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于东在发布会上大骂豆瓣一星差评是"黑粉"时,我仿佛看见电影院里爆米花撒了一地的狼狈场面。这种气急败坏的模样,倒是比《蛟龙行动》的预告片更具戏剧张力——毕竟这些年观众早就被"主旋律+大场面"的配方喂得消化不良,现在连打一星自由都要被剥夺了吗?
于东在发布会上大骂豆瓣一星差评是"黑粉"时,我仿佛看见电影院里爆米花撒了一地的狼狈场面。这种气急败坏的模样,倒是比《蛟龙行动》的预告片更具戏剧张力——毕竟这些年观众早就被"主旋律+大场面"的配方喂得消化不良,现在连打一星自由都要被剥夺了吗?
当电影人把差评和黑粉画等号时,本质上是在否定观众的基本审美。2018年《红海行动》狂揽36亿票房,豆瓣8.5分至今挂在页面上,同类型的《战狼2》更是创下56亿神话。观众从来不是军事动作片的绝缘体,只是厌倦了把爱国情怀当万金油的创作套路。就像再好吃的红烧肉连吃三年也会腻,当吴京们把"家国情怀"从精神变成流水线佐料,观众自然要用脚投票。
商业院线从来都是逐利的风向标,当《蛟龙行动》遇冷、点映反响平平,与其责怪观众"不识货",不如想想同档期的《哪吒2》为何能让影院经理们争相加场。从王姓明星的翻车事件到某导演的阴阳排片论,电影圈近年来的种种骚操作早已透支了观众信任。当主创团队把差评等同于黑粉,本质上暴露了对作品的极度不自信。真正的好电影从不怕差评,《肖申克的救赎》当年在奥斯卡颗粒无收,《大话西游》上映时被骂"文化垃圾",但时间终会证明金子的成色。反观某些把观众当韭菜的创作者,票房遇冷就甩锅审查、怪罪排片、痛骂黑粉,唯独不敢直面故事单薄、人物扁平的缺陷。
电影市场从来都是最公平的修罗场。当创作者忙着给差评观众扣"黑水"帽子时,不妨看看当年的《红海行动》如何用扎实的剧本完成票房逆袭。观众不是任人摆布的提线木偶,他们的电影票和评分,都在为华语电影的未来投票。与其在发布会上无能狂怒,不如把这份精力用在打磨剧本上——毕竟,能打败"黑水"的从来不是口水,而是让观众心甘情愿打五星的诚意之作。
说到底,电影这玩意儿就跟火锅似的,底料不行,涮啥都是白搭。于老板在台上跳脚骂街的样子,倒让我想起《让子弹飞》里那句经典台词——“百姓成穷鬼了,没油水可榨了”。观众早不是当年那帮给点特效就买单的憨憨,现在个个都是拿着放大镜挑剧本的人精。“大道至简”,电影成功秘诀无非十二个字:讲人话、动真情、别糊弄、少说教。当年《哪吒之魔童转世》逆天改命靠的是“我命由我不由天”的真燃,可不是靠主创哭着说“你们都是黑粉”。观众拿脚投票投出来的市场,比任何影评人都诚实——毕竟谁家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
送电影人一句《一代宗师》的台词:“人活一世,有的成了面子,有的成了里子。”与其忙着给差评贴“黑水”标签,不如学学《哪吒》剧组,把“里子”夯实了。毕竟院线经理们按计算器排片的手,可比豆瓣打一星的手诚实多了。
来源:孤星夜雨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