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家好,我是熊猫姐姐,每天为你带来时政热点,如果觉得我的文章还能入您法眼,麻烦点右上角关注或者点赞,感激不尽。
大家好,我是熊猫姐姐,每天为你带来时政热点,如果觉得我的文章还能入您法眼,麻烦点右上角关注或者点赞,感激不尽。
截止2月2日,2025年春节档票房已初见分晓,其中《哪吒2》票房断层式领先,于2日下午突破30亿。
《熊出没》凭借4.17亿票房位列倒数第二,《蛟龙行动》目前以2.39亿票房垫底。
号称10亿投资的《蛟龙行动》,连熊出没都比不过,着实有点尴尬。
2日下午,博纳影业于冬再次在朋友圈为《蛟龙行动》发文,试图挽回局面,然而这个小作文却问题很大。
按照于东的说法,《哪吒2》尽管非常优秀,然而制作周期太长,号称5年磨一剑,根本不符合市场需求,难道观众5年才看一次电影吗?
他认为,只有拍摄《蛟龙行动》这种重工业、硬核、大制作的猛片,才能让观众获得沉浸式体验,才能让观众舍得花钱进电影院观看,中国的电影才有未来。
如果一年有10部《蛟龙行动》这种体量的大片,那么电影业就不会被观众抛弃。
老实说,这种说法真的搞笑,众所周知,《蛟龙行动》号称10亿投资,按照计算,要做到回本,票房起码要到40亿。
纵观中国的电影史,票房达到50亿的也就4到5部,如果一年有10部投资10亿的电影,按照这激烈的市场竞争测算,能够有一两部回本都很不错了。
就说这一部《蛟龙行动》吧,估计投资者都要血亏,要是来10部,投资电影的老板早就亏得裤子都没了,这样电影业才真的玩完了。
《蛟龙行动》最大的问题就是剧本和调度太差了,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投资10亿没毛病,一比一搭建一个潜艇用于拍摄确实不容易,但你也不能全程都是对着潜艇怼脸拍啊?
有一说一,整部电影的废镜头太多了,不是潜艇远景就是潜艇近景,或者就是无意义的爆炸镜头,观众看得很累,完全没有看下去的欲望。
除此之外,剧本也有很大的问题,其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张涵予饰演的核潜艇艇长,居然要派小队去拯救身份不明的人员[尬笑],然而观众却看得很明白,这不是敌人吗?结果可想而知,小队几乎伤亡惨重。
有一说一,这是主旋律电影,大过年的大家买票进场看是为了看个爽快,看主角如何狠揍敌人,而不是看主角如何憋屈,请问导演有考虑过观众的感受吗?这不是给群众添堵吗?
再看看《哪吒2》是怎么处理的,尽管大反派无量仙翁法力高强,尽管玉虚宫的镇宫法宝强得让人绝望,尽管捕妖队的人数遮天蔽日,多得让人头皮发麻。
但人家没有那么多弯弯绕绕,直接不服就干,没有窝里反,没有背刺,没有误会,就是硬核地干,就连反派头子无量仙翁都被揍得满头包。
换了是你,你是选择憋屈还是选择爽快?
只能说,重工业硬核电影不是这样拍的,真正的重工业大片,既要有硬核的场景,也要有逻辑严密的剧本,更要有出色的拍摄技巧,具体可以参照《流浪地球》。
于冬对《哪吒2》的评价也有很大问题,按照他的说法,《哪吒2》拍摄周期长,观众容易有空档期,老实说,要宣传自己的作品其实没问题,但没必要暗地里贬低《哪吒2》吧?
观众5年看一部优秀作品被你说太磨叽,难道观众一年看几部烂片才能符合你的要求?
观众喜欢看什么,不想看什么,都是由市场决定的,好片自然多人看,烂片自然没人看。
健康的电影市场应该是良币驱逐劣币,就算是所谓的重工业硬核电影,只要拍得不好,一样要被市场淘汰。
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借用《哪吒2》饺子的一句话,电影有没有用心,观众一眼就能看出来。
就问于东,你拍片时真的用心了吗?
来源:灿烂熊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