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尽管《刺猬索尼克3》在欧美口碑不错,烂番茄上评分直接刷新三部新高,但在国内却是不温不火,经历了一个周末,国内也只获得了1000多万的票房成绩。究其原因,可能还是在于宣传不到位。
在春节档到来之前,一月的电影市场注定是安静的。
跨年档三部电影《误杀3》《小小的我》《“骗骗”喜欢你》靠着长尾效应,在缺乏新片的情况下支撑着一月份的电影市场大盘。
可是光靠三部“旧”片很难让电影院顺利撑到春节,必须得上点别的电影过渡,《刺猬索尼克3》这样一部凑数的好莱坞新片。
尽管《刺猬索尼克3》在欧美口碑不错,烂番茄上评分直接刷新三部新高,但在国内却是不温不火,经历了一个周末,国内也只获得了1000多万的票房成绩。究其原因,可能还是在于宣传不到位。
游戏改编成的电影,其实跟小说和漫画改编的类似,愿意到影院支持的,大部分都是忠实玩家。《刺猬索尼克》作为上个世纪90年代竞速式2D动作游戏的代表,是不少八零九零后的童年回忆。按理来说,粉丝群体是有的。
结合前两部在国内的票房成绩,第一部由于正处疫情,所以票房近2000万元。也许鉴于第一部成绩平平,所以第二部就没引进国内,造成了直接断层。换言之,《刺猬索尼克3》真人版在中国输在“没人知道它的存在”。
《刺猬索尼克3》真人化在欧美的成功,某程度上也是给游戏改编电影提供一点信心,毕竟游戏改编电影曾经是个翻车重灾区。
不管是2D游戏还是3D游戏,本质上,它们都是“一眼假”。这种“一眼假”是游戏和动画在虚拟世界独有的魅力。所以当虚拟角色真人化时,就会产生很多问题。
比如,《刺猬索尼克》从诞生到拍成真人电影,整整空窗了三十年。据悉,2013年,索尼影视娱乐获得了《刺猬索尼克》系列的改编电影发行权。2014年6月10日,索尼影视娱乐和Marza动画星球工作室宣布电影将会是一部真人动画电影。
上图为修改后,下图为修改前
直到2019年,《刺猬索尼克》真人版才推出首支预告。然而,因为索尼克的设计太丑和太恐怖谷效应引起了粉丝众怒,使得导演在推特上宣布会在电影上映前会重新设计,修改之后才获得了粉丝的“宽恕”。
《大侦探皮卡丘》也曾在角色真人化时受到非议。该片改编自任天堂3DS同名游戏,还原了一只毛茸茸的皮卡丘。
然而这版有毛的皮卡丘当初也遭到了非议,因为它不符合大家对动画版皮卡丘2D的印象。好在它足够可爱,最终还是获得了观众的芳心。
普通人物角色的真人化,大家的聚焦点是像不像,但超现实的生物(如皮卡丘和索尼克)讨论的是怪不怪,处理得不好,就容易产生恐怖谷效应。
有人看得出来《魔兽》里兽人是吴彦祖演的吗?
经典游戏会有其世界观,有的甚至相当之复杂,需要说明书辅助。而电影要在两个小时内用电影的方式铺展开来,可以说相当困难。这就意味着涉及到要做减法,但其中的度如何拿捏,这就考验电影人的功力。
其中一个反面教材便是《刺客信条》。尽管电影试图捕捉游戏的核心元素,但许多粉丝认为电影的剧情和角色发展与游戏相比过于简化和改动过多。如果没玩过这款游戏的观众甚至都看不懂剧情,最终导致口碑和票房都惨败。
《街头霸王》剧照,故事可谓是相当糟糕
除了世界观过大难以还原,还有种情况是世界观过小扩充不力。很多游戏的故事本来就不是最重要的卖点(比如格斗游戏),这时候要电影化,创作者就不得不去丰富本就贫瘠的故事。
《超级马里奥》的真人版可谓是灾难级别
尤其是给很多流于大纲设定添加血肉,并在2个小时内尽可能展现,这对于一个动则玩几十个小时的游戏来说,电影就一块压缩饼干,或用鸡精兑出来的汤。
游戏提供的是与玩家的互动,但电影就不一样了,它没法让观众去选择。在权力平衡上,游戏是对话的,但电影更多是单一灌输的。所以一开始,电影就已经过滤掉了游戏最本质的魅力。
近些年,出现了一种叫“交互电影”的玩意儿。2018年11月,网飞就推出了交互电影《黑镜:潘达斯奈基》,这部影片创新性地运用互动方式,给观众带来定制化的剧情体验,而这也成为了该片最大的卖点。
本片有数个剧情走向,观众参与到影片的剧情中,模拟了游戏体验。然而,这么一部游戏般的“交互电影”口碑不怎么好,这也导致了后续《黑镜:潘达斯奈基》之后没人再拍“交互电影”。
《黑镜:潘达斯奈基》并不是世界上首部“交互电影”,如果要追溯,上个世纪60年代有人就在玩,然而,之所以这种电影很少人拍,原因也许是在于,当电影游戏化,那电影就失去了作为电影本身的魅力。
作为观众,大家看电影需要的不是众多的选择给到观众,然后让观众自行选择。观众看电影,真正需要的是导演给到自己一个最优解。“交互电影”这种看似民主的方式,恰恰是导演放弃为自己作品负责的权力。
游戏电影化或者电影游戏化,都涉及到媒介的转译,且困难重重,太多失败的案例作为前车之鉴。
电影人在真人化游戏时始终有一个问题要先解决:为何我不直接玩游戏,要去看一部游戏改编的电影?
来源:南都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