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果说《封神1》是乌尔善“中式”宫廷莎翁叙事的古怪尝试,是靠重新诠释经典人物(妲己、商王)取胜的神话电影。
如果说《封神1》是乌尔善“中式”宫廷莎翁叙事的古怪尝试,是靠重新诠释经典人物(妲己、商王)取胜的神话电影。
那《封神2》就进化为一部叙事结构和节奏把控非常成熟的类型片。
只是,“进化”改成“退化”同样成立。
我的意思是,它明明很多方面都有漂亮的起势,但却总在后续延展中避重就轻,在最关键的时刻退缩、泄气、保守。
试图讨好所有人。
最让我不爽的退缩,是结尾的终极群战。
年前写春节档前瞻时,我预期《封神2》会有密集的仙神魔群战,导演也知道观众想看这个,电影前两个小时是这个路子,战斗节奏把握的很好,敌我局势轮番逆转,每一章节都有足够重量的厉害人物出场。
虽然姬发一路优柔寡断的恋爱脑很尬,但我一直在等最后火力全开的压轴群战,看雷震子杨戬哪吒一起和商王群妖魔法对轰。
没想到等来的是煽情的救人比赛。
杨戬哪吒这种主攻手变身顶级血包???
是预算拍到这里就花完了吗??
把申公豹留作第三部的大boss可以理解,但总不至于整部电影就摆几个poss刷存在感吧?
这不是结尾大战强行降强度的理由。
更无语的是,既然姜子牙最后找到了闻仲,杨戬哪吒可以轻松飞过去一击即中拯救苍生,却偏偏把这个任务让给犹豫寡断的姬发?
他的城都要被屠了,还在那犹犹豫豫左顾右盼呢。
所以,你以为的压轴大戏是仙魔群战魔法互攻,但真正的压轴大戏是主角CP大战闻仲的坐骑黑麒麟。
感觉观众和整个城的百姓成了他们PLAY的一环。
人物塑造也退缩严重。
我没有很喜欢封神1,但必须承认,第一部里几位主角的人物塑造都非常鲜明,弧光足够。
或者说,是人物塑造拯救了第一部套路的剧情。
但到了封神2,除了邓婵玉之外,其他角色塑造都一塌糊涂。
商王和妲己沦为背景板不说,姬发从前一部里的沉着勇敢,变成了犹犹豫豫的恋爱脑。
以封神1里姬发的性格,封神2的故事20分钟就该结束了——他居然几次对意欲灭他国的女将军犹犹豫豫,不忍下手。
甚至可以说,主线故事的推进,全靠姬发的突然降智+恋爱脑。
其他角色也差不多,无论是姜子牙还是杨戬哪吒,还是大反派闻仲,都只有功能性,没有个性。
包括屡上热搜、被夸赞的邓婵玉,人物塑造也有问题。
她前面非常飒爽,但最后潜伏进西岐的动机是不足的,一个商朝将军为了救西岐的百姓去冒这么大的险,这已经不仅仅是不愚忠了,这是谋反。动机仅仅因为“姬发救了我的命”,是不够的。
另外,大战前夜,军营账中,给她来一场香艳的沐浴戏是几个意思?她又不是妲己。
最后还来了个“只因在人群中看了你一眼”的反转桥段,真是隔夜饭都吐出来了。
没有恋爱脑就不会写人物关系吗?
更大的退缩是价值观上。
不是说电影的价值观不对,是说它既想媚上,又想讨好年轻观众,最后就是两边挠痒痒。
所谓媚上,是诸如“老百姓过好日子才是真的好日子”之类的台词,一到过年就控制不止“包饺子”吗?
所谓讨好年轻观众,是“不要愚忠”。
其实哪一种都可以,但你不能一边讽刺爹,一边教人怎么讨好爹。
其实,这种工业大片,不用硬上价值,老老实实把“神仙打架”四个字拍好就行了。
但遗憾的是,封神2明明前戏做的很足,关键时刻却顾左右而言他,再加上人物关系的平庸和价值观层面的左右互搏,导致这个三部曲明明已经拍完了第二部,但还是一种“前奏”的感觉。
各方面都不满足。
#2025春节档#
来源:元包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