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红海行动》在2018年大火,成为了当年的票房冠军,博纳影业也随之水涨船高,股价创新高,成为很多影视行业股中的亮点。
《蛟龙行动》票房不佳,但于冬坚决不撤档,是为了面子还是硬着头皮上!
《红海行动》在2018年大火,成为了当年的票房冠军,博纳影业也随之水涨船高,股价创新高,成为很多影视行业股中的亮点。
自从《红海行动》之后,博纳影业开始在主旋律电影中越战越勇,以至于《长津湖》诞生后,票房超越《战狼2》的56.94亿,直接达到57.75亿,博纳影业也坐上了成为了影视公司的头把交椅。博纳影业也成为中国民营影视公司的代表。
博纳出手,很少有败绩。
但自从2024年林超贤导演的《爆裂点》票房口碑双输之后,博纳需要一部大片为自己正名。
可偏偏不巧,事与愿违,《红海行动》的续集《蛟龙行动》在春节档上映后,反成了众矢之的,票房垫底不说,还一天比一天低,平台打分上出现了很多一星差评,让大家很意外。
排片一天比一天低,观众们纷纷劝博纳让《蛟龙行动》下线,选择在国庆档上映。但于冬坚决表示,绝不撤档。
很多人觉着博纳是不是死要面子,即使输了,也要走完这段路。
但在我看来,博纳这一次路演,为自己增加排片的呐喊,不撤档,不仅仅是因为面子,还呼吁各大电影公司要良性竞争。
《蛟龙行动》自上映开始,就出现黑粉打差评的现象,影片质量不差,而且剧情跌宕起伏,看点多,很有创意。
艺术要回归到艺术本身。电影之外的很多因素不应该左右观众观影的想法。
这一次,我们支持《蛟龙行动》,支持博纳影业。
来源:鸿宇聊电影
免责声明:本站系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