甩锅大战打响?汪海林直言《射雕》变烂因资方硬塞肖战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2-02 04:04 1

摘要:2024年春节档刚落幕不久,热闹的硝烟还未彻底消散。《哪吒之魔童闹海》一路“过关斩将”,稳稳站在了票房冠军的位置上,可徐克导演、肖战主演的《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却深陷口碑危机,简直是冰火两重天。

徐克肖战“折戟”《射雕》:流量时代的甩锅闹剧,影视圈的至暗时刻?

2024年春节档刚落幕不久,热闹的硝烟还未彻底消散。《哪吒之魔童闹海》一路“过关斩将”,稳稳站在了票房冠军的位置上,可徐克导演、肖战主演的《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却深陷口碑危机,简直是冰火两重天。

本来大家都盼着武侠界的大拿和超火的流量明星能碰撞出超棒的火花,结果呢,等来的却是全网吐槽,这到底是咋回事?一场围绕电影质量的“甩锅大战”,也让咱们看到了中国影视行业藏着的那些问题。

预售“神话”到口碑“雪崩”,太魔幻了!

《射雕》刚开启预售的时候,那票房数据蹭蹭往上涨,一下子就突破了3亿。当时,行业里的分析师都激动坏了,忙着在报告里写下“流量+名导=成功”这个公式。肖战的粉丝们也是拼了,真金白银地支持,预售榜单上的亮眼数字,好像在告诉大家“数据就是王道”。

可谁能想到,首映当晚,画风突变。社交平台上全是“武侠已死”的感叹,这场被寄予厚望的流量盛宴,瞬间变成了翻车现场。观众们的怒火都朝着“PPT式叙事”和“武侠剧变偶像剧”的改编喷去。有影迷在豆瓣上难过又气愤地说:“徐老怪怎么把降龙十八掌拍成了慢动作PPT啊,郭靖黄蓉那种真挚的侠骨柔情,也变成了甜得发腻的工业糖精。”专业影评人也一针见血地指出,剧本把金庸笔下宏大的侠义江湖,硬生生塞进90分钟的爆米花电影里,好好的经典IP,就这么成了资本快速消费的产品。

舆论漩涡里,到底该怪谁?

电影被大家批评的时候,著名编剧汪海林的一番话,把整个讨论推向了高潮。他在微博上直接开炮:“徐克以前有张国荣、林青霞的时候,拍出的是《东方不败》这样的经典;现在被迫接受资本硬塞的流量明星,就只能搞出《射雕》这种让人失望的作品。”这话一出来,肖战马上被推到了风口浪尖,大家也开始深入讨论创作的话语权问题。

面对质疑,徐克在路演的时候,多次强调选肖战是自己的决定:“肖战眼里的纯粹打动了我,和郭靖的赤子之心特别像。”但有业内人士悄悄透露,电影筹备的时候,资方换了三次编剧团队,最后的剧本可以说是各方妥协的“怪胎”。这几年,IP改编的时候经常遇到这种情况,资本、流量和创作之间的关系变得很扭曲,就算是有名导坐镇,也挡不住作品质量下滑。

武侠电影,路在何方?

《射雕》的失败,也把武侠类型片在当下影视行业里的尴尬处境暴露无遗。这几年,武侠电影的票房冠军还是2018年的《影》,票房6.28亿,可同时期的奇幻题材电影,像《哪吒之魔童降世》,票房都达到了57亿。现在的年轻观众,看惯了漫威那种超震撼的视觉特效,传统武侠里单纯的拳脚功夫,好像很难再吸引他们了。

更严重的是,创作环境也出了问题。有匿名编剧说:“现在写武侠剧本,得先过大数据这一关,资方要求必须加‘甜宠’‘虐恋’这些元素。”就因为这种只看数据的想法,《射雕》里郭靖和黄蓉的互动变得像偶像剧一样,经典IP在改编的时候,完全没了原来的灵魂。当创作变成了一场数据游戏,就算是徐克这样的武侠大师,也没办法拍出好作品了。

这场关于《射雕》的舆论风波,其实是中国电影在工业化发展过程中遇到问题的一个体现。流量和品质怎么平衡、资本和创作怎么协调、经典IP怎么在现代重新焕发生机,这些问题的答案,可比单纯指责肖战或者徐克复杂多了。

现在各方都忙着互相指责、找替罪羊,可真正重要的创作初心,早就在这一片吵闹声中没人关注了。对此您是怎么看待的,问题到底出在哪了?

来源:剧谈仙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