烫!烫手!《唐探》不为人知的历史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2-03 04:02 1

摘要:陈思诚,一个口碑已成笑话,组织和营销能力却是独居一档的制片人。

大家好,我是王俊俊

今天是第2853硬核不断更分享

最新的看片号,防止失去联系!

头大。《唐探1900》,是一部很复杂的电影。

对一个以客观自居的影评人来说,这是一块烫手山芋。

我试图给大家拆解一下《唐探1900》覆盖了哪些因素。

1.《唐探》系列,中国首部票房破100亿的系列电影。

2.陈思诚,一个口碑已成笑话,组织和营销能力却是独居一档的制片人。

3.炒作蹭热度蹭春节档,但凡是个明白人,都知道陈思诚的动机是赚钱。

当然你也可以说好听点,叫商业运作。

蹭推理,装才子,蹭女权,挑逗社会恶性话题,现在开始蹭爱国。

4.要追问陈思诚的个人动机,那肯定是居心不良蹭热度。

但你要问《唐探1900》蹭的好不好。

不敢说多好,但,就,还行。优点缺点可圈可点。

虽然《唐探1900》开分从6.7降到6.6,但如果换一个背景干净的导演团队,这片大概能上7分+。

因为陈思诚个人的信誉口碑,就扣掉了0.5分。

5.一个一直以来被忽视,但是我反复说的点——

陈思诚团队,商业片制片水平,(至少在国内)很高。

镜头,剪辑,叙事,技术,调度,方方面面都很成熟,高于好莱坞平均水平,而且更符合中国人自己的习惯。

有这样的制作水平,再怎么烂,也不至于是烂片。

这并不代表陈思诚本人的水平高,陈思诚只是把自己打造成了招牌。

但我敢保证,陈思诚手底下的高手,非常多。

这也是自然的,毕竟他赚了那么多钱,是资本市场的香饽饽,又怎么会缺人才?

6.爱国饭

任何与“民族”“爱国”相关的话题,都是险象环生,议论纷纷,立场鲜明的。

与其说是评价电影,不如说是各自阵营的人对骂。

更何况这又参杂了陈思诚动机不纯。

在这些复杂的因素下,我尽量客观评价一下《唐探1900》

刑侦破案:略显幼稚

在如今这个推理破案以及被玩坏了的年代,《唐探1900》的破案部分,只能说儿戏。

想看推理破案的推理迷们,可以直接跳过。

喜剧元素:适度

喜剧我不想多评价,因为喜剧是众口难调的。每个人笑点不一样。

《唐探1900》的喜剧元素,只能说是适度诙谐,插科打诨,但并没有捧腹大笑。

或许有人还会心生反感。

政治惊悚:阴谋反转

片头“福尔摩斯和华生”就说了,不想参与政治案件。直接剧透了最后的反转,破案只是佐料,真正的主菜是政治阴谋。

这一部分的反转有一定的可看性和合理性,也很贴合1900年美国的时代背景——抢地搞钱。

政治博弈给队友增加了复杂性和层次感,上升到了更宏观的层面。

但是,处理的并不细腻,也不够深入。

剧情故事:有好有坏

有一些槽点,为了串起这场戏,BUG太多。

比如白振邦这个角色好忙。

还有悬疑、喜剧、民族情怀多元素的杂糅,难以平衡。

但也有一些优点。

制作水平:不俗

陈思诚团队人才济济,前面写过了,不赘述。

演技:高于平均

周润发演技非常好,没得说。

其他人的演技也都在线及格线以上,高于平均水平。

历史背景:巧妙

这部电影的成功之处,并不在于陈思诚的导演,而在于聚焦于一段被人忽略的历史。

《唐探1900》在历史事件的融合方面表现出色,通过巧妙地将1900年的历史背景,美国“排华法案”以及国家危亡之际种种因素,与案件情节相结合,

不仅为影片增添了文化底蕴,还通过幽默与悬疑的结合,为影片增添了历史厚重感。

对此,观众褒贬不一,两极分化。

有人觉得陈思诚就是在蹭。

有人觉得蹭的不错。

有人觉得浮夸功利。

有人觉得,民族情怀植入赛高。

有人觉得这是民族主义爱国叙事,然后开始分意识形态,站队互动,骂战连连。

有人觉得这是历史事实,是科普传播。通过“以乐景写哀”的手法,让观众在笑声中直面历史的疮疤。

电影中提到的“华人不是历史的配角”这句话,不仅是角色的觉醒,更是对历史中被压迫华人的深刻反思。

总之,这部电影的舆论,几乎全都集中在这一点了。

仅从电影质量来说,我个人能给6.5分。至于意识形态,我没有任何意见要发表。

以上是对《唐探1900》的影评,完。

但是,我还是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客观信息,历史材料——

华工华侨的事情,外国人自然不会主动提起,而中国人大多数并不熟悉。因此而忽略。

其实,这是一段非常值得关注的历史。

1900年的旧金山唐人街,这一年正值美国排华法案实施期间。

1882年通过的《排华法案》是美国历史上唯一一项以特定族裔为目标的歧视性法案,禁止华工入境并拒绝外籍华人取得美国国籍。

在电影中,唐人街的华人社区成为种族歧视的靶心,白人对华人的偏见和敌意贯穿始终。

影片中多次提及华工在美国修建太平洋铁路的艰辛历程。

1860年左右,美国修筑中央太平洋铁路西段期间,大量华工被招募前来。

这些华工在极其恶劣的条件下工作,许多人因事故丧生,甚至有“每一块枕木下都埋着一具华人的尸骨”的说法。

华工在美国中央太平洋铁路的建设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例如,华工在修建唐纳峰隧道时,采用“火烧水激”法来加快岩石的破碎速度。

此外,他们还利用冰滑道运输物资,解决了严冬积雪导致的运输难题。

然而,在铁路建成后的庆典中,华工的贡献却被忽视,甚至被白人指责为“抢走工作机会”。

影片通过这些细节,展现了华工的血泪史,同时也反映了华人在异国他乡的无奈与挣扎。

华工前往海外(包括美国)的情况是复杂的,既有自愿的因素,也有被掳掠和强迫的情况,具体情况因时期、地区和背景而有所不同。

在鸦片战争之前,华工出国主要是自愿结伙出洋谋生,大多分布在东南亚,人数较少。

这些华工主要是因为福建和广东沿海地区地狭人稠,破产的农村劳动力在国内无处容身,而当时的南洋地广人稀、资源丰富,且距离较近,又有海外同乡的招引,因此选择出国谋生。

从鸦片战争到清末,华工出国的情况发生了巨大变化,几乎全是被西方殖民主义者拐掠、贩卖的契约华工。这一时期,华工出国主要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被掳掠和强迫签订契约

契约华工:19世纪中期,西方列强在中国沿海设立“洋行”,雇佣打手和拐子,通过付“人头钱”的方式收买被拐来的苦力,然后强迫他们签订远洋劳动的卖身契约,并在胸前打上烙印,代表将被卖往的地方。

赊单工:前往美国的“赊单工”也是一种被强迫的情况。华工被招工人代理垫付船票及生活费,到达目的地后需以工资偿还债务。在债务未还清前,华工需听从债权人驱使,不能自由行动。

暴力与欺骗:华工贩子采用多种卑劣手段,如诱赌、下蒙汗药、公开绑架、在海上抢劫等,将华工掳掠出国。

2.“合法”掩盖下的掳掠

“合法招募”:1860年《北京条约》签订后,清政府被迫“同意”华人自愿出洋做工,但自愿应募者寥寥无几。于是,招工馆用人头钱向拐匪收买苦力,以“合法”名义进行掳掠。

领事馆和会馆勾结:在通商口岸,西方列强的领事馆和中国的会馆勾结,强迫华工见官诳称“自愿”“自费”出国,取得领事签证后,打着“自由旅客”的招牌前往海外。

3.自愿出国的少数情况

尽管被掳掠和强迫的情况居多,但也有少数华工是自愿出国的。这些华工大多是出于经济困境,希望通过出国谋生改善生活。

排华法案与歧视:1882年《排华法案》通过后,华工在美国面临严重的种族歧视和制度性压迫。

排华法案的出台并非单纯因为种族歧视,还与经济因素密切相关。早期华人矿工因工作效率高、工资低,被认为抢走了白人矿工的工作机会,引发了白人的敌意。此外,华人的生活习惯(如留辫子、赌博、抽鸦片)也引起了白人的反感。

排华法案不仅禁止华工入境,还剥夺了华人的公民权,限制了他们的社会地位。

尽管如此,一些华人仍通过其他途径进入美国,如留学生、商人等。

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和经济实力的增强,华人在美国的社会地位逐渐改善。近年来,美国政府也对历史上的“排华”罪行表示了道歉。

2011年10月6日,美国参议院通过了201号决议案,就1882年至1904年的排华立法正式致歉。

2012年6月18日,美国众议院全票通过了《排华法案》道歉案。至此,美国正式以立法形式就《排华法案》向华人道歉。被称为迟到100年的道歉。

2023年12月17日,美国总统拜登就废除《排华法案》80周年发表声明,正式谴责《排华法案》,并承认该法案违背了美国“人人生而平等”的理念。这是白宫首次正式对《排华法案》表示谴责。

这些道歉行为虽然迟来,但体现了美国对历史错误的正视和对华人贡献的认可。

众所周知,美国是移民国家。早期缺乏人口,需要苦力的时候,便从世界各地坑蒙拐骗底层人口建设美利坚这片土地。

所以美国短短的249年历史(1776),前一百年,还在屠戮灭绝印第安人,以及打内战(1861)来决定奴隶制度是否合法。

即使战争结束,没有了奴隶制度,黑人华人等等“有色人种”也低人一等。

后一百年,尤其是二战之后这80年,又开始高举人权大旗,自诩自由民主的灯塔。挺荒谬的,也难怪种族问题在美国百试百灵。

电影最后的剧情和台词反复讨论两三次,讨论要不要留在美利坚,为什么要留在美利坚。

其实说白了,自由民主当然都是镜花水月,真正吸引人的,是领先的技术,成堆的财富,以及大量的机会和可能性,“师夷长技以制夷”。

时间过去了120年,对比今年小红书中美对账,美国网友在小红书发出灵魂一问:

中国那么好,我信了,但为什么还有中国人移民来美国?

再加上这两周,DEEPSEEK直接让美国破防,股市暴跌。

中国依然没有赶超美国,但不得不说,这些都是非常有趣的对照现象。

谁也没办法预测未来,因此客观看待历史总是有趣的,对吗?

春节档影评——

封神 2

哪吒2

蛟龙行动

侠之大者

回复「读书」获取最全书籍!

回复「心理学」获取心理、哲学从入门到进阶书单!

来源:俊俊电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