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西尔维斯特·史泰龙凭借《洛奇》及其 1979 年的续集《洛奇 II》大获成功,一举成名,此后,史泰龙似乎被赋予了广泛的权力,负责其后续主演的电影的各个方面。他的影响力在 1981 年惊悚片《夜鹰》的制作中尤为明显。虽然史泰龙最初只签约出演《夜鹰》,但他最终接手
西尔维斯特·史泰龙凭借《洛奇》及其 1979 年的续集《洛奇 II》大获成功,一举成名,此后,史泰龙似乎被赋予了广泛的权力,负责其后续主演的电影的各个方面。他的影响力在 1981 年惊悚片《夜鹰》的制作中尤为明显。虽然史泰龙最初只签约出演《夜鹰》,但他最终接手了这部陷入困境的制作的导演工作,并负责剪辑电影和重写电影剧本。
在《夜鹰》中,史泰龙扮演纽约警探迪克·达席尔瓦,他被派往一个反恐特别小组,目的是阻止一名国际恐怖分子在整个城市引爆炸弹。与他银幕形象中日益突出的单人杀人机器角色相反,史泰龙将迪克塑造成一个理智的警察,他的暴力能力被他敏锐的侦查本能所抵消。这位演员留着胡子,戴着眼镜,看起来更像阿尔·帕西诺饰演的弗兰克·塞尔皮科,而不是约翰·兰博。
尽管有史泰龙的参与,但《夜鹰》在国内票房收入不足 1500 万美元,相对而言算不上票房失败。在解释《夜鹰》票房表现令人失望的原因时,他解释说,观众认为,早在 1993 年世贸中心爆炸案、9/11 事件和波士顿马拉松爆炸案发生之前,1981 年美国境内发生城市恐怖主义是不太可能的。
和迈克尔·曼的《盗火线》一样,《夜鹰》的视角在男主角西尔维斯特·史泰龙饰演的戴克·达席尔瓦和达席尔瓦的对手——国际恐怖分子沃夫加的视角之间来回切换,后者由眼神冷峻的鲁特格尔·哈尔饰演。在沃夫加的开场戏中,他迷人地走进伦敦的一家百货公司,在那里放置了一枚炸弹,爆炸后似乎炸死了里面的所有人,包括几个孩子。
就像希斯·莱杰在《黑暗骑士》中饰演的小丑一样,沃夫加的唯一动机似乎就是制造无政府状态。百货商店大屠杀导致沃夫加被他的恐怖分子同僚排斥后,他逃往巴黎,在那里他与他的主要同伙——一位名叫莎卡的神秘女子取得联系,并进行了面部整形手术,然后前往纽约,在华尔街区炸毁了几个地点。
达席尔瓦对沃夫加似乎缺乏动机和目的感到不安。他劫持了一辆载满外国政要的有轨电车,在一架警用直升机上惊恐地看着沃夫加处决了一位法国大使的妻子,然后将尸体扔进河里。虽然这次令人震惊的处决迫使当局同意他要求一辆巴士护送沃夫加和剩余的人质到机场和等候的飞机的要求,但他接受了自己可能无法在这场冲突中幸存的可能性,显然愿意为他模糊的恐怖主义事业而牺牲。
《夜鹰》的剧本原本打算作为 1971 年动作惊悚片《法国贩毒网》的第二部续集《法国贩毒网 3》的基础,其中吉恩·哈克曼饰演的大力水手道尔将与理查德·普赖尔饰演的一位爱说俏皮话的警察搭档。当哈克曼拒绝再次出演道尔的角色时,剧本被改写为《夜鹰》。
尽管人们通常认为 1982 年的经典动作片《48 小时》和 1987 年的动作惊悚片《致命武器》开创了现代伙伴警察题材电影,但《夜鹰》此前已经超越了这一模式,它避开了定义该类型的喜剧性玩笑,转而通过现有的伙伴警察题材电影模式,过滤了 20 世纪 70 年代以纽约为背景的犯罪惊悚片《热天午后》、《穷街陋巷》和《冲突》中的粗犷元素。
《夜鹰》中,这种更为坚毅的风格显而易见,西尔维斯特·史泰龙饰演的德克·达席尔瓦和达席尔瓦的搭档福克斯(比利·迪·威廉姆斯饰演)之间存在着令人信服的友情。与大多数现代警匪片中搭档之间的轻松争吵不同,达席尔瓦和福克斯在互相支持的同时,都决心完成电影中的任务。
《夜鹰》中没有标志性的警友口头禅和俏皮话。达席尔瓦和福克斯的目标,恐怖分子沃夫加,在经过一段长时间的追逐后逃脱了他们的追捕,在追逐过程中,他最终拒绝向沃夫加开枪,因为害怕打中人质,福克斯被沃夫加砍伤脸后被送往医院,他对达席尔瓦不开枪表示愤怒。
对于西尔维斯特·史泰龙来说, 《夜鹰》中的戴克·达席尔瓦一角是他首次在大型动作片中担任主角,也代表着一剂相对平静的解药,以消除他在 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及以后越来越古怪的形象,从1982 年史泰龙在惊悚片《第一滴血》中首次饰演约翰·兰博开始。与他动作英雄形象的标志性英雄夸张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史泰龙饰演的达席尔瓦是一个有缺陷的、不情愿的英雄,他缺乏杀手本能,更喜欢采用心理方式对抗恐怖分子沃夫加。
达席尔瓦的低调处理反映了他对聪明、不可预测的沃夫加的潜在恐惧。与史泰龙的特效动作片《绝岭雄风》、《眼镜蛇》和未来派的《绝地武士》中夸张的反派不同,沃夫加的极端策略似乎是合理的,尤其是回想起来。对于达席尔瓦和观众来说,杀死沃夫加并没有引起任何兴奋的感觉,只有紧张的解脱。《夜鹰》可在Apple TV、Prime Video和Google Play上租借。
来源:奈飞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