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之魔童闹海》中的3个成长隐喻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2-04 19:31 1

摘要:我们对神话人物的认知,大多来自于《西游记》,而电影中的人物背景,应该和《封神演义》的关系更大。

01

今年春节档最火的电影,肯定是《哪吒之魔童闹海》了。

我们对神话人物的认知,大多来自于《西游记》,而电影中的人物背景,应该和《封神演义》的关系更大。

比如哪吒是灵珠子转世,比如阐教、截教,比如石矶娘娘,比如封神大战,都是《封神演义》里面有的。

在《封神演义》里,东海龙王和电影里一样叫敖光而不是像《西游记》里那样叫敖广,石矶娘娘也确实是被太乙真人的九龙神火罩给收了的。

当然,影片的创作者只是借用了里面的一些名字和大背景,整个故事都是重新创作的。

从票房来看,这部片子断崖式领先第二名,可见观众的追捧程度。

对于任何文艺作品,向来在作者完成创作之后,读者和观众都会有各自的理解。

有些人可能和作者正好心意相通,有些人有作者本意之外的感悟,这其实很正常。

正如看到鲜花,有人感受到世间美好,有人感受到物是人非,而植物开花实际上只是为了吸引蜜蜂授粉而已。

这一点,鲁迅先生的论述大家都耳熟能详,不再引用。

看完了电影,我觉得有三个成长方面的隐喻。

02

第一个,是我们都要接受不完美的自己。

当哪吒重塑肉身,师傅帮他塑成了原来的样子。

这时候,李靖夫妇不满意,哪吒自己也不满意。

他们纷纷提出各自的要求,最后没办法,只好让哪吒自己来操刀。

但塑出来的结果,却更加不如人意,最终还是接纳了最初的样子。

这个桥段引来了许多职场人的吐槽,因为重塑肉身的过程像极了工作的日常:

做个PPT,领导改了又改,结果还是改成了最初的样子。

乙方提出的方案甲方不满意,提出各种要求,修改到最后,还是采用了第一版。

……

但作为教育博主,我更觉得这是一个成长的隐喻。

对于孩子的成长,大家有着各种各样美好的期盼,都觉得孩子在很多地方不完美。

但如果拿一个所谓“完美”的孩子来换,我想大多数家长都不愿意,孩子自己也不希望变成别人。

人生很难被定义,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幻想成为别人的样子,最终只能不伦不类。

接纳自己,成为最好的自己,才是真正的成长之路。

03

第二个,只有亲情最值得信任。

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会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不是每个人都靠得住。

有些人可能是我们人生路上的贵人,在某一段路途中对我们帮助有加。

有些人可能是我们人生路上的陷阱,稍不留意就让我们身陷泥泞。

看起来和蔼可亲、位高权重的天量仙翁,居然暗地里是荼毒生灵,玩弄他人的命运与前途的大反派。

但有两个人是我们永远的贵人,永远值得我们信任,那就是父母。

不管是李靖夫妇对哪吒,还是东海龙王对敖丙,还是申公豹父亲对申小豹,都让我们看到了人世间最真最醇的亲情。

或许,在这个世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利益,都会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去考虑问题。

或许,任何人之间都是利用与被利用的关系。

但父母的最大利益,无非是让子女过得更好。

为此,他们无惧生死。

“和你度过的每一天,娘都很开心。娘从没在乎过,你是仙是魔。娘只知道,你是娘的儿。”

殷夫人的这段话,应该代表了所有父母的心声。

04

第三,自身的强大才是根本。

在剧中,哪吒想帮助朋友,想改变自己的命运,想为父母报仇,想逃出天元鼎的围困,想战胜强大的无量仙翁。

而哪吒做这一切的保障,是他拥有强大的战力。

自身不强大,就像普通的陈塘关百姓一样,只会任人宰割。

自身强大,才能既解救自己,又帮助他人。

我们要有“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的勇气,也要有把皇帝拉下马的能力。

有了把皇帝拉下马的能力,皇帝也惧你三分。

没有那个能力,只会由人杀剐。

生活中的困难正如前进路上的石头,弱者会被绊倒摔得鼻青脸肿,强者会垫在脚下让自己走得更高,看得更远。

哪怕是三昧真火煅烧,也只是助自己炼就不坏真身。

当然,我们也需要团结的力量,但同样,你只有强大了,才能振臂一呼,响者云集。

05

也有人将影片解读为国和国之间的事情。这其实也没有问题。

治大国如烹小鲜,从基本道理上来说,个人的成长与国家的发展也并无不同,无非是处理好个体与环境的关系。

坚持自己的个性和特点,不断强大自身的能力,重视最朴素的情感纽带,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这是成长和成功的不二法门。

不管是个人还是国家,都是如此。

您觉得呢?

明珠絮语(ID:tsliuchanghai),以教师和家长的双重视角看教育,解答青少年和家长的教育困惑。新书《为自己读书》正在当当、京东、天猫等平台热卖中!

来源:明珠絮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