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它是上海电影译制厂1976年译制,1982年公演——凡是超老的电影,基于传统改编的电影,再加上早期的配音,都特别适合怀旧。
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的故事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家喻户晓的剧情,很理想很童话的故事。
它是上海电影译制厂1976年译制,1982年公演——凡是超老的电影,基于传统改编的电影,再加上早期的配音,都特别适合怀旧。
小时候孩子都爱看《天方夜谭》这本书,对阿里巴巴的故事我很熟悉,“阿里,阿里巴巴,阿里巴巴是个快乐的青年……不管是不是出自这部电影,这首歌可相当于旧时代的小苹果神曲啊。
所以,这种幽默的异国情调的没有被政治正确污染的老电影,都应该让孩子们很喜欢,
这部电影确实改得好喜庆!
只不过,一开始都很受打击。
我是真不喜欢这个阿里巴巴的猥琐样子。
我想象中的阿里巴巴完全是个勇敢机智的青年——虽然不指望阿里巴巴有多帅,但找来的这位中年大叔太磕碜了,又老又丑还龅牙,没看出一点聪明相,这哪里还像积极向上的穷苦青年……
这个形象和小时候看的动画和连环画都很不一样。
他岁数已经不小了,长得简直跟驴一样!对孩子来说,这个驴脸的中老年大叔,完全不能接受。
也许阿里巴巴在这部电影的设定是个乐观、大咧咧的好人,除了机智勇敢还很善良大方,像我当时的同村村民一样,善良、热情、开朗、大方。但他实在长得太不好看了,以至于严重影响观感和说服力——人不帅就是不行,小孩儿的朴素哲学就是这么没商量!
不过他眼光不错,选中的舞娘是美女——阿里巴巴是帮老爷去买女人——男女主据说都是大咖,但放这里就是猥琐中年大叔和半老徐娘。
女主是生机勃勃且香艳丰腴的,符合老爷喜欢的那种“肉墩墩的”姑娘,那时候看,觉得女主角很迷人,可谓是全片唯一的亮点。
那时发现,老爷们的豪宅也很好看,风格很特别。满屏的阿拉伯风格的建筑、服饰,画面色彩很漂亮,屋内的颜色和花纹繁多,却不显得杂乱。
不知道有多少人看这部电影是因为里边有几段阿拉伯舞蹈吧。就像看《英雄虎胆》,专找阿兰跳的那段伦巴舞一样。
这片子呈现的氛围确实不错,充满了异域风情。
卡西姆老爷和强盗头子一样,完全就是出来搞笑的,一点心眼没有。相比之下,卡西莫老爷比阿里巴巴简单直接,实在多了——毕竟是法国电影,法式喜剧,每人都有蠢萌的感觉。
阿里巴巴不忍心看姑娘被老爷糟蹋,于是想法迷昏了老爷——一个奴仆用老爷的钱去买药,再来药老爷,天下有这样的忠仆?这等于是暗中投毒啊。
阿里巴巴和舞娘在窗口商量买点什么能让她开心,脸上写满法国表情——这个奴仆不仅不憨厚,还色咪咪,工于心计,虽然也善良,但是太油滑了。好在这是一部喜剧为主,爱情为辅的电影。
为了博得姑娘欢心,阿里巴巴匆忙赶上商队,买来她喜欢的那只鹦鹉。
——满载货物的驼队满足了我童年在视觉方面的大部分幻想,从建筑到服装到交通工具,甚至到箱子上的装饰花纹。里面的人物,服装,住宅,器具,都笼罩着一层童话般的温润色彩。
误打误撞,这伙商队被强盗打劫,阿里巴巴躲进商队的筐子里,目睹了强盗的秘密。
再次观影,发现四十大盗抢劫的只是来往的小贸易商,包括卖鹦鹉的商人。这些奇怪的大盗,自己穿得破破烂烂,将抢来的东西一股脑地放在藏宝洞中,也不知道啥时享用。
阿里巴巴从此知道了强盗藏宝藏的地方。
当他说出那句经典的"芝麻开门",连鹦鹉笼子的门都开了。
我多想也有一个藏宝洞,也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宝库。
阿里巴巴进入财宝山洞中,看见那些金子宝贝,我也跟着眼花缭乱了。可见贪财是人的本性,不管年龄大小。哪有人对金碧辉煌的山洞不兴致盎然呢?
不过难得的是,阿里巴巴是清醒的,他进入珍宝成堆的山洞时,心里也贪,当他离开山洞,就清醒了,这比那些在山洞外还在作梦的人强多了。
拿了很多金币的他,从主人那里赎回了姑娘。对话之间,阿里口气很强硬,完全不是奴仆的口吻,很有点大智若愚的味道。
女主高兴地为阿里跳起舞来,从一开始的惊艳,到后来有点好莱坞美女的感觉——这就是肚皮舞吧。
阿里被主人灌醉,居然傻乎乎带老爷去了藏宝的地方,偷回来很多财宝。
他面对着一盘金子(两次进山洞,他都不拿珠宝,只拿钱)一边收进口袋,一边说着要去实现梦想的镜头,再次引起童年的我对财富的向往——我总幻想着自己也有那样满满一袋金子,好像可以走到任何自己想去地方,用金子交换着自己想要的一切。
俩人满载而归,一进家,阿里就跑了。老爷火冒三丈,派人到处去找。
这里我就看不懂了——老爷为什么老要和阿里较劲呢,有这时间精力,不是应该把贼赃搬空才对吗?而且手下人手也不少啊。
阿里带着姑娘没有远走高飞,而是不忘旧情,准备仗义疏财。他到处去问穷人:你需要什么,有了钱,最想干什么……
——有了钱这么张扬?!难道真不怕有不轨之徒加害于他?闷声发大财难道不香吗?非要把财富分享给穷人?
剧情到这里应该悬念跟起伏,但是剧情极其简单,角色几乎没有什么矛盾,并且很快就认识了四十大盗。
整部剧印象最深的是这个强盗首领,长得真的有那种阴险狡诈的强盗的感觉。
阿里完全蒙在鼓里,不知危险,大张旗鼓地挥霍办婚礼,又莫名其妙等来了卡西姆老爷和四十大盗。
在这里,电影对于一千零一夜的基调把握蛮准确的,阿拉伯民族的风土人情、独特习俗,都有很好的糅合在故事里——摄影棚搭景宏大,道具丰富繁杂,瓜果蔬菜烤鸡烤羊全盘奉上。
主客同欢,尽情吃喝,另一边呢,老爷带来的打手,和强盗误打误撞火拼,最后同归于尽。
——老爷虽然为所欲为,也不该在婚礼上杀人,如果要杀阿里巴巴也用不了这么多人,这样安排不大合理。
也怪不得阿里巴巴能贏,大盗们智商和战斗力都不行!
原来高光时刻的滚油烫贼也没有了,大盗们被热油浇死在油罐中,应该是连环画中的场景。
斗智斗勇,在一片欢闹中,阿里把强盗抓获,皆大欢喜的结局。虽然称得上谐趣,但却简单得像一张白纸,缺点回味的空间。
这里,女主角的作用除了简单的花瓶符号之外被极大弱化。
它给人的感想是:泡到女神靠的真不是钱,而是哪怕只有一刻的真心相待,一刻也就够了。当然,钱还是要有的!
最后一幕很壮观,太意想不到了!阿里巴巴准备用一句芝麻开门带领大家实现共产主义!有钱就应该大家分!
去盗贼洞穴取财富的黑压压的人群吓到我了,太壮观了……
带穷人去分赃,看似灵魂得到了升华,冠冕堂皇的说是把真主赐予的财富回馈给大家,但这也是偷来的忘了嘛。
想着天降横财发家致富,不可取,但阿里巴巴没有独自侵吞金银财宝,应该加一星。
平民们去山洞分宝藏这段场景有种真实的荒诞感,电影把人们的见钱眼开和穷凶极恶的人性做了个反讽,人性不过如此!总算在荒诞不经中加了一丝批判。
阿里甚至被人群举起来,脚不沾地抬走了——贪婪总是七宗罪之首,欲望并不能无限制被满足,否则很容易导致灾祸。
现在我想,马云给公司起名叫阿里巴巴是啥意思呢?阿里巴巴把财富都分给穷人了,马云则不然,他自己都留下了!
人不能个个都有钱!个个都有钱了,那还行?导致的后果就是金钱的购买力下降。
当姑娘找来,空空的洞穴,只留阿里巴巴一人,这是法国导演对阿拉伯民间故事的嘲讽?
但是阿里也是有收获的,所有财宝并全部给了穷人,他和心爱的女人永远在一起了。
真正将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区分开的无疑是爱情。
不断追求财富的尽头是死亡,而爱情是死亡之前的一抹亮色。
不过很遗憾,我们很多人都必将尝到死亡的味道,只有少数人能品尝到爱情的滋味。
美丽的舞女心甘情愿地跟着阿里远走高飞了。法国人终究要归结在爱情上。从头至尾,以为会出现的一切悲剧都以喜剧做了结尾。这正是获得幸福的秘诀:愚蠢的人只会把财富关进洞里。
尽管,喜剧的形式,隐含着悲剧的意像,所有的美梦都只是南柯一梦而已。
财富令人盲目,知足使人常乐,贫穷富贵从来不是一尘不变的,斗转星移之间,一切都可能已然改变。快乐自由才是人生最应该去追寻的事情,除此之外,一切都可以抛弃。来源:在影视的边缘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