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果仅仅是单纯的从反战的角度去看,犹太人的苦难难免给人一种审美疲劳的感觉,因为战争对于任何遭受侵略伤害的国家和国民来说,感觉都是一样的,这并没有特殊性,然而犹太人想要营造的特殊性在反对战争这个层面,随着时间的流逝,会慢慢的变得越来越乏味。因此,再进行犹太人苦难
如果仅仅是单纯的从反战的角度去看,犹太人的苦难难免给人一种审美疲劳的感觉,因为战争对于任何遭受侵略伤害的国家和国民来说,感觉都是一样的,这并没有特殊性,然而犹太人想要营造的特殊性在反对战争这个层面,随着时间的流逝,会慢慢的变得越来越乏味。因此,再进行犹太人苦难的营造的时候,就需要创作者运用更多的工具了,其中一个重要的工具就是电影革新技术。
诚然,因为有了电影革新技术,才有了今天给大家推荐的电影《夜之钻》,这是一部讲述犹太人从被送往集中营的途中逃脱的故事。两个男孩被通过火车送往集中营,火车运行的途中,两个男孩跳车逃走,在丛林中他们疲于奔命,后来侥幸存活了下来,然而好运并没有伴随着他们太久,在丛林之外的一个德国村落,他们被一群上山打猎的老猎手们俘获,尔后他们最终被处死。
单单就本片的故事而言,这是一部乏善可陈的电影,本片并没有太多的可以讲述的地方,但是对于电影技术来说,本片所营造的这个简单的故事却一定程度上迎合了当时的电影技术革新,确切的说是电影观念的革新。
《夜之钻》的故事核心观点在于逃离之后的无尽想象与被抓之后的了悟希望。这是本片的核心观点,这个观点通过当时的新浪潮电影思想体现的淋漓尽致。而创作者本人也愿意用新的电影技法来讲述一个大家都熟知的一个故事,尽管这个故事很简单,但是通过创作者对于新的电影技法思路的运用,更多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一个非常艺术化的表达,这个表达的艺术性实际上已经远超出电影的故事性。
比如说本片当中长镜头的运用,以及长镜头与手持镜头之间的衔接等等,这些非常丝滑的技术手段,加之以本片的对于犹太人的悲悯,对于集中营的恐怖氛围营造等等,这些交织在一起,我们看到的是一种介乎于现实与艺术之间的迷离。
然而去除了这种迷离之后,现实的思考或许才是本片更重要的意义,但更多的人仅仅将目光聚集在了电影技法层面。
本片的现实思考是什么呢?毫无疑问上文提到的被抓前与被抓后的故事才是值得我们深思的。当两个青年人逃离开往集中营的火车的时候,他们是极度渴望生命的,与此同时,逃亡路上,他们想到的是人生当中的各种各样的美好的时刻,这些时刻本身带给逃亡者的是生存的希望,这种希望是可以支撑着他们坚持自己的求生意志的。这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这背后的事情。
但青年人跑到了德国的某一村落的农场中寻求食物,他与厨房中的一个女性进行简单的对峙之后,成功的获取了食物,在这个情节的设置上,创作者给出了开放式的结局,几乎让青年脑海中的每一个念头都进行了一次实践,然而即便是青年一时之间冒出了各种各样的想法,但是没有一个想法在现实中被上演,这可能就是犹太人在面对大屠杀之前的一种普遍的状况,他们无法在危机面前保持一种警醒,那个时候,并没有人意识到反抗。
就如同厨房中发生的场景不断地在虚幻中上演一样,他们仅仅是在脑海中完成了对于纳粹德国的抵抗,现实中仍然是向着面包牛奶进行了缴械投降,这不知道是不是创作者的一种讽刺,但是这个场景反映出来的现实就是如此。而当他们被抓后,这一切戛然而止。
而另一种思路在于我们可以理解本片在一开始就已经注定了结局,他们一开始在朝着山上逃亡的时候,其实就是结尾处被老猎手追捕,整个电影中发生的故事,实际上是一种濒死之际的电影般的预演,他们在一开始就已经被捕了,而之后发生的不过是他们的想象,当他们彻底被处死之后,想象也戛然而止。
当然,不论是哪一种思路,我们都能看到犹太人在面对纳粹大屠杀的时候,是通过不断的让步而不是反抗为自己获取权益的。这种温水煮青蛙的故事早在我们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被验证过了,结果就是以地事秦,如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而犹太人在二战期间对于纳粹德国的种族灭绝反应就如同以地事秦。等到了最后,自己彻底丧失了反抗的能力,才发现,原来自己已经一无所有,剩下的就只有被宰割的命运了。
当然,本片自然还有别的解读,但是更多的解读都是在声讨纳粹的残忍,犹太人很可怜,很少有人愿意去反思,为什么当时的犹太人宁愿遵守法纪来约束自己,而不愿意奋起反击呢?这或许是一个思路,也许是一个创作者们可以扩展二战电影创作的新的起点,然而很遗憾,这也是某种程度上的祝愿。
……
你好,再见
来源:抽屉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