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看完射雕去厕所,听见一个比中年老一点儿,比老年年轻一点儿的男人一边儿解裤带,一边儿说:“得亏金庸老爷子死了哦。”
看完射雕去厕所,听见一个比中年老一点儿,比老年年轻一点儿的男人一边儿解裤带,一边儿说:“得亏金庸老爷子死了哦。”
既然年龄相仿,那么这个人和我应该是一样,从热血少年时就看过《射雕英雄传》小说,所以才会有这么大怨念。
其实咱们平胸而论——平心而论,这一版射雕电影确实是从原著里截取了两段来的:一段是郭靖在黄蓉的帮助下,融会贯通了《武穆遗书》,三擒欧阳锋,并且在丐帮弟子的帮助下,追随成吉思汗,一路打到花剌子模,为日后有能力抗蒙保宋完成了自身的成长。
毕竟一个人的武艺高强在整个战争中作用不大,靠的还是兵法。而郭靖也是金庸小说中不可多得的,既达到武学巅峰,也达到兵法巅峰的双修人才。进可驰骋天下,退可纵横武林。
牵着一心复国的慕容复,后面的张无忌、东方不败在综合这两方面都不如郭靖。
另一段就是第一次襄阳保卫战。
而这一版《射雕》魔改也就算了,就连整个影视结构都极为不合理,完全没有遵循影视剧三幕论、四幕论的基本规则。
首先是碎片化。好像是怕观众看不懂前因后果,在电影里大量掺杂了碎片化的回忆。
其实以小说版《射雕》的脍炙人口,相信大部分观众都把主体的故事线弄得明白。
甚至于,大家其实就是冲着情怀来的,情节什么的,早就记得滚瓜烂熟了。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做碎片化的回忆是画蛇添足。
第二是郭靖在蒙军里的故事有头无尾,而是被编导强行做了一个闭环。
第三是第一次襄阳保卫战,活生生将“侠之大者”的称号送给了欧阳锋。而欧阳锋也成为了全片中唯一一个为大宋而战,对抗蒙古劲旅的人。
这就不禁让人发出疑问:郭靖到底在保卫襄阳的战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如果欧阳锋杀死了成吉思汗,那么蒙古会陷入内乱,金国得以喘息,宋朝也能太平几天。而欧阳锋大体是不会对襄阳城和宋朝产生什么威胁的,因为欧阳锋已经疯了,只想找比自己强的人干仗,杀成吉思汗是因为后者号称草原的“战神”,至于宋朝,欧阳锋懒得搭理。
以上三点是比较大的问题,至于台词粗糙,逻辑混乱的小毛病就不说了。反正还没去影院看的可以不去了,毕竟加上爆米花可乐,六七十块钱呢。
来源:十三哥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