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麻烦手动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带给您舒适的阅读体验。
要论今年大热电影,6月上映的《消失的她》一定榜上有名。
其漂亮的成绩早已板上钉钉,相关话题热度也依旧火热。
比如,文咏珊的李木子仿妆美晕群众,朱一龙的何非更是成了炙手可热、防赌防渣的反面教材。
不谋而合,像是专门看了黄历似的,朱一龙去年同一月份(2022年6月)也出演了《人生大事》名电影,同样火爆全网,并喜提金鸡奖。
低成本大制作高票房,这是网友对《人生大事》的精准评价,也是其伟大魅力的极致诠释。
而这,绝对不夸张,不信,你往下看……
在《中国类型电视剧研究》该书中,作者魏南江在“儿童剧”一节中曾经强调:
(儿童剧需)尊重儿童的经历和思想,根据儿童的需求来编创剧本,坚决克服成人的社会视角和成人的思维方式,自觉地以儿童为师。
简而言之,就是创作者要用孩子的感官、思维去认识和看待成人社会中的一切人事物。
私以为,魏南江教授的观点同样可以运用在《人生大事》上。
诚然,《人生大事》并非一部儿童电影,但其承担影片一半重头戏、由杨恩又饰演的女主角儿,刚好是一个约莫八岁、由外婆拉扯长大的小女孩儿小文。
如此一来,影片肯定必须采用小文的儿童视角,以诠释小孩子特别的心理、情绪和思维。
怎么拍好儿童视角呢?
在该片中,编导者通过前期的摇晃镜头,和小文作为第一个出片儿的顺序设置,成功地引导观众顺着小文的目光,一页页翻开“人生大事”这本书。
以最终实现“讲好让小孩儿见证死亡”的叙事目的。
早晨,扎着双半丸子头的小文和年迈的外婆睡在一起,外婆的手机忽然响个不停,小文被吵醒。
她爬起来,斜着头、不明所以地叫唤沉睡中的外婆,得不到任何回应。
这是小文第一次直接接触死亡,以不懂得死亡意义的姿态。
接着,镜头一转,朱一龙饰演的莫三妹——三哥糙汉暴躁出场。
他子承父业,是名入殓师,留着寸头,皮肤黝黑发亮,坐在一辆名为“上天堂”的面包车上,正无聊间,他就接到同事电话:“她硬了”。
“她”就是小文的刚刚去世的外婆。
三哥快步迈进外婆房间,轻轻拿起毛巾给外婆擦拭身体。
这时,躲在橱柜里的小文,以为三哥是坏人,便怒气冲冲地举起自己的红缨枪,冲了出来,往三哥臀部就是一戳。
自此,三哥和小文的“冤家”种子种下。
三哥看小文是孩子,不好怎么计较,只好加快清理手脚,把外婆送入棺材搬上车。
小文则在一旁呆呆地看着,旁边另外一个男孩儿见她这副“傻样”,有点幸灾乐祸地告诉她:“你外婆死了!”
小文听后表示疑惑,直接冲了出去。
这是小文第二次接触死亡,以本能的拒绝姿态。
很快,聪明的小文真的找到了三哥他们,她大哭大闹着要三哥还她外婆。
大家伙不忍心告诉她事实,只是尴尬地忙活去了。
紧接着,小文的舅舅因妻子不愿意带走小文,索性把小文寄养在入殓铺子里三天。
在这三天里,小文不是吵着要三哥还外婆,就是闹着要去找外婆,甚至闯了祸。
三哥实在受不了,于是,他拉起小文,指着殡仪馆的烟囱对她说道:“你外婆烧成烟儿,没了。”
小文似懂非懂,直接哭得梨花带雨。
一整天,小文都黯然销魂,不断地自言自语道:“外婆变成烟儿,外婆……”
这是小文第三次面对死亡,从大人笃定的口中。
三哥听着小文的话儿,于心不忍,便骗她说你的外婆飘到天上成了星星。
小文第四次理解死亡,离开的人会变成星星。
后来,在见证三哥他们一次次的入殓工作中,小文第五次以见证、感受的客体体悟死亡。
最终,小文坦然接受了外婆离开的事实。
她告诉三哥:“我知道你骗我,外婆就是走了。”
事实上,我想,小文或许并非真正地理解死亡意义。
但她的确知道一个人死了就不再出现的事实。
小文当然是“不幸”的,本该是金色的童年,却灰暗地面临至亲之人的离开。
但好在,小孩就是小孩,足够纯粹,足够天真。
当他们身边出现其他真心对他们好的人时,他们的世界就会重新亮堂起来。
一流的演员,眼神往往都会飙戏。
在《人生大事》中,朱一龙和杨恩又这对可爱俏皮的“患难”父女,在镜头前就多处用眼神对话,把两颗不羁心灵的“相怨——靠近——相爱”过程深情地铺开;
把“不是父女胜似父女”的深厚情谊演得活灵活现。扣人心弦。
一开始,虽然三哥口口声声嫌弃、抱怨小文是他的克星。
但他的眼神却无时无刻不在“出卖”他。
比如,当小文因被告知外婆被烧成烟后黯淡无光时,三哥表面上假装毫不在乎,却偷偷瞥了她一眼,并安慰她说:“烟儿飘到天上变成星星了。”
小文听后,若有所思,当晚就干脆不睡觉,一人坐在门外,播放着电子手表里外婆发的语音信息,一边泪眼朦胧地望着天上眨眼的星群。
三哥则静静站在门外,一语不发,但微红的眼眶,早就明显诠释了他对小文的心疼。
还有,当小文舅舅问小文要跟着他,还是跟着三哥他们时,三哥站在门外,虽然没有任何表示,眼睛里却闪烁着一丝丝小期待和小紧张。
小文和三哥一样话少,是个妥妥的行动派。
她不假思索地跑向三哥那儿,表明自己的选择。
这时,三哥的眼神则快速飘出一丝欣喜和惊喜,其嘴角也不易被察觉地微微咧开。
更有,当三哥的老父亲因三哥的“胡闹”,气得要打他时,小文迅速站出来,活像“魔童”哪吒般怒目圆睁地对着老父亲说:“不许你打三哥!”
三哥有些震惊,他的目光紧紧锁在小文身上。
最好的感情是什么模样,歌手胡夏在《梦中的那片海》中轻轻唱道“故事里有我们的模样,你在讲,我在听”。
同样地,最好的情谊还可以是“当你看向我时,我也正望向你。”
而这句话,用在三哥和小文后期的相处上最合适不过。
比如,小文和三哥一起参加幼儿园亲子活动那次。
小文和三哥,按照活动的要求,面对面注视着对方,以互诉衷肠。
小文告诉三哥:“我知道你一直在骗我。外婆已经走了。”
“不过,我现在不怕了,因为,我有爸爸了!”
听到小文炽热的自白,三哥的眼眶瞬间就泛红了。
在这个世界上,所有人都认为他无能,无所事事。
但偏偏有这个小孩,一点儿都不嫌弃他,还开心地认他当爸爸。
可是,明天,她却要和自己的妈妈离开了……
想着想着,三哥的眼泪如断线珍珠般奔涌而出,懂事的小文看着流泪的爸爸,无比心疼。
于是,她紧紧抱住了三哥,给他最温暖的回应。
当然,最经典的镜头还得是弄哭无数观众的“父女痛哭”一幕。
上文提到,小文的妈妈要带走小文了。
这对于三哥来说,无疑是巨大打击,他怎么可能舍得这个满眼都是自己的小女孩儿?
但善良的他最终还是痛下决心,因为他不忍心剥夺一位母亲的权利。
于是,在约定日期的最后一个晚上,趁小文睡着,三哥把她轻轻抱到亲生母亲车上。
由于吵闹声,小文醒来了,也马上反应过来。
但无奈,车子开得很快,三哥还是和小文短暂分开了。
不过,小文可是哪吒少女,她不可能轻易妥协。
几天后,她就偷偷离家出走,独自一人回到三哥家。
而另一边,三哥他们以为她失踪了,正心急火燎地四处寻找。
四处寻女无果后,三哥等人绝望地回到家里。
这时,熟悉的童声响起:“三哥!”
三哥一听,火速下车,冲到小文跟前,看着她,暴躁地训斥她道:“你怎么这么不听话,要是失踪了,怎么办?”
小文也抬头看着三哥,委屈巴巴地说道:“我的爸爸叫做莫三妹,家住在……”
听到小文“搞失踪”的真相后,两人直接哭作一团,紧紧地相拥,“是三哥不好,以后我不会抛下你了……”
这之后,小文和三哥、亲生母亲彼此释怀,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若问世间真情为何物?
对大多数普通人来说,它无需轰轰烈烈,无需海誓山盟,而是细水长流的陪伴,也是满心满眼全是你的偏爱。
这是《人生大事》崇尚的情感内核,更是编导者献给观众温柔、细腻的最好礼物。
在当今社会,评价人的标准总是太过局限——有钱有权,事业宏伟,家庭圆满,似乎才可以配得上被称作“成功”。
按照这个标准,《人生大事》中的糙汉三哥,无疑是很“失败”的。
被第三者陷害入牢,被女友戴绿帽子,干着入殓的“死人活儿”,三十多岁还没娶妻生子,亲爸又总是更“爱”去世多年的二哥,骨子里总是流淌着些许自卑……
总之,怎么倒霉怎么来。
不过,从某个角度看,这其实是编剧为追求小人物生活的质感所进行的必要苦难叙事。
毕竟,在现实中,小人物的生活多半时候就是一地鸡毛。
当然,单纯呈现个人的苦难和困窘,以塑造人物,是无法真正让观众共情、获得力量的。
于是,我们会看到,会发现,三哥之所以是三哥,三哥之所以闪闪发光,在于他善良、真诚到令人发指的人格质地。
而这,其实和三哥是否“成功”,是否“幸运”没有必然的关系。
而这,也并非每个小人物身上都有。
简而言之,根本上,是三哥的人格底色成就了三哥自己。
小文的到来,则是一个唤醒和指引的作用。
同样,为什么偏偏是小文、一个孩子能唤醒三哥呢?
因为小文和三哥,本质上是一样的人,他们都是重情重义、心中有爱,眼里有光的人。
三哥对小文的关怀和照顾,前文已经有详细讲述,自不必多说。
这里,我们或许可以再补充一些细节。
比如,三哥得知自己前女友“绿”了自己后,并没有选择伤害、破坏女友和第三者的生活,而是选择默默退出,独自舔舐自己的伤口。
每天对着手机,翻着前女友的照片以追思美好回忆。
第三者出车祸身亡,前女友前来请求他帮第三者做昂贵的整容手术。
他犹豫之后还是不计前嫌地前往医院,并圆满完成了遗体整容手术。
甚至还温柔地关心前女友肚子里的宝宝。
一言以蔽之,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活成三哥,要活成三哥。
我们需要不忘初心,始终坚持良善,用爱和真诚去对待自己、对待我们身边每一个值得被珍惜的人。
鲁迅先生说过:“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光,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前途的灯光”。
斯言不缪,相信你看了《人生大事》后,也能为三哥和小文滚烫的火光深深动容,并获得人生道路的指导和启发。
加油吧,人生除死无大事,不忘初心、踔厉奋发,你一定会找到自己的位置,成为自己最耀眼的光。
来源:夏州仔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