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克,请你放过金庸吧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2-03 21:26 1

摘要:在《笑傲江湖》《东方不败》缔造武侠口碑30多年后,74岁的徐克带着《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重返江湖。

徐克这次,恐怕有点马失前蹄了。

在《笑傲江湖》《东方不败》缔造武侠口碑30多年后,74岁的徐克带着《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重返江湖。

这本该是武侠电影史上的世纪相逢,以天马行空著称的"鬼才"导演徐克,遇见金庸笔下最具家国情怀的大侠郭靖。按理来说,肯定是一个爽文阵容。

但当郭靖骑着汗血宝马冲进襄阳城门时,观众恍然发现这场期待中的武侠盛宴,竟成了传统武侠精神,在当代电影工业中的尴尬标本。

【1】

《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改编的情节,是金庸原著中的第34章到40章。

徐克这次对原著的处理,暴露出了经典IP改编的深层困境。将郭靖的成长线切割成蒙古战争与武林争霸两条平行叙事,看似延续了《东方不败》中,政治权谋与江湖恩怨交织的叙事策略,实则消解了原著"侠之大者"的核心命题。

影片开场5分钟,草草交代郭黄相遇,用蒙太奇拼贴替代了烟雨楼比武、密室疗伤等关键情节,这种对原著叙事密度的粗暴压缩,使得郭靖从大漠孤烟到江南烟雨的蜕变过程,沦为英雄成长的流水账注脚。

在蒙古战争线的处理上,徐克延续了《七剑下天山》的史诗化野心。十万铁骑压境的壮观场面里,郭靖与拖雷的兄弟情、与华筝的羁绊,本可编织成更具张力的戏剧冲突。但当梁家辉饰演的欧阳锋突兀地插入战争叙事,西毒抢夺《九阴真经》的江湖线,便与家国大义产生了诡异的割裂感。

这种类型元素的强行嫁接,让郭靖的侠义抉择沦为机械的剧情推动器,丧失了原著中"为国为民"的精神重量。

【2】

讲真的,肖战对郭靖的塑造,堪称全片败笔。

这个本该"重剑无锋,大巧不工"的侠义化身,在电影中却呈现出偶像剧男主般的单薄感。

徐克试图用"憨厚光环"替代人物弧光,将郭靖面对家国抉择时的痛苦挣扎,简化为"寻蓉记"的情感纠葛。

当郭靖在襄阳城头喊出"侠之大者"时,观众看到的不是历经沧桑的武林宗师,而是披着古装外衣的言情男主,在背诵台词。

女性角色的处理,更显创作团队的认知局限。

庄达菲饰演的黄蓉,彻底沦为功能化符号,那个智计百出的桃花岛少主,在电影中只剩下跟踪、吃醋、被绑架的刻板戏码。

反倒是华筝公主的改编,意外出彩。

从原著中单相思的草原女儿,升华为理解并成全郭靖理想的现代女性。

但当编剧用"雌竞"桥段取代女性互助的可能,这种进步性瞬间倒退为俗套的言情套路。张文昕演绎的华筝越是洒脱,越反衬出庄达菲对黄蓉这个角色,塑造的彻底失败。

【3】

徐克标志性的特效技术,在本片中呈现出诡异的割裂状态。

蒙古骑兵的冷兵器对冲,尚存《新龙门客栈》的写实韵味,但郭靖与欧阳锋的终极对决,却彻底滑向仙侠剧的浮夸深渊。

当降龙十八掌化作金色火龙漫天飞舞,九阴真经变成紫色光波对轰,金庸笔下"招招凶险,式式夺命"的武学精髓,已然沦为网游特效的视觉垃圾。这种对武侠美学的背叛,在"郭黄双骑退万军"的超现实场景中达到顶峰。

这不是浪漫,而是荒谬。

动作设计的全面崩坏,更令人痛心。

威亚痕迹明显的空中打斗,配合网游质感的慢镜头特写,彻底消解了武侠电影"动静相生"的美学传统。

郭靖与欧阳锋的竹林对决,本该是展现中华武学精妙的重头戏,最终却沦为两个特效傀儡的激光对射。当武术指导用"巴啦啦小魔仙"式的魔法对决替代真功夫,徐克曾经赖以成名的武侠美学体系已然土崩瓦解。

这部电影暴露的,不仅是徐克的创作危机,更是整个武侠类型片的时代困境。

当"侠之大者"沦为空洞口号,当江湖道义让位于流量经济,武侠电影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身份焦虑。

徐克试图用魔幻特效填补精神真空,用言情套路替代侠义内核,结果催生出这部既不武侠更不金庸的缝合怪作品。

片中蒙古大汗被"嘴遁"劝退的儿戏化处理,恰似当下武侠创作的真实写照,用技术狂欢掩饰思想贫瘠,借经典IP逃避创作焦虑。

当片尾字幕升起时,观众不禁想起30多年前,那个充满想象力的徐克。

《新龙门客栈》里金镶玉的风情万种,《笑傲江湖》中独孤九剑的写意潇洒,那些充满生命力的武侠影像,如今已被工业流水线碾成碎片。

或许正如郭靖在电影中突兀的成长,徐克也在这个技术至上的时代迷失了自己的武侠之道。当降龙十八掌变成五毛特效,当侠义精神沦为恋爱攻略,我们不得不承认,那个属于武侠电影的黄金时代,真的渐行渐远了。

武侠片就这么突如其来地,变成了不伦不类的仙侠片,故事的内容也从修炼功夫,变成了修炼爱情,徐克还是没有放弃自己“魔改狂魔”的称呼,甚至更加炉火纯青了。

去年的《金庸武侠世界·铁血丹心》,已经拍得更下一层楼了,没想到今年的《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还能让金庸的棺材板再次被踹翻。

好好的武侠巨作,要改编还是给观众吃点好的。徐克,请你放过金庸吧。

来源:钓了条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