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春节档的电影市场,那热闹程度就跟菜市场大甩卖似的,各路大片你方唱罢我登场,一个个都铆足了劲儿,想在这票房的大蛋糕上狠狠切下一大块,赚得盆满钵满。
这春节档的电影市场,那热闹程度就跟菜市场大甩卖似的,各路大片你方唱罢我登场,一个个都铆足了劲儿,想在这票房的大蛋糕上狠狠切下一大块,赚得盆满钵满。
可谁能料到,其中一部原本备受期待的《蛟龙行动》,这一上映,开局就像坐了滑梯,一路“稀里哗啦”地往下滑,直接来了个大扑街。
不过,人家扑得那叫一个有骨气,愣是喊出了“绝不撤档”的口号,这架势,一下子就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让人忍不住想要一探究竟。
咱先来好好唠唠这《蛟龙行动》如今的悲惨处境。截至2月2日10时许,这票房数据简直能把人看傻眼,才刚刚突破2.2亿元,在竞争激烈的春节档里,只能可怜巴巴地暂居第6位。
别的电影票房蹭蹭往上涨,它却像一只蜗牛,慢吞吞地往前爬,这差距,简直不要太明显。再把目光转向评分平台,豆瓣上给出的评分也仅仅只有6.6分。
不少专业的影评人都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毫不留情地指出这部电影存在的各种问题。
剧情方面,连贯性差得离谱,东一榔头西一棒槌,一会儿这样一会儿那样,观众看得是云里雾里,完全摸不着头脑。
而且,电影里那些煽情的桥段,简直就像是硬塞给观众的一样,一点都不自然,让人看了不仅没有被感动,反而还觉得有些尴尬。
这还只是冰山一角,更要命的是这电影背后的投资和回本压力。据说,为了打造这部电影,剧组可是砸进去了整整10个亿的真金白银,这还不算完,后续的宣发等各种费用加起来,那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业内人士估算,想要把这些成本都收回来,票房至少得冲到30亿才行。可就目前这票房走势来看,别说30亿了,就算是想要突破4亿,都像是在登天一样难。
要是按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蛟龙行动》搞不好真的要成为华语电影史上亏本最大的“冤大头”了,这可真是让人唏嘘不已。
眼瞅着这情况越来越不妙,不少热心肠的网友都坐不住了,纷纷在网上出谋划策。
有人建议,要不干脆先撤档,避开这竞争激烈的春节档,等风头过了,换到十一国庆档的时候再上映,说不定那个时候观众的观影热情更高,电影还能有转机。
毕竟,在春节档这个“修罗场”里,强片如云,《蛟龙行动》想要突出重围,实在是太难了。
可谁能想到,博纳影业的老总于冬,压根就没把这些建议当回事儿。在1月31日的路演活动上,于冬那表情,那语气,简直就像是被点燃的火药桶,怒气冲冲地把那些给电影打一星的人都称为“黑水”。
他觉得,这些恶意打低分的行为,完全就是在破坏电影的口碑,让电影得不到公正的评价。
到了2月1日,他又一次站出来,对着媒体和大众,大声地表达自己的不满。他直言,现在的豆瓣平台已经成了粉丝互黑、恶意打差评的“重灾区”,各种不理性的评价充斥其中,《蛟龙行动》就深受其害。
他苦口婆心地呼吁观众们,都能给出真实客观的评价,对于那些理性的批评和建议,他肯定会虚心接受,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可要是碰上粉圈那些恶意差评,他绝对是要斗争到底,绝不退缩。
而且,他还斩钉截铁地强调,《蛟龙行动》绝不做逃兵,说什么都不撤档。这一番话,说得那叫一个掷地有声,满满的都是硬气。
话说回来,这《蛟龙行动》也不是毫无亮点,一无是处的。它可是《红海行动》的续集,在咱们中国的电影史上,还填补了潜艇电影的空白呢。
为了能拍好这部电影,剧组上下可是费了不少心思,花了不少力气。著名导演林超贤亲自坐镇,他可是拍动作片的一把好手,之前的作品就广受好评。
这次为了拍好《蛟龙行动》,他带着团队四处奔波,又是跑研究所,又是去高校请教专家,就是为了能让电影里的潜艇场景和军事情节更加真实、专业。
主演阵容也是相当豪华,黄轩、于适、张涵予、段奕宏等一众大咖纷纷加盟,他们的演技那都是有目共睹的。
为了能更好地诠释角色,主演们也是吃了不少苦头,进行了潜水等高强度的训练,每天都在水里泡着,那滋味可不好受。
不仅如此,剧组还专门搭建了4艘1∶1的潜艇,这些潜艇可都是按照真实潜艇的尺寸和构造打造的,每一个细节都力求做到完美。可以说,为了这部电影,剧组真的是下了血本。
可谁知道,电影上映后,市场的反馈却不尽如人意。不过,于冬这坚持不撤档的态度,还真挺让人佩服的。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电影市场里,很多电影一旦遇到票房不佳的情况,第一反应就是撤档,以免损失进一步扩大。
可于冬却反其道而行之,他不愿意向那些恶意差评和不公平的竞争环境低头,他要用自己的方式,为《蛟龙行动》争取一个公正的机会。
至于这《蛟龙行动》最后能不能逆风翻盘,打破现在的困境,咱们就搬好小板凳,准备好爆米花,耐心地等着瞧吧!
说不定,在后续的日子里,它还能给我们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惊喜呢!毕竟,电影市场变幻莫测,谁也说不准下一秒会发生什么。让我们一起期待《蛟龙行动》能有一个不一样的结局。
来源:心灵游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