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秦颂》:大腕云集,上映4天即被禁,28年后依然争议不断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1-10 17:17 1

摘要:影片《秦颂》由西安电影制片厂和香港大洋影业有限公司出品,于1996年上映。该片属于完全意义上内地的第一部商业大片,投资额度达到4000万,在那个年代,这可是一组振聋发聩的数字。

在这期间,几部古装历史巨片的推出,引起了观众的浓厚兴趣。同时,部分历史学者和评论家对这些影片也给予极大关注,言辞犀利,一针见血。

《秦颂》就是这么一部被推上风口浪尖的电影,引发社会各界关于文艺与历史如何做到统一与融合的大辩论。

影片《秦颂》由西安电影制片厂和香港大洋影业有限公司出品,于1996年上映。该片属于完全意义上内地的第一部商业大片,投资额度达到4000万,在那个年代,这可是一组振聋发聩的数字。

第五代导演周晓文与著名编剧芦苇联手负责剧本的创作和影片的拍摄,邀请了当时国内顶尖的艺人姜文、葛优、许晴出演了影片中的重要角色。另外还有戈治均、王庆祥、舒耀瑄、袁苑等一批实力派加盟,使影片中主角与配角都呈现出了教科书式的精湛演绎。

《秦颂》的故事讲述了秦始皇(姜文饰)、高渐离(葛优饰)、栎阳公主(许晴饰)三个人之间的爱恨情仇。

秦王嬴政自幼与高渐离同吃一母乳汁,患难与共情同手足。嬴政做了秦国大王之后,依靠强大的军队,横扫六国,使燕国人高渐离也做了秦国的俘虏,成为一名带着“囚”字烙印的囚徒,这对高渐离的心理造成了很大伤害。

高渐离是燕国著名的乐人,抚得一手好琴,他的才华深得嬴政的青睐,决意让高渐离创作一首《秦颂》,以此来颂扬和证明大秦的盛世基业国富民强。

作为一个亡国奴,高渐离不念旧情,拒不为秦国谱曲,并以绝食要挟,为求速死。嬴政的女儿栎阳公主双腿无法走路,答应父王喂活高渐离,为大秦谱曲。

高渐离的才华和品德赢得了栎阳公主的爱慕,但父王却将栎阳公主作为一个政治筹码,许配给了大将王贲。而高渐离也看到了嬴政为了江山的永固而大肆屠杀生灵,制造了一幕幕血流成河的人间惨剧。

栎阳公主嫁给王贲的当天服毒自尽,羞愧愤怒的王贲将栎阳公主砍头分尸,被李斯等人拿下问斩。高渐离被嬴政熏瞎了双眼,在登基大典上,一曲《秦颂》奏起。当始皇帝昭告天下的时候,高渐离抱起琴砸向嬴政………

该片就故事性来讲,叙事线索并不是特别明朗(或许是删减所致),但对于灭六国、统一文字、统一货币、度量衡等等历史情节,都有明确的交代。在对人物性格的刻画以及人性的探讨上编导都做了深刻的回答。应该说,在这一点上,影片的艺术性和思想性还是值得称赞的。另外,影片的服化道、构图、色调,以及演员的投入都体现出了大片的质感,充分说明了第五代导演所具备的艺术张力。

那么,这样一部倾注周晓文无数心血的电影巨制为什么在上映后的短短4天就下架了呢,这场争议为何持续了这么多年,至今依然被提及呢?

看过影片的观众都一致认为这是一部古装历史巨制,4000万的投资没有白花,周晓文以恢宏史诗的大手笔描绘了那个金戈铁马的战国时代。无论是社会面貌还是风土人情,那种画面感,都被创作者们勾勒得仿佛置身于千年以前的历史光景。

既然是历史片,那就应该以历史片的角度和眼光去审视和评判这部影片。如果你是一位对战国历史有深度了解的观众,看了该片就会发现,这部片子除了个别人物是真实的,很多事件和情节与历史其实是背道而驰的!

1、

影片中,嬴政小时候在燕国做人质,这才有了与高渐离的发小关系。而据《史记》、《战国策》记载,嬴政小时候并非在燕国做人质,而是赵国,两个人小时候根本不认识,更别提同吃一母奶了。

编剧为了拔高高渐离的主角光环,不顾历史事实,生拉硬拽地将他俩人设为发小关系,为后来的恩怨情仇做铺垫,这样的改编足以证明编剧的大胆和对历史的藐视。

2、

高渐离这个人物在历史上并没有多少记载,在《史记》中仅占了很小的篇幅,似乎只有四行字描述。寥寥几笔的角色在《秦颂》中却成了影响嬴政一生的一个影子。

而实际上,高渐离的知名度远没有荆轲的名字高大上。高渐离作为荆轲的挚友和支持者,曾在易水河畔为其击筑送行刺秦,他自己其实胆小如鼠,远没有影片中不惜以强奸栎阳公主为罪名,求死保节的气概。

3、

栎阳公主是嬴政的女儿,美丽聪颖,被视为掌上明珠。她在父王与高渐离之间起到了一个纽带的作用,还影响到了大将王翦父子的命运,是整个故事发展的推动者。谁能想到这位举足轻重的女一号却是编剧杜撰的呢?

事实就是如此,编剧为了增加戏剧冲突,狠心地把一个善良、聪慧的公主抛在了封建王朝斗争的漩涡中,成为一个政治牺牲品,以此来烘托始皇帝为了雄图霸业家国天下而不得不为之的无奈。但历史上却查无此人。

4、

荆轲刺秦王的故事流传千年,家喻户晓,那句经典名词“图穷匕见”更是生动地诠释了刺秦过程中惊心动魄的一幕。

这个情节在《秦颂》上映两年后,由陈凯歌导演的《荆轲刺秦王》再次重现了刺秦的场景。而《秦颂》的刺秦故事为了突出高渐离在嬴政心目中的地位,增强主角的重要性,荆轲在向秦王献图的时候谎称图卷中有高渐离的一根手指,来震动秦王,好快速打开图卷,便于行刺。

这个手指情节的设置纯粹是画蛇添足,篡改了传扬千年的故事,并未因此提升影片的故事性,反而削弱了荆轲的胆识和智慧。

5、

历史上,秦灭六国是真实存在的,六国灭亡的顺序也是有史可查的,依次是韩、赵、魏、楚、燕、齐。

影片《秦颂》中,秦王为了早日找到高渐离,竟然随意改变战争部署,决定提前进攻燕国,随后再攻打楚国。按照顺序,此时的楚国已经灭亡,这样颠倒的任性改编,令多少历史学家“呜呼哀哉”?

6、

秦国大将王翦的历史地位是很重的,他被誉为秦朝四大名将之一,因此人独谋善断勇猛无比,深得嬴政倚重,为秦王统一六国立下了汗马功劳。

但王翦也深谙为官之道,懂得功高盖主之害。在平定六国之后,迅速急流勇退,包括自己的儿子王贲,一起消失在众人的视野中,最后得以善终。

《秦颂》中的王翦父子就没这么幸运了。王贲在得知娶的栎阳公主已不是处女之后,怒而将已经服毒的栎阳砍头断足以泄私愤。但父子二人很快被李斯等人拿下处决,并及时禀报给了秦王嬴政。

本来栎阳公主就是一个虚构的人物,编导为了制造故事的复杂性和悲剧性,瞎编了这么一出,把两个真实的历史人物还给搭进去了,够魔性的。

以上六条也仅仅是广大观众的普遍共识,影片中罔顾事实,篡改历史的情节还有很多,大多经不起推敲,几乎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故事都是杜撰的,这在当年的一次采访中,周晓文导演是承认了的。

那么周晓文与芦苇为什么不尊重历史而胡编乱造呢?

答案很清楚。投资方来自香港,大洋影业有限公司。4000万的投资,他们不想循规韬距地给观众讲那些枯燥乏味老生常谈的历史故事,如何让两千年前的故事焕发活力创新出彩,更加地娱乐化,符合年轻人的欣赏口味儿,在票房上大赚特赚,恐怕这才是他们投入巨资的初衷。

影片中除了许多违背历史的情节之外,在一些台词上也不严谨,如果是大白话也就算了,还有那些比如跑马、嫖圣、被骑了之类的极不健康的不文明词汇充斥其中,使这部古装片很不严肃甚至拿历史开涮。

如今28年过去了,每当文艺界提起这部影片,依然会勾起很多人的回忆。尽管后来在电视或者网上可以看到这部影片,但是永远也没机会登上大银幕了。

有人惋惜,有人赞同。

拍摄这样以历史之名,行娱乐之实的影片,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行不通的。后来的《荆轲刺秦王》同样引起诸多争议,虽然没有被禁,但评分并不高。冯小刚与张艺谋比较聪明,《满城尽带黄金甲》与《夜宴》虽是古装片,但没有交待具体的朝代,不过那种宫廷戏的压迫感和灰暗色调同样吃力不讨好,看不出个所以然来。

中华五千年的厚重历史和灿烂文化是不容亵渎儿戏的,编导们应该承担起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把我们的优秀文化传承下去,使华夏文明绵延不绝,生生生息。

来源:田大哥说影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