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截至发稿,上映8天的《哪吒之魔童闹海》票房已经超过51亿,最终目标已经不是中国电影票房榜冠军,而是有没有希望超过80亿的问题。电影能火成这样,超过任何人的想象。
截至发稿,上映8天的《哪吒之魔童闹海》票房已经超过51亿,最终目标已经不是中国电影票房榜冠军,而是有没有希望超过80亿的问题。电影能火成这样,超过任何人的想象。
除了票房高,《哪吒2》毫无疑问也是国产电影最赚钱的一部,没有之一。看一下电影背后资本,只有5家出品方参与票房分红,其中排在首位的是导演饺子自己的可可豆动画,第二和第三出品方都是光线影业,这意味着电影制作成本不会太高,即便满打满算5亿制作费,目前片方分账已经超过18亿,意味着片方利润已经超过13亿。如果按照票房预测,最终拿到87亿总票房,片方最终票房利润超过34亿,近30亿的利润,就算均分,位列第一出品方的导演饺子也能拿到6亿,而且按照常规投资比例,第一出品方往往占的份额更高,这一部电影,就让导演饺子将6亿利润收进囊中,实在是厉害。
但是票房分红没那么快拿到手。电影上映期间,所售票房会先到院线及专资办,等到电影下映后才会进入结算流程,最终按照比例,各方分完,扣完税之后才会回到出品方手上,这个过程最快也要差不多一年。而且在资本市场上,电影能创造的利润往往大于电影本身。
《哪吒2》还在上映,背后资本方光线影业,就已经赚了67亿。
2月5日是春节后股市首个交易日,上午开盘后《哪吒2》的出品方光线影业迅速以20.4%的比例涨停,当前股价11.44元。光线影业总市值335亿,粗略计算,在《哪吒2》的带动下一个涨停板,公司市值就增加67亿,这要比电影票房赚的更快更容易。
而且,导演饺子赚钱不假,但他也持续付出超强度的劳动力,才拍出好作品,本质上还是给资本打工,光线影业总裁王长田不用参与创作,每天在办公室喝茶写书法,就赚到比导演更多的钱。
再看光线影业背后的资本结构。光线传媒王长田是董事长,背后有11个大股东,其中光线控股排在第一,占比37.4%,而光线控股差不多是王长田的全资公司。这相当于光线影业股价上涨,王长田的资产也跟着大涨,一个涨停光线传媒市值增加67亿,王长田的资产就跟着涨了24亿,他的收益至少是导演饺子的四倍。
而且,随着《哪吒之魔童闹海》的票房上涨,光线传媒的股票肯定不止这一个涨停,很可能在电影上映期间一直保持上涨趋势。
而其他的上市公司就没有这么幸运了。
由于《封神第二部》口碑和票房不达预期,出品方北京文化今天开盘就一字跌停。实际上这家公司已经倒霉了好几年,公司一直没有什么像样的电影项目,本来手握贾玲的《你好,李焕英》也由于资金问题将整个项目打包转让给了 北京精彩,将高额利润拱手让人。
还有《蛟龙行动》票房不达预期,出品方博纳影业股价也大幅下跌。显然,影视板块是牵一发(电影)而动全身(股市),对于光线传媒来说,《哪吒2》是电影、是作品,更是产品,是公司在资本市场撬动股价上涨的工具。
来源:光影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