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武侠片的没落看可能扑街的射雕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1-19 01:16 1

摘要:比如,他们说动作电影人才不足,其实各地体校和武校的招生人数,一直是连年上涨的趋势,只不过是投身于动作电影的人少了。武行之所以能成为行当,是因为从古到今它有四个明确的就业方向。一是看家护院,狭义上就是做保镖,广义上的押镖、行伍也属于此列;二是开门授徒,就是隔空推

武侠片的没落,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影视从业人士总是浮皮潦草找点表面现象,不敢触及灵魂。

比如,他们说动作电影人才不足,其实各地体校和武校的招生人数,一直是连年上涨的趋势,只不过是投身于动作电影的人少了。武行之所以能成为行当,是因为从古到今它有四个明确的就业方向。一是看家护院,狭义上就是做保镖,广义上的押镖、行伍也属于此列;二是开门授徒,就是隔空推人的闫大娘和闪电五连鞭马大师这种;三是打家劫舍;四是撂摊卖艺。

演电影显然就属于撂摊卖艺的范畴,但在新时代,和其他就业方向比起来,明显是最没有出路的。学了一身以一敌十的本事,为什么却要在片场被人呼来喝去?事实上在古代,撂摊卖艺就是武行最卑贱的出路,连门号都不敢报。比如在《水浒传》中,鲁智深瞧不上打虎将李忠,就是行业鄙视链所致。

要想有大量人才进入这个行业,首先行业得改变现在畸形的收入结构,和行业内制度性的压迫风气,以及违反人性的各种潜规则。这是要革他们自己的命,他们自然不会说。

武侠片的没落,实际上是时代的要求。除非时代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个时代不单指中国,而是指全球化的时代。

应该是易中天老师曾经说过,普通人一般有三个梦,第一个是明君,也就是《康熙王朝》、《雍正王朝》、《汉武大帝》,希望依靠一人之力就扭转时局;要是没有明君了,那就寄希望于能臣;要是能臣也无法依靠,那只能指望出来个侠客,斩尽天下不公。

所以,要是有明君,也有能臣,怎么还会有人喜欢侠客呢!不光是中国,好莱坞的代表类型西部片,早在上世纪就不再辉煌,是同样的道理。

之所以讲到这些,主要是在公交车站,突然看到了电影的宣传海报。

简直是极度诧异了。上一次,在如此传统的载体上,看到电影的宣传,似乎还是在记不清楚的上次了。

电影是分类型的,不同的电影要吸引的是不同的观影群体,没有更好的宣传途径时,只能是通过大量的投放来增加曝光,提高用户到达率。但移动互联网兴起后,由于对用户画像的精准刻画,以及投放效率的增强,几乎所有电影都把预算应用于各类垂直APP。

公交车站这种载体,曝光次数虽然多,但到达率实在低,要想保证效果,就必须大量投放。可是花更少的钱,就很容易在微信、抖音、小红书上找到转化率极高的群体。所以,从发行角度看,投放公交站牌广告,实在是一种浪费。

除非这部片子是能够覆盖大多数观影人群的类型。

但,射雕是么?

而且,这张广告怎么看,怎么都露出两个字——敷衍。一眼望去,只有三个词能够给人留下印象,分别是金庸、徐克、大年初一。

这应该就是这部影片的卖点了。

大年初一还算好,上映时间作为要素,自然是不可或缺。可是另外两个名字,真的有那么强的号召力么?

金庸先生的成就无需赘述,但在25岁以下年轻人中,是否有那么高的号召力,深表疑问。毕竟,在过往的十年中,依靠金庸先生著作改变的诸多文化产品,折戟沉沙的不再少数,甚至可以说无一幸免。

远的不说,单就刚刚过去的2024年,网易潜心研究多年的手机游戏《射雕英雄传》黯然退场,已经毫无疑义的证明,在年轻人中,金庸,或者《射雕》已经不能称之为一个IP了。

至于中年人,虽然是金庸先生的拥趸,但已经不是观影群体的主流,别说花钱进电影院了,就算是2017年的新版电视剧,照样无声无息的就过去了。

那徐克呢?毫无疑问算中国武侠片的金字招牌。

但,在武侠电影没落的大背景下,这块金字招牌也不能搅动太大的波澜。实际上,徐克北上后的第一部武侠电影《七剑》,可以算得上是彻底的失败。毕竟和2000年的《卧虎藏龙》比起来,实在有些过时。

不过徐克并不认可这一点,他用他过时的思路,继续拍了好几部武侠电影,票房最高的是李宇春担纲的《龙门飞甲》,也是最近十几年中国武侠类票房的巅峰。

有很多人说《射雕》将会打破《龙门飞甲》的票房记录,这纯属是幻想,数据不会撒谎,徐克进入内地后拍摄的武侠片,并没有票房托底。《龙门飞甲》的票房,除了有另一块金字招牌李连杰的加持,最重要的还是有李宇春的粉丝打底。

那可是粉丝数据可以直接转换为票房数据的2011年,李宇春的粉丝最终也只能托出五亿票房来。现在的射雕,既没有能够和李宇春抗衡的流量明星,而且近几年来,流量明星的粉丝不肯为电影贡献票房,已经是一个明显的事实。所以,想依靠肖战的粉丝买单,这条票房增长之路也不可能走得通。

《射雕》的制作成本据说有5个亿,要想在大银幕上回本,起码需要10亿票房。而武侠片作为小众品类,想要做到这一点是非常困难的。徐克即便过时,但导演质量还在及格线以上;粉丝或多或少也能托个小底。但要想吸引更多的人买票,宣传推广上需要花费更多的心思和精力,但可惜的是,目前《射雕》的宣传近乎敷衍,甚至在电影厅的黄金位置,都看不到射雕的宣传;在一众新媒体上面,关于射雕的内容也接近于无。

让人很好奇,这么一部片子,究竟有什么底气排在大年初一这么凶险的档期?似乎,它完全不把可能的失败当一回事。

翻翻射雕的信息可能会有发现。射雕在电影局备案是2023年初,由于疫情的影响,连续三年影片备案和拍摄的数量都大幅度下降,由于影片制作周期长,行业内的人都知道,2024、2025必将遭遇片荒。而且如果后续跟不上的话,片荒将持续。

所以,2024年才有了众多当年备案当年下证的奇迹。比如《默杀》,比如《抓娃娃》;同时为了应对片荒,对引进片的尺度审核也前所未有的放宽,才有了《异形》,有了《周处除三害》,有了《因果报应》。

《射雕》应该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临时凑剧本拉组来完成的一项任务。所以,对于影片质量不应该有太多期待。而今年的春节档,肉眼可见的激烈,依据以往数据来看,这种情况下,只会有两部影片杀出春节档重围,而射雕显然不会排在前三。

最后说一下预测,票房最终不会超过3亿。这就是徐克、射雕IP、肖战、春节档这几个重要元素组合在一起的最佳收入模型了。

来源:温暖时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