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射雕英雄传之侠之大者》这部数月之前就开始造势的新春贺岁片,上映几天以来,相比于同期的其他影片,票房已经呈现出惨淡的态势。其最终票房的遇冷,基本上已经是大概率事件。
《射雕英雄传之侠之大者》这部数月之前就开始造势的新春贺岁片,上映几天以来,相比于同期的其他影片,票房已经呈现出惨淡的态势。其最终票房的遇冷,基本上已经是大概率事件。
上映前,一些感兴趣的观影者曾这样宣称:金庸、徐克、肖战,就是票房的保证。还有一些人营造出徐克独有的“镜头感”这一概念,来强调徐克能够传递出独特的视角美感,以此来说事。结果正片一上映,通通鸦雀无声。我没有去电影院观看这部电影,但看抖音和小红书上的一些花絮和剪辑,基本上没几个画面是真正能看的。不论是色彩还是所谓的“构图”。
这是一部必然遭遇滑铁卢的电影,而观众不为之买单,有大快人心之感。《射雕英雄传之侠之大者》,看名字,如果这部电影的反响不错,那徐克可能还会再拍下去,类似于他的《狄仁杰》系列一样。但《射雕》这一题材可能还远不如《狄仁杰》,因为《射雕》基本上对于大多数中国观众来说,都可说是耳熟能详的故事。就是郭靖如何成长、最终与黄蓉共守襄阳。观众们甚至还能说出更多,比如之后杨过的成长,等等。
从这一角度来说,《射雕》这一题材对于电影制作方来说,是绝对的负资产。因为其在内容上已经毫无新意、在情感上毫无张力。这类金庸的作品,如果真的还想在市场上有所起色,唯一的方向就是从一个作者以外的、相对客观的角度,去重新思考和评述这些故事。比如反思郭靖武功这么高强,可为何最终还是未能守住襄阳?
这也是电影制作者真正能够带给观众的有意义的事物,即有价值的思考。可徐克导演的这部大作,包含了思考吗?有益想思考通常是批判性的,是血淋淋的,更是会得罪人的。我看徐克导演做不到这一点。而他早年的武侠作品,所呈现的更多的或许也不是对江湖的思考,而是对江湖的描述。为什么在品质上,一前一后,却似云泥?可见好的作品,所凭借的远不是导演一人之力。音乐、台词,方方面面都需要人手。
另外,不仅仅是电影方面。在电视剧方面,金庸的作品如今也堪称毒药。人们的时间都很宝贵,普遍熟知的故事,这般的翻来覆去炒来炒去,浪费大家的时间。更何况,金庸的一些故事,本身故事性就存在欠缺。比如《射雕英雄传》,整个故事的主要矛盾是什么?矛盾是剧情张力的来源,但在《射雕英雄传》中,给人的感觉就是张力不够强。印象中,全剧张力最强的部分集中在早期梅超风的相关戏份上,梅超风的阴毒、恐怖形象,营造出来了张力。可后期发现,梅超风原来就是个小角色,显得整部剧作有些波澜不惊。《倚天屠龙记》中,张无忌练就了乾坤大挪移后,基本所向无敌,令人毫无观看下去的兴趣,之后的周芷若也对张无忌不构成威胁,无法形成势均力敌的矛盾。《笑傲江湖》也是如此,令狐冲学会了独孤九剑和吸星大法,和任我行的关系也算不错,那还看什么?东方不败的确是个不错的反派,可他(她)的戏份是不是又太少、太短暂。
最后,《射雕英雄传之侠之大者》的遇冷,也是观众们主动选择下的一种止损,即劝告制作方,不要再在错误的道路上走下去了。
来源:平淡湖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