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春节档六部电影经过三天观众的检验,除了没多少存在感、但每年票房都不错的《熊出没》,另外五部电影有四部都在豆瓣都开分了,只有《射雕英雄传》还一直压着,这也是票房断崖式下跌的《射雕英雄传》最后一块遮羞布。
春节档六部电影经过三天观众的检验,除了没多少存在感、但每年票房都不错的《熊出没》,另外五部电影有四部都在豆瓣都开分了,只有《射雕英雄传》还一直压着,这也是票房断崖式下跌的《射雕英雄传》最后一块遮羞布。
已经开分的四部,多少对品质或多或少有些自信,所以都在及格线之上。《哪吒之魔童闹海》最高,拿到8.6分,《唐探1900》和《蛟龙行动》一样都是6.6分,《封神第二部》受剧情编排和殷郊法相的影响,评分降至6.3分。
如图所示,中间夹着一部仍然没有开分的《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
之所以下结论是片方一直“压着”,理由很简单,如果是系统根据打分评论数来决定电影要不要显示分数,那《射雕英雄传》早就超过了评论数的阈值。简单比较,《封神第二部》短评数量9万多,而《射雕英雄传》的短评数量乘2,已经接近20万,仍不开分是没有道理的。
能“压住”豆瓣,仅靠资本都不一定行,从《射雕英雄传》背后的出品方能找到答案。这部电影是中影牵头的项目,出品方前两位是中影创意和中影股份。
压着迟迟不开分的原因也很简单,对标春节档几部电影,《哪吒2》是完全靠口碑拼出来的8.6分,毕竟片方是光线影业,无论在圈内还是观众这名声都不太好,“三张厕纸”的段子就来自这家公司。
另外开分的三部,没有一部上7分,说明观众的要求相对较高,连《封神2》都只有6.3分,《射雕英雄传》能过及格线都见鬼了。
所以,豆瓣评分,是《射雕英雄传》最后的遮羞布。这部电影前期预售阶段,靠粉丝拼命充值打破预售记录,但影院没有被表象迷惑,也没给粉丝面子,上映首日只给了电影16%的排片,后两天迅速下滑至11.9%和8.8%,原因很简单,大家都没看过电影的情况下,第一天可以骗人,但后面就要看口碑,《射雕英雄传》口碑扑街太严重,不但面对潮水般的差评,就连主流媒体都下场踩一脚,批评电影“空洞生硬,流量是口碑毒药。”
而普通观众的反应也很激烈。我所在的一个群,有群友说下午陪父亲看《射雕英雄传》,因为父亲是83版射雕的资深粉丝,台词都能背下来,可以随便考他。
结果看了半个小时顶不住了,吐槽真不好看,三个人都想跑。看过电影很清楚,《射雕英雄传》前半个小时都是闪回,很像“X分钟看电影”确实有些难顶。
又过了一会,他们宣告离场,并说“家人们,避雷射雕英雄传,我们跑了,我爹都顶不住,说还不如回家睡觉。”
后面还补充,父亲看过五遍,自己也至少读过三遍小说,心被伤透了。
再来看《射雕英雄传》的票房表现,上映首日,靠粉丝力挺拿到2.58亿票房,但今年春节档电影票可不便宜,而且片方割粉丝韭菜意图明显,原本今年放开票补,以一线城市深圳为例,其他几部电影都投入大量19.9元的特价票让利观众,但唯有《射雕英雄传》在深圳几乎没有投放票补,当时查看的结果基本都是正价票,意图再明显不过,收割粉丝的电影,就是要让粉丝充值的,怎么可能还会再投入成本做打折促销呢?
但结果是粉丝们支持完第一天就元气大伤,到第二天“充值”就已经很乏力了。所以《射雕英雄传》前三天的票房从2.58亿一路下滑到1.3亿和8553万,差不多一天减少四成,到了第四天,排片只剩下6.4%,可以说无力回天了。
截至发稿,《射雕英雄传》票房马上迈过5亿大关,但后继乏力明显,平台给出的总票房预测6.51亿,届时片方分账2亿多,对于这样一部特效镜头很多的电影,大概率要亏本。
《射雕英雄传》再一次证明,电影从来都不是流量明星的主场,大档期比拼的还是实力和演员的品质,观众审美越来越高,糊弄观众最终坑的只能是自己。
来源:光影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