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售总票房一天破2亿,史上最强春节档提前开卷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1-24 17:00 2

摘要:在刚刚过去的2024年,中国电影市场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波动。根据国家电影局发布的最新数据,全年总票房为425.02亿元人民币,较上一年度下降约23%,观影人次也大幅减少。

(IC photo/ 图)

在刚刚过去的2024年,中国电影市场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波动。根据国家电影局发布的最新数据,全年总票房为425.02亿元人民币,较上一年度下降约23%,观影人次也大幅减少。

然而最近的2025年春节档电影的预售纪录,又给出不一样的答案。自1月19日开始,春节档电影的宣发大战正式打响,据央视新闻,截至1月20日9时16分,2025年春节档电影的预售总票房已经突破2亿,刷新了春节档票房的预售纪录。

此前观众观影意愿为何降低?又一年春节档轰轰烈烈来临,大片云集,这一次你会走进影院吗?

2024观影人次下跌

据国家电影局统计,2024年全年电影票房为425.02亿元,城市院线的观影人次为10.1亿。扣除掉2020-2022受疫情影响三年的数据,2024年的票房数据为2015年以来最低。

2015年总票房为437.79亿元,同比增幅为49%;2016年总票房为454.47亿元,同比增幅为4%;2017年总票房为558.52亿元,同比增幅为23%;2018年总票房为606.98亿元,同比增幅为9%;2019年总票房为641.48亿元,同比增幅为6%。

2023年,中国电影市场在疫情后的回暖中取得显著增长,全年票房为549.52亿元。然而,2024年的数据却显示出市场的疲软和不振,2024年总票房为425.02亿元,同比降幅为23%。

在观影人次方面,虽然全年累计观影人数再次突破10亿大关,但是出现了严重的滑落。2015-2019年总观影人次分别为12.5亿、13.7亿、16.2亿、17.2亿、17.3亿。

2023年总观影人次为13.0亿,但仍未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而2024年10.1亿的观影人次创下新低,差点跌破10亿人次大关。这意味着人均年观影次数不足1次,2024年一年只看1次电影的观众比例上升到57%。这些数据均显示出观众对走进影院观影的兴趣正在逐渐减弱。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直接的因素之一就是市场上缺乏足够吸引人的高质量内容。在2024年的电影市场中,尽管诸如《热辣滚烫》《抓娃娃》等几部影片取得了不错的票房成绩,但整体而言,优质大片的数量明显减少。2024年票房超10亿的新片仅有7部,与往年相比有所减少,市场缺乏头部电影来拉动票房。当观众没有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影片时,自然会选择其他娱乐方式,而非前往电影院。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人们的休闲时间变得愈发宝贵,各种新兴的娱乐方式如网络视频、在线游戏、短视频平台等,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为观众提供了更加便捷、多样化的娱乐选择,争相抢夺用户有限的时间资源。电影院虽然有着独特的观影体验和社交氛围,但在时间、地点和选择上却相对受限。观众需要特意安排时间前往电影院,而且电影的选择也受限于影院的排片表,这使得电影院在面对新兴娱乐方式的冲击时显得力不从心。

经济压力也是影响观影频率的重要因素之一,消费者在面对非必需品支出时变得更加谨慎。对于那些原本就不是频繁观影的人来说,看电影可能被视为一种奢侈行为,尤其是在票价持续上涨的情况下。回望过去,电影票价曾经相对便宜,9.9元、19.9元的票价屡见不鲜;随着物价的上涨和电影市场的商业化进程加速,电影票价也逐渐水涨船高,到了2024年,平均票价已经攀升至42元,小情侣或一家三口看一场电影可能就要一百多元,进一步削弱了观众的观影欲望。

2025档期依赖待破解

2025年春节的脚步日益临近,电影市场也迎来备受期待的春节档。2025年春节档定档的大片包括《哪吒之魔童闹海》《唐探1900》《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熊出没·重启未来》以及《蛟龙行动》等多部影片,涵盖武侠、神话、动画、喜剧、悬疑等多种题材类型,满足不同观众的观影需求。

春节看电影已成为中国的新民俗,许多家庭会选择在春节期间走进影院,而春节档期的电影往往具有较高的质量和话题性,这进一步增强了观众的期待感和参与度。2025年春节档的诸多大片,很多读者应该有了心仪的选择。

只不过,春节档火爆的背后,却也折射出中国电影市场一个鲜明的问题:对热门档期的依赖越来越严重。

以2024年为例,元旦档总票房为15.36亿,占全年3.6%;春节档总票房为80.51亿,占全年18.9%;清明档总票房为8.42亿,占全年2.0%;五一档总票房为15.28亿,占全年3.6%;暑期档总票房为116.41亿,占全年27.4%;国庆档总票房为21.05亿,占全年5%……特别是春节档的8天,就产出全年将近五分之一的票房。而2024年非档期(大概8个月时间)的总票房为133.61亿,仅占全年31.4%,电影市场的“冷热不均”现象十分突出。

“档期依赖症”加剧了电影市场的季节性波动。春节、暑期等热门档期,由于观众的观影需求集中释放,票房往往呈现出爆炸式增长。然而,这种增长并非可持续的,它是以非档期时段的票房低迷为代价的。非档期时段,由于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和新片供给,观众走进电影院的意愿大大降低,导致票房表现平平。这种剧烈的波动性,不利于电影市场的稳定发展,也给电影的制作、发行和放映各环节带来了巨大的经营压力。

“档期依赖症”还会影响观众观影习惯的形成。长期以来,人们已经习惯了只在特定时间走进电影院,比如每逢重大节日或长假才会考虑看电影。这种固定的模式虽然在短期内有助于推动某些特定时期的票房增长,但从长远来看却抑制了日常观影需求的增长。2024年,57%的观众全年只看一次电影,84%的新观众是因为热门档期上映的电影才首次进入影院。电影院成为例外消费,而不是一种常规休闲方式。

“档期依赖症”还加剧了电影市场的竞争压力。在热门档期,众多电影扎堆上映,为了争夺有限的排片和观众注意力,电影制作方不得不投入更多的营销资源和宣传费用,甚至走向恶性竞争。长此以往,将严重损害中国电影市场的多样性和活力。

因此,中国电影面临的真正挑战,并不只是春节档能否吸引大量观众走进电影院,还在于如何在非档期的日常周末,持续不断地吸引观众步入影院。

为了达成这一目标,提升影片的质量和降低票价成为两个不可或缺的重要举措。高质量的内容是吸引观众的核心竞争力。只有当电影能够提供引人入胜的故事、精湛的演技以及震撼人心的视觉效果时,才能让他们愿意花时间和金钱去体验一场精彩的视听盛宴。在非节假日的周末档,应鼓励中小体量且对口碑质量有信心的影片勇于定档淡季档期,培养观众在淡季档期对电影的关注度,形成良好的正向循环。

合理的票价设定同样至关重要。尽管近年来电影票价有所上涨,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成本增加和服务升级的趋势。然而,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过高的票价确实构成了进入影院的一个门槛。适当调整票价至符合观众消费预期的水平,可以有效地拉动更多人走进电影院。

中国电影市场要健康发展,不仅要在春节档等热门时期下功夫,更要在非档期的日常周末寻找突破口。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激活电影市场的潜力,让观影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责编 梁欣婷

来源:南方周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