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说实话,现在看电影这事儿真是越来越没劲了。电影院?呵,门都没摸过。手机电脑追剧?连兴趣都提不起来。春节档这波电影,搞得轰轰烈烈的,各种营销漫天飞。结果呢?看看观众评价就知道了,简直是雷声大雨点小。热闹是他们的,门票钱是我们的。这些片子,说白了就是在耍花活。光顾
说实话,现在看电影这事儿真是越来越没劲了。电影院?呵,门都没摸过。手机电脑追剧?连兴趣都提不起来。春节档这波电影,搞得轰轰烈烈的,各种营销漫天飞。结果呢?看看观众评价就知道了,简直是雷声大雨点小。热闹是他们的,门票钱是我们的。这些片子,说白了就是在耍花活。光顾着搞点儿噱头,整些稀奇古怪的宣传,实打实的内容却没几个。现在的电影圈儿,就跟个大型赶集现场似的,到处都是吆喝声,可真正能买到好东西的没几个。你说这年头儿,谁还傻乎乎地往电影院跑啊?一张票够在家追好几部网剧了。可问题是,就连在家看个电影都觉得浪费时间,这就很能说明问题了。
不是观众挑剔,实在是现在这些片子,看着看着就犯困。与其浪费时间看这些东西,还不如刷刷短视频来得实在。徐克这部新射雕,简直是把金庸迷们的期待摔了个粉碎。这片子从开头就露怯了,郭靖那句北宋末年的台词,直接暴露了创作团队的马脚。搞笑的是,这帮人连抄都不会抄,金庸笔下明明白白写的是大宋,偏要自作聪明。说到剧情,更是一塌糊涂。把一部气势恢宏的武侠巨著,硬生生掰成了青春偶像剧。郭靖、黄蓉、华筝这仨人在那儿你来我往,整得跟高中生谈恋爱似的。倒是把主线剧情给耽误了。特效倒是做得风生水起,主演也是帅得很。可这不就跟给猪八戒打口红一样,徒有其表吗?
真以为观众是视觉动物,随便整点花里胡哨的就能糊弄过去?这电影就像是个包装精美的速食面,看着挺像那么回事,可真吃起来全是添加剂的味道。创作团队怕是把观众的智商按负数算了,觉得随便搞搞就行。说起影视剧里的历史硬伤,那简直是数不胜数。这些片子就像是历史课本被狗啃了似的,东一块西一块,漏洞百出。拿那些抗日剧来说,编剧怕是得有穿越眼镜。剧中人物张口闭口就说八年抗战,好像人人都是先知似的。这不是扯淡吗?打仗的时候谁能掐指一算,知道要打多久?再瞧瞧那些宫廷剧,更是闹笑话。孝庄太后在剧里自称我孝庄,这不是等于活着就知道自己死后的谥号了吗?
这编剧是真不懂,还是觉得观众都是傻子?现在的历史剧就跟大锅烩似的,各种时代特征乱炖。古代人说现代话也就算了,连基本的历史常识都对不上号。这帮编剧写历史剧,怕是连《上下五千年》都没翻过。现在的影视创作,就跟廉价快餐似的,能省就省,能糊弄就糊弄。编剧水平?跟个在家练习写作的初中生差不多。专业知识?往后稍稍,感情戏才是主角。这些剧组搞创作,就像是在玩过家家。历史剧不懂历史,法律剧不懂法律,医疗剧不懂医学,倒是谈恋爱谈得挺起劲。为啥?还不是因为写感情戏不用动脑子,随便抄点偶像剧的套路就完事了。现在的创作团队,对专业知识的态度跟应付差事似的。查资料?摆摆样子得了。
考据?用百度随便搜搜。这不是在拍戏,这是在糊弄钱啊。更离谱的是,这些人还觉得自己挺有创意。在他们眼里,观众就是来看帅哥美女谈恋爱的,其他都是浮云。这种心态,跟街边卖地摊货的没啥两样,能糊弄一个是一个。现在的影视市场真是越来越惨淡了。观众们对电影的热情,就跟退潮的海水一样,哗啦啦地往回跑。说白了,谁愿意花钱买罪受啊?票房数字看着还挺唬人,可这都是营销炒出来的泡沫。真实情况咋样?空荡荡的电影院就是最好的证明。
这些电影就像是夜市上的劣质货,外表光鲜,可经不起推敲。整个影视圈的质量水平,简直是在跳楼大甩卖。以前还能偶尔看到几部好片子,现在是火眼金睛翻遍了都找不着。这不是在开倒车,这是在倒着开飞车。最可笑的是,有些片方还在那喊观众不支持国产电影。这话说的,好像观众欠他们似的。这种心态,跟卖烂菜还怪顾客挑剔有啥区别?
来源:睿智的八挂章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