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龙”折翼!博纳影业跌停,春节档雪崩后,巨舰还能掉头吗?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2-05 14:09 1

摘要:曾经风光无限的“主旋律之王”博纳影业,毫无预兆地摁下了跌停键,与横店影视、北京文化等昔日战友一同被钉在了耻辱柱上。中国电影、金逸影视也紧随其后,逼近跌停,整个影视板块哀鸿遍野,一片狼藉。

2月5日,农历新年的喜庆氛围尚未散尽,影视股却迎来一场突如其来的“倒春寒”。

曾经风光无限的“主旋律之王”博纳影业,毫无预兆地摁下了跌停键,与横店影视、北京文化等昔日战友一同被钉在了耻辱柱上。中国电影、金逸影视也紧随其后,逼近跌停,整个影视板块哀鸿遍野,一片狼藉。

导火索,指向了博纳影业在今年春节档寄予厚望的“王牌”——《蛟龙行动》。灯塔专业版的数据像一把冰冷的解剖刀,毫不留情地剖开了春节档繁荣表象下的暗流涌动:截至2月5日上午,《蛟龙行动》累计票房仅为2.94亿元。这个数字,对于一部号称投资巨大、宣发声势浩大、且顶着“蛟龙”系列光环的春节档头部影片而言,用“不及格”来形容都显得过于客气,更遑论支撑起博纳影业在资本市场的信心。

“蛟龙”系列,曾经是博纳影业的金字招牌,也是其在主旋律商业大片领域立足的根基。《红海行动》的横空出世,不仅斩获36.5亿的惊人票房,更以其硬核的军事题材、精良的制作水准,树立了中国军事动作电影的新标杆。此后,“蛟龙”IP便成为博纳影业手中一张极具分量的王牌,被寄予了持续收割票房、巩固行业地位的厚望。

然而,时隔多年,《蛟龙行动》的姗姗来迟,并未能延续前作的辉煌,反而遭遇了票房滑铁卢。 2.94亿的累计票房,与市场此前的普遍预期相去甚远。尤其是在今年春节档整体票房表现尚可的情况下,《蛟龙行动》的“掉队”显得格外刺眼。

票房的失利,直接反映了市场对《蛟龙行动》内容本身的不认可。尽管影片在宣发上依然延续了“大制作”、“硬核军事”、“震撼视效”等关键词,但在内容层面,却似乎未能给观众带来足够的新鲜感和惊喜。

题材的同质化与审美疲劳。 军事题材电影,尤其是以海外撤侨为背景的动作片,在近年来已经成为银幕上的常客。《战狼2》、《红海行动》、《万里归途》等影片的接连成功,固然证明了这类题材的市场潜力,但也容易导致观众产生审美疲劳。当同类型影片扎堆出现,观众的选择变得更加多样,对影片质量的要求也随之水涨船高。《蛟龙行动》在题材和故事模式上,与前作乃至同类型影片的相似度较高,缺乏足够的差异化和创新性,难以在激烈的春节档竞争中脱颖而出。

口碑的平庸与传播受阻。 与《红海行动》当年“炸裂”的口碑不同,《蛟龙行动》的口碑表现相对平庸,豆瓣评分仅为[请自行查找最新评分]。虽然这个评分并不算差,但也远未达到“爆款”级别。口碑的平庸,直接影响了影片的传播效应,难以形成“自来水”式的口碑扩散,进而影响票房的持续增长。

档期竞争的白热化与排片挤压。 今年春节档的竞争异常激烈,多部影片同台竞技,类型多元,受众广泛。喜剧片、动画片、合家欢电影等各类型影片瓜分了市场份额,留给《蛟龙行动》的排片空间相对有限。尤其是在口碑未能形成优势的情况下,《蛟龙行动》的排片占比逐渐被其他影片挤压,进一步限制了其票房的增长潜力。

《蛟龙行动》的失利,对于博纳影业而言,无疑是一次沉重的打击。 它不仅意味着票房上的损失,更意味着其在主旋律商业大片领域的“护城河”正在被瓦解,“蛟龙”IP的光环正在褪色。 这场预期落空的“雪崩”,不仅直接引发了博纳影业的股价暴跌,也预示着其长期依赖的单一类型片战略,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博纳影业的跌停,并非孤立事件,而是整个影视板块集体“失速”的缩影。横

店影视、北京文化等公司同样遭遇跌停,中国电影、金逸影视也逼近跌停。整个影视板块的集体下挫,进一步放大了市场对影视行业的悲观情绪。

影视股的普跌,是多种因素叠加作用的结果,既有宏观经济环境的外部压力,也有行业自身发展模式的内在困境。

宏观经济下行压力传导。 宏观经济下行,消费意愿普遍降低,直接影响了电影市场的观影人次和票房收入。 影视行业作为典型的可选消费行业,对宏观经济的敏感度较高。在经济下行周期,观众的消费支出更加谨慎,对娱乐消费的需求可能有所收缩,从而导致电影市场整体承压。

内容供给过剩与质量焦虑。 近年来,中国电影市场的内容供给持续增长,影片数量不断增加。然而,数量的增长并未能完全转化为质量的提升。 市场上充斥着大量同质化、低质量的影片,真正能够引发观众共鸣、创造票房奇迹的爆款作品却屈指可数。 内容供给的结构性失衡,导致观众对电影的期待值降低,观影意愿下降,最终影响了整个行业的盈利能力。

资本市场估值体系的重塑。 近年来,资本市场对影视行业的估值逻辑正在发生转变。 过去,资本市场往往看重影视公司的规模、IP储备、明星阵容等“虚”的指标,而忽视其盈利能力、现金流等“实”的指标。 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资本市场对影视行业的估值更加趋于理性,更加注重公司的实际盈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那些长期亏损、盈利模式单一、缺乏核心竞争力的影视公司,其估值将面临大幅下调的风险。

影视股的普跌,是对整个行业的一次深度“体检”,也是对过去几年行业发展模式的一次深刻反思。 它警示着所有影视从业者,行业的寒冬并非遥不可及的传说,而是正在加速到来的现实。 在凛冽的寒风中,那些未能及时转型升级、未能构建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将面临被市场淘汰的残酷命运。

如果说《蛟龙行动》的失利是博纳影业跌停的直接诱因,那么其自身糟糕的业绩预告,则早已埋下了股价暴跌的“地雷”。

1月22日,博纳影业发布2024年度业绩预告,预计2024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6.37亿元–8.81亿元,上年同期为亏损5.53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亏损7.48亿元–9.89亿元,上年同期为亏损7.43亿元;基本每股收益亏损0.56元/股–0.62元/股,上年同期为亏损0.4元/股。

这份业绩预告,用“惨淡”二字都难以形容。 亏损额度不仅远超预期,而且较上年同期进一步扩大,呈现出“增亏”的趋势。 更令人担忧的是,博纳影业的核心业务——电影投资与发行、影院运营,均出现了大幅下滑。

电影投资与发行方面, 2024年公司投资与发行影片共7部,取得票房成绩46.97亿元,较2023年下降31.9%。 这意味着,博纳影业在电影制作和发行环节的盈利能力大幅下降,未能有效应对市场变化和竞争压力。

影院运营方面, 截至2024年12月末,公司共拥有影院111家,银幕908块,2024年公司旗下影院票房收入7.2亿元(不含服务费),较2023年下降31.2%。 影院运营作为博纳影业的重要收入来源,同样出现了大幅下滑,反映出影院市场整体的低迷以及博纳影业在影院运营方面的困境。

业绩预告的“暴雷”,无疑是对博纳影业基本面的一次沉重打击。 它暴露了公司在经营管理、成本控制、市场应对等方面的诸多问题,也引发了市场对其未来盈利能力的强烈质疑。

博纳影业的困境,与其长期以来过度依赖“主旋律”题材,战略布局过于单一密切相关。

在过去几年,主旋律商业大片成为中国电影市场的一股重要力量,为博纳影业带来了巨大的成功和声誉。《智取威虎山》、《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中国机长》等一系列主旋律影片的票房大卖,让博纳影业在行业内声名鹊起,也使其尝到了“押宝”主旋律题材的甜头。

然而,过度依赖单一类型片战略,也为博纳影业埋下了巨大的风险。

主旋律题材虽然具有一定的市场潜力,但其受众群体相对固定,题材的创作空间也相对有限。 长期以来,过度集中于主旋律题材的创作,容易导致题材的同质化和创新力的不足,最终触碰到题材的天花板。。

市场风险的累积。 任何单一类型片,都不可能永远受到市场的追捧。 观众的审美趣味是不断变化的,市场风向也是时刻调整的。 长期固守单一类型片战略,容易导致企业对市场变化反应迟钝,错失多元化发展的机会,最终被市场所抛弃。

博纳影业的困境,再次证明了战略单一的风险。 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中,任何企业都不能将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多元化的业务布局,均衡的题材选择,才是企业应对市场风险、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之道。

面对内外交困的局面,博纳影业并非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也并非没有采取自救措施。

业绩预告中,博纳影业也提到了在剧集领域的积极布局和成果。 2024年公司参与出品的战争题材长剧集《上甘岭》以3.315%的平均收视率创下自2019年12月以来台播电视剧收视之冠;2024年暑期档公司与抖音联合出品的国内首部基于AI大模型进行全流程制作的连续叙事科幻短剧《三星堆:未来启示录》,该短剧在播出期间全端传播总量超过1.6亿次。

剧集业务的亮点,表明博纳影业正在积极拓展多元化业务,试图在新的领域寻找增长点。 《上甘岭》的成功,证明了博纳影业在内容制作方面的实力,也为其在剧集领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三星堆》短剧的创新尝试,则展现了博纳影业拥抱新技术的决心,以及其在短剧领域的探索。

此外,博纳影业也在公告中提及,《克什米尔公主号》和《四渡》等主旋律电影已于近期陆续开机,以及《蛟龙行动》已定档于2025年大年初一全国上映。 这表明,博纳影业并未放弃在电影领域的深耕,依然在积极储备项目,试图重振电影业务。

然而,仅仅依靠剧集业务的亮点和未来的项目储备,能否扭转博纳影业的颓势,依然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 巨舰掉头,绝非易事,需要博纳影业进行更加深刻的战略反思和更加彻底的变革。

博纳影业需要彻底摒弃过度依赖“主旋律”题材的路径依赖,构建多元化的内容生产体系。 在继续深耕主旋律题材的同时,积极拓展其他类型片领域,例如喜剧片、爱情片、科幻片、悬疑片等,满足不同观众群体的观影需求,降低单一类型片战略的风险。

在电影制作、发行、影院运营等环节,加强精细化管理,降低运营成本,提升盈利能力。 同时,积极探索新的业务增长点,例如IP衍生开发、内容电商、线上票务平台等,拓展收入来源,分散经营风险。

博纳影业的跌停,既是一次危机,也是一次警醒。 它迫使博纳影业正视自身的问题,反思过去的战略,寻找新的发展方向。 对于这家曾经的行业巨头而言,能否抓住这次危机带来的变革契机,成功实现“巨舰掉头”,将决定其未来的命运。

而这场“蛟龙”折翼的春节档雪崩,或许也将成为中国影视行业加速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注脚。

来源:暴走的柚子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