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临近,2025年春节档已拉开序幕,此前有6部影片定档蛇年大年初一上映,它们几乎为已有IP的续集之作。而武侠电影《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的加入,更是少有地将传统武侠类型纳入春节档的竞争之中,引发了众多观众的期待,他们希望这部电影能为《射雕英雄传》IP带来新的银幕故事。摘要:新春临近,2025年春节档已拉开序幕,此前有6部影片定档蛇年大年初一上映,它们几乎为已有IP的续集之作。而武侠电影《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的加入,更是少有地将传统武侠类型纳入春节档的竞争之中,引发了众多观众的期待,他们希望这部电影能为《射雕英雄传》IP带来新的
“武侠开年”
打造独属中国人的过年仪式感
武侠作为中国人特有的一种文化,指向充满热血豪情的世界,象征正义、坚韧、豁达的精神,更蕴含着“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家国情怀。谈及武侠,金庸是无法绕开的存在。20世纪50至70年代,他撰写的武侠小说曾影响一代人。其中,《射雕英雄传》作为金庸创作的转折点,在中国武侠文化的发展脉络中留下深深的印记,基于该系列小说改编而成的影视作品接连问世。2025年春节档,由徐克自编自导,肖战、庄达菲领衔主演,梁家辉特别演出的《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将与观众见面。该片以《射雕英雄传》第34章至40章为基础改编,讲述战乱时代,肖战饰演的郭靖得传天下绝世武功“九阴真经”和“降龙十八掌”后,惹来各方嫉妒,成为众矢之的。郭靖怀着赤子之心,与庄达菲饰演的黄蓉力挽狂澜,保护南宋边关。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郭靖黄蓉”
《射雕英雄传》的问世与爆火要回溯到68年前。1957年,由金庸创作的《射雕英雄传》开始在《香港商报》连载。小说以南宋时期的历史为背景,以主人公郭靖由为报父仇的青年成长为一代大侠的故事为主线,构建黄蓉、“华山五绝”“江南七怪”等上百个人物,编织出引人入胜的武侠世界。小说连载后不仅在中国港台地区受到欢迎,在东南亚地区也有大量读者追捧。据悉,泰国的中文报纸为了和香港同步刊登最新内容,还想出用拍电报的方式连载该小说,《文坛侠圣:金庸传》一书评价该举为“这在报业史上恐怕是破天荒的举动”。永恒的射雕故事,不灭的“英雄梦”
武侠在中国是一种经典的文学类型,而以《射雕英雄传》为代表的金庸武侠为什么独有如此强大且绵长的影响力?这六十多年来,一代代读者、观众和学者都曾给出答案。从文学创作上来看,《射雕英雄传》一改武侠作品以剧情为中心的创作习惯,开始转向以人物为中心。金庸本人在修订版的《射雕》后记中提及,《射雕》中的人物个性单纯,郭靖诚朴厚重、黄蓉机智聪慧,读者容易印象深刻。而且被记住的不只是鲜活的郭靖黄蓉,东邪、西毒、南帝、北丐、裘千仞、梅超风等配角也在人们心中留下印记。除了刻画这些快意恩仇的“侠”,金庸还在小说中拓展了“武”的体系,塑造多个武林高手,还详尽描绘他们所掌握或传承的代表武功,“降龙十八掌”“蛤蟆功”“铁砂掌”“九阴真经”等令人印象深刻。同时,“射雕”与真实历史结合的故事情节也更能让人共情。电视剧《射雕英雄传(1983年版)》剧照《人民日报》曾刊文分析道:“读《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笑傲江湖》《天龙八部》,会进入一个峰峦叠嶂的武侠世界,其构思之精巧、线索之众多、布局之严密,令人叹为观止。”在娱乐方式仍较为单一的时代,这样情节精彩、人物鲜活的小说和影视作品无疑会吸引人们的目光。但在此背后,《射雕英雄传》之所以能成为一代青年的精神力量,还源于其在迷茫与探索并存的时代寄托着人们的内心向往。“非传统大侠”郭靖虽然木讷,却真诚大义,终成“大侠”,他身上承载着普通人通过奋斗追求理想的美好愿景,以及对家国和平的深沉渴望,主人公的现代爱情观也为青年人提供了纯粹美好的情感想象;大侠们在乱世中挺身而出拯救苍生的故事、“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武侠精神,更与当时社会变革、国家发展的背景相呼应,激发年轻人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在无数人心中深植下朴素的“英雄梦”。
来源:环球时报
免责声明:本站系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