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着“档期新片全部打卡”的原则,我抽时间去把这部影片看了,第一感受是“扑得不冤”,因为确实不怎么好看,第二感受则是太可惜了,毕竟有实打实的过硬制作,论质量也远不是最烂的。
《蛟龙行动》是今年春节档里唯一一部抢先点映的片子,也是目前票房垫底的电影,如今甚至连讨论都找不到几条……
本着“档期新片全部打卡”的原则,我抽时间去把这部影片看了,第一感受是“扑得不冤”,因为确实不怎么好看,第二感受则是太可惜了,毕竟有实打实的过硬制作,论质量也远不是最烂的。
可是一想到《蛟龙行动》是之前票房口碑双丰收的《红海行动》续作,我的怨气忍不住又升起来了:相比前作,该片各方面的表现几乎全面降级,主线虚浮模糊,群像简陋不清,文戏起反效果,就连最重要的大场面和动作戏,到后期也出现了失衡与冗长的问题。
观众评价电影是看综合感受的,丢分项那么多,剩下那些优点再怎么好都救不回来了。
【友情提示:下文会有剧透。】
《蛟龙行动》的长处不多,但有一点,我觉得非常值得称道,那就是对于军事技术以及军人精神有着近乎信仰般的推崇与痴迷,而这也是林超贤过去能够在中国内地市场出头的原因之一。
影片的故事背景设置在近未来,存在一定非现实的创作空间,于是片中出现了单兵作战飞行器、装载微型榴弹炮的机器狗以及新型核动力潜艇等看似科幻,但又没有脱离现实的军事装备。
其中的主菜,自然是花了大价钱、大力气去做的核潜艇龙鲸号了,主创方按1:1比例做了实景,非常漂亮。
我很喜欢那个用小艇员第一视角去送绿植的长镜头,借着他的行动轨迹,观众们得以看到龙鲸号上各个舱室的情况与功用,顺带还可以帮一众角色刷脸,虽说有点儿设施展览的意味,可辛辛苦苦搭的实景,不好好秀一下也说不过去啊。
与此同时,龙鲸号在海下的作战部分,也是全片中最好看的动作戏。
尤其是重振旗鼓的龙鲸号,在海床上利用地形与敌方潜艇周旋,主动出击进行战术欺骗,并最终击败敌人的段落,拍得确实不错。
潜艇题材的战争片本来就少,国产电影里更是没见过,《蛟龙行动》在依据现实的基础上做了适度艺术加工并最终出片,里面还包含了非常多专业军事术语,可以说是吃到了第一只螃蟹。
但上述优点,同时也是影片的缺陷之一,恰恰是因为林超贤他们对于军事元素痴迷到了有些迷信的程度,影片里的战斗戏总是略显失真,对技术装备的炫耀要多于战斗的写实性。
而影片中反派的缺位,又进一步放大了这种不实感。
《红海行动》里的撤侨背景+营救人质+解除生化武器威胁,全程看下来是相当踏实的,可《蛟龙行动》里除了“敌人要用核弹引发自然灾害为祸亚太地区”这个手段外,其余东西全都语焉不详。
敌人是谁?大概是西方某大国吧。为什么会发生极端叛变?因为同类型影片里的坏蛋都喜欢独走?……动机潦草,背景欠奉,导致反派也只是个简单的符号,没有势均力敌的对抗,我军战士的形象也很难立起来。
同时,《蛟龙行动》的群像塑造和相应的战斗戏分配也不理想。
影片中有名有姓的角色有几十个,主要分布在龙鲸号和蛟龙小队两个团体中,尽管主创们很努力想突出他们的性格特征,但实际能让观众记住的寥寥无几(还得看演员的脸),像孟闯和韩骁之间那点恩怨情仇,最后看下来几乎没什么用。
而且从一般认知和观看体验来说,龙鲸号的战斗更适合用来做高潮戏的主位,可影片却把更多篇幅让给了蛟龙小队,关键是海底基地里他们全程突突突的戏也没拍得多好,连拼枪对刀的动作都屡有重复,又长又腻,感觉很不痛快。
更加灾难的是《蛟龙行动》里抒情与阐释主题的桥段,根本是在帮倒忙。
最典型的当属龙鲸号遇袭搁浅后,艇员们奋力自救时艇长赵启航突然吹口琴的一幕,这种生死存亡的关头,大家正焦头烂额呢,艇长应该尽全力去指挥工作,哪怕是想让众人稍稍冷静下来,也不该用如此反常的手段,这么煽情完全是脱离实际和逻辑了。
后面赵启航决心深入危险区域追敌前,对全艇成员发表战前动员的戏也是差不多的情况,这种时候的动员应该是简洁、高效、提振士气的,而不该陷到一唱一和的煽情中去。
我的感觉是,林超贤他们搞装备拍打戏玩high了,突然想起自己还没给片子精神附魔,于是匆忙拍点文戏上价值……说真的,这一块本来就不是林超贤的强项,还不如不拍,直接按原节奏去叙事,效果反而更好些。
与之有着类似问题的,还有影片对佟莉这个人物的处理,不仅戏份少,还总是试图通过对《红海行动》里角色剧情的call back来抒情。
可《红海行动》里佟莉与张天德等人的形象与戏份能出彩,完全是在影片群像塑造到位、细节辅助适宜等条件下水到渠成的结果,《蛟龙行动》里仅靠反复给糖果几个特写最后又让她牺牲的做法,纯粹就是创作偷懒和粗暴消费前作了。
哎,说着说着就变成全在聊缺陷了,可见我对该片的失望多于满意,可惜了影片那么硬的制作实力。
不过,近两天《蛟龙行动》的排片和票房都有所上升,倒也符合它在春节档里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水平,这也算是个令人哭笑不得的“好消息”吧。
来源:娱乐12时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