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之魔童闹海:云淡风轻的“我想试试”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2-02 13:35 1

摘要:如果说2025春节期间,你只有一次看电影的机会,我毫不犹豫地将《哪吒之魔童闹海》推荐给你。

如果说2025春节期间,你只有一次看电影的机会,我毫不犹豫地将《哪吒之魔童闹海》推荐给你。

今年春节档上映的6部电影多有相似,基本都在走系列电影的路子。

比如封神2、哪吒2,从名字上就能看出风格的延续性;

唐人街探案迎来十周年纪念版;

蛟龙行动导演直接说,这部电影是红海行动的续集;

熊出没是春节档的钉子户。

唯一一个不打系列电影标签的,是徐克导演的射雕。

电影射雕在春节档电影的预售环节一骑绝尘,我认为,除了是肖战粉丝的全面助力外,影迷对徐克、庄达菲、梁家辉的信任也是重要的原因。

遗憾的是,春节档正式开启以后,率先被减少播放频次的,就是射雕和蛟龙行动。

回到正题,为什么《哪吒之魔童闹海》如此受欢迎?

魔童闹海的票真的很难抢,为了看这部电影,我和老婆被迫选择了五点档,这意味着我们看完电影,已经是晚上7点24分,早错过了最佳的晚餐时间。

但是,坐在电影院看哪吒2,我才发现这部长达144分钟的电影,每一帧画面都很精彩,根本找不到任何看手机或者打盹的机会,我和老婆完全沉浸到了剧情里。

《哪吒2》是中国动画电影的集大成者,这部电影的动画制作水平非常高,画面十分精美,和雄霸春节档多年的熊出没,可以说完全不是一个动画风格。

如果说熊出没深受孩子们的喜欢,那么哪吒系列电影,一定更符合年轻人、中年人的动画口味。

《哪吒2》继续讲述哪吒帮助父母守卫陈塘关的故事,面对更加强大的敌人,少年哪吒和自己的好朋友敖丙一起对抗强大的敌人。

而哪吒和敖丙的身世极其复杂,他们在战斗时可以是朋友,但是在其他时间,他们因为父辈立场不同而水火不容。

《哪吒2》的思想性

魔童闹海有严密的逻辑,还有精美的画面,这已经足够让电影收获大部分影迷的喜爱,是当之无愧的好电影。

但我觉得光用“好电影”三个字评价魔童闹海,总感觉少了点什么。

魔童闹海是一部给人内心温暖的电影,看完电影还能引发影迷对生活、对家庭、对职业规划更深的思考。

我觉得魔童闹海在好电影的基础上,还向前迈出了一大步。

我个人觉得,哪吒2稳稳地超越了前作哪吒1,因为更富有思想性,它更接近成为一部“杰出电影”。

魔童闹海的思想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是对自我的重新审视。

哪吒1是富有创新意识的电影,创造了一个我们刻板印象里从没出现过的哪吒,哪吒黑眼圈,长相略丑,乍一看有点嫌弃。

但只要看了哪吒1,又很容易地喜欢上了这个新哪吒的形象。

哪吒1中,哪吒那句“我命由我不由天”最为出圈,而多年过去了,当哪吒2上映的时候,这句话已经无法再次激起影迷的热情。

面对这句曾经帮助电影出圈的标志性话语,哪吒2的主创团队选择了风格延续,选择了继续借力,但他们不满足于此,而是对电影的这句slogan,进行了另外角度的升级表达。

看哪吒2的时候,我的内心充满了暖意。我看到了很多父母、兄弟的深情表达,这份表达可不局限于正面角色,还含蓄地表现在了亦正亦邪的申公豹一家身上。

申公豹这个人物,对于喜欢历史的影迷来说绝对不会陌生,但是在哪吒2里,我们不但看到了申公豹不一样的那一面,还看到了申公豹弟弟申小豹,以及申公豹父亲的形象。

老实说,这种让配角变成主角的创新表达,极具风险性,你怎么用短短的两个多小时去改变影迷对申公豹的定势思维?我光是想想都觉得挺难。

而哪吒2的导演饺子成功做到了这一点,还进一步丰富了父爱的厚度。

导演是用的什么方法呢?

其实,就是把哪吒桀骜不驯的一面巧妙“藏”了起来。

在电影的前一个小时里,明显可以感觉到导演给了李靖夫妇、哪吒更多的笔墨,将很多画面情节,安排在了家人感情的真情流露中。

这削弱了《哪吒1》里哪吒自我、刚强的形象,但是却为申公豹一家的温情表达铺平了道路。

我们以为哪吒闹海是电影的主题,以为电影关键要素在“海里疯狂闹腾”,但进了电影院才发现,电影的第一个主题,其实是家庭。

我看哪吒2的时候,看到了母亲对孩子的唠叨,看到了父爱的隐忍表达,我发现敖丙的父亲、申公豹的父亲、哪吒的父亲在爱孩子方面,有相似,但又有许多迥异之处。

我们小时候都会羡慕别人家的爸爸,但其实长大以后,才发现父爱从来都是厚重如山的,绝不雷同,但都充满真诚。

哪吒在这部电影里真正的个人表达,他的意识苏醒,其实发生在电影的后半部分。

哪吒他被我们喜欢,是因为他相信依靠自己的能力可以打出一片天地,他可以为了守护陈塘关,而去做一些自己本不愿意做的事情,这是他身上的侠之大者。

同时,他也可以为了所谓的报父母之仇,而直接冲动犯错。

无论是为了陈塘关而去走新路,还是说因为误会父母被四海龙王之首杀灭而复仇,其实展现的都是哪吒的真性情。

我们作为局外人,当然可以说哪吒完全可以先查明真相再去复仇,但是在看到陈塘关被毁灭,看到母亲被击毁的头盔,哪吒的不冷静,反而显得足够真实。

哪吒身上是有主角关环的,他内心的挣扎,其实每个人都会上演,只不过一些人在权衡利弊后,最终选择了妥协隐忍。而哪吒选择了人定胜天,他甚至想改一改这世间运行的法则。

“难道你想改变这个世界吗?”

“我想试试。”

哪吒说这句话的时候,真的很冷静,还有点云淡风轻的感觉。在我看来,这是升级版的、不怒自威、更有自信的“我命由我不由天”。

第二是对“大多数人走的路”的重新思考。

哪吒2有个超级反转,最开始大家以为电影的反派是申公豹、四个龙王,但是最后,反派才露出真面目。

我不说反派名字,但是我看完电影后,我发现电影也好,生活也罢,没有绝对的反派人物,只有绝对的“大多数人走的路”。

我以前在学校里做学生的时候,总觉得成功的路是稀少的,成功的机会也是稀少的。

我以前以为,无论你从事什么职业,你要做的就是不断赢下竞争,不断地超越对手。你要成为能力最杰出的人,你才有可能爬上去,才有可能真正的实现名利双收,也就是所谓的实现人间理想。

有一段时间,社会变得好奇怪,人们总觉得成功就是得到很高的职位,获得很高的收入。大家在一个单位共事,好像总是会不自觉地崇拜那些有钱人,欣赏那些有很高职位的人。甚至有些人意识觉醒了,他们自己也想着去变得很有钱,变得位高权重。

有了这种心思以后,你势必要去巴结,要去沿着前辈们的路去奋斗。

有些人觉得这是捷径,但看了哪吒2,我发现其实人真正要做的,从来不是随波逐流。

无论到了什么年龄,什么地步,你都要坚守自己的信念,不要总是委屈和催眠自己去走什么“大多数人走的路”。

如果这条路,你不是真心想走,就不要强迫自己了,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你才有可能得到内心的大自在。

看完哪吒2,有很畅快的感觉,不单单是因为权威被打破了,更是因为自己的视野被打开了。

而无论多少岁,拆破伪装,击穿道貌岸然,都是最开心的事情之一吧。

第三是对父辈的重新认知。

哪吒2里塑造的最为成功的父辈形象,其实有好几个。

分别是李靖夫妇、四海龙王之首,以及申公豹父子。

我其实没想到,自己会在哪吒2里和申公豹共情。

申公豹内心最柔软的那一部分,先是被弟弟申小豹激出,再被李靖升华,申小豹和李靖帮助申公豹,更清楚地审视了他自己。

申公豹的出身是妖,而哪吒的出身是魔,他们都没有讨喜的出身,但是,他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来完成逆袭。

父辈都是爱自己家孩子的,但是父辈总是摆脱不了经验主义,总想着自己人生阅历丰富,吃了很多的亏,明白了很多的道理,总想着要让自己的孩子按照父辈计划,去学习、去成长、去规划人生道路。

这就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我是为了你好”。

但是每个人的人生是要自己去过的,哪怕是父辈,也没有权利去剥夺孩子独自体验人生的机会。

所以,最后敖丙的父亲让敖丙自己选择未来的路,敖丙没有必要一定继承龙宫的基业。

而哪吒没有像自己的两个哥哥和父亲那样,他选择走自己的路。

申公豹曾经被所谓的成功的定义迷住了双眼,但他最后自行看清了真相。他甚至比哪吒更加成熟,在遭遇极端愤怒的情况下,申公豹不但迷途知返,还能舍身取义。

我觉得,哪吒2让我们真正看清了父辈这个形象。

父爱不应该成为枷锁,我们作为父亲,在必要的时候要学会放手。

而孩子眼中的父辈,从来不是伟光正和高大全,我们不用按照父辈的期待去生活。我们最开始以父辈为榜样,而我们一定会在某个阶段,把超越父辈当成自己的理想。

可即便如此,我们不能完全否定父辈,只不过是需要辩证性地看待父辈罢了。

父辈身上那些勤劳、坚韧的品格,依然值得我们继承和学习。

而且亲人之间要的,从来不是对抗,而是包容、理解、尊重和互相珍惜。

电影哪吒2很精彩,实在挑不出毛病,硬要我说一句的话,我希望哪吒2的电影票价稍微低那么一点,如果低一点,这样的好电影,或许会被更多人看到。

与其冲击所谓的中国电影第一票房,倒不如成为公映期间被最多人看到的电影。

来源:奔跑的写字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