的政治结构时,没有讲清商王与各城邦之间的关系,观众难以理解为何各方势力的行动如此随意。同时,在呈现 “武王伐纣” 这一关键历史事件时,没有深入挖掘背后的社会矛盾和历史必然性,只是简单地将其描绘成一场正邪之战,剧情缺乏深度和逻辑。

再讲讲历史文化还原这一块儿。导演乌尔善说他参考了很多,本以为能看到一个真实的商朝,可电影呈现出来的却不尽如人意。商朝大规模的人牲献祭是其宗教文化的重要部分,背后有着复杂的社会和宗教意义,它不仅是商王维持统治的一种手段,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神灵和祖先的敬畏。

但是历史内容在电影里几乎无迹可寻,只有华丽但空洞的服化道,里面的故事你不说我根本都看不出来是商朝发生的。

《封神 2》里很多角色就像是剧情的 “工具人”,没有自己独立的性格逻辑和情感深度。就拿纣王来说,他在历史上是一个复杂的人物,商朝的人祭宗教与王权紧密相连,纣王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受到这种宗教文化的影响。

但在电影里,他只是被塑造成一个简单的暴君形象,没有展现出他作为商王在面对王朝危机时的挣扎,以及他对神权和王权的认知与运用,角色特别单薄,让人很难产生共鸣,太师闻仲也成了莫名其妙的反派。

同样,对于周人一方的角色,也没有展现出他们在那个特殊历史背景下,为了推翻商朝所做的思想和行动上的准备,男主角姬发更是沦为衬托女主邓婵玉光辉的工具,丝毫不见任何领袖气质,一会儿变成投降派,一会儿变成恋爱脑,智慧,勇气,武力,魅力甚至全都不如我小时候看过的动画片《哪吒传奇》,人物形象空洞缺乏立体感。

最后说说特效,虽然相比第一部有进步,但还是不够看。电影中展现商朝的城邦风貌、战争场面以及一些带有宗教色彩的仪式时,特效没有营造出应有的历史氛围和视觉冲击力。

战争场面也显得很假,没有展现出古代战争的宏大与残酷,四大天王看起来毫无智力,也缺乏巨物的压迫感。而且最气人是那个蓝色的殷郊法相的出场,过于塑料的特效让人很难沉浸在故事里,在如今观众对视觉效果要求越来越高的情况下,特效的短板无疑会影响观众的观影体验。

总的来说,《封神 2:战火西岐》的失利并不是偶然的。它在剧情、历史文化还原、角色塑造、特效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问题。尤其是作为一部以历史为背景的电影,它没有深入挖掘商周时期的社会矛盾和文化内涵,而是选择了一条简单粗暴的叙事路线,最终导致故事空洞、角色单薄、视觉效果也不尽如人意。

希望这次的失败能给电影行业提个醒:拍历史题材的电影,光靠特效和大场面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讲好故事,还原历史,塑造有血有肉的角色。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打动观众,推动中国电影走向更高的水平。

来源:市井探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