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的我》上映就差评不断,观众的差评理由出奇的一致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1-02 10:25 3

摘要:在岁末年初的电影盛宴 —— 元旦档,各大影片纷纷登场,争奇斗艳,试图在观众的心中抢占一席之地,收割票房与口碑。陈思诚监制的《误杀 3》宛如一把出鞘的利剑,票房一路高歌猛进,早早突破亿元大关,成为了这个档期的热门选手。影片延续前作风格,剧情与尺度双双升级,犹如一

在岁末年初的电影盛宴 —— 元旦档,各大影片纷纷登场,争奇斗艳,试图在观众的心中抢占一席之地,收割票房与口碑。陈思诚监制的《误杀 3》宛如一把出鞘的利剑,票房一路高歌猛进,早早突破亿元大关,成为了这个档期的热门选手。影片延续前作风格,剧情与尺度双双升级,犹如一场惊心动魄的悬疑冒险,让观众沉浸其中,直呼过瘾。正如网友精准点评:“质量秒杀 2,精巧程度不如 1”,虽有瑕疵,但整体的观影体验足以让观众觉得物有所值,不看仿佛错过了一场精彩好戏。

与之相比,备受瞩目的《小小的我》却陷入了舆论的漩涡,差评如潮水般涌来,观众们的吐槽理由更是惊人的一致,好似提前商量好了一般。

有观众毫不留情地批评:“拍得矫揉造作,看得我浑身难受”,还有人无奈叹息:“希望别让太多无辜路人上当,浪费我宝贵的两个小时就行”。这部顶着顶流易烊千玺光环的影片,究竟在哪个环节出了岔子,以至于引发如此大规模的 “差评风暴”?

一、尴尬的感情线:画蛇添足的败笔

影片《小小的我》将镜头聚焦于脑瘫少年刘春和,讲述他在高考结束后迷茫探寻人生方向的故事。初看,故事立意颇有深度,试图展现残疾少年在困境中追求梦想、寻找自我价值的坚韧。可一旦深入剧情,问题便逐一暴露。整个故事节奏拖沓,日常琐碎的情节堆砌,如同白开水般平淡无奇,让观众的观影热情一点点被消磨殆尽。

或许是意识到剧情的 “疲软”,导演妄图借助感情线来为影片注入一剂强心针,却没成想,这一针下去,直接让影片 “病情” 加重。为刘春和安排的感情线生硬又尴尬,充满了俗套的偶像剧桥段。在这个本该聚焦残疾少年内心成长与挣扎的故事里,一见钟情的戏码突兀出现,仿佛是从另一部青春偶像剧里硬生生嫁接过来的。

更让人诟病的是与易烊千玺搭档的周雨彤,其路人缘在过往作品的 “洗礼” 下已岌岌可危。在影片中,她饰演的雅雅一角更是将这种尴尬推向了极致。镜头切换到她时,画风突变,厚重的滤镜层层叠加,MV 式的运镜手法频繁使用,仿佛影片瞬间变成了她的个人写真秀。她的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都像是在刻意强调:“看啊,我多美,男主怎会不钟情于我?” 这般用力过猛的表演,不仅没有为角色增色,反而让观众对其好感度直线下降。

抛开演员自身争议不谈,雅雅这个角色的塑造本身就问题重重,抽象得让人摸不着头脑。起初,她作为一个青春洋溢、心地善良的少女,主动与刘春和搭话、交朋友,这份善意本是美好开端。然而,剧情的走向却逐渐跑偏,两人相识没几天,雅雅就跟着一群爷爷奶奶贸然闯入刘春和家中吃饭,这种过度亲昵的举动,完全脱离了正常人际交往的逻辑,显得极为突兀。

而后续的情节更是让人惊掉下巴。雅雅竟直白地询问刘春和能不能 “站起来”,这一毫无分寸感的问题,如同一把利刃,刺痛了观众的神经。在现实生活中,如此私密且敏感的话题,即便是面对熟悉的朋友,也需斟酌再三才会提及,更何况是面对一个刚认识不久的残疾少年。更荒唐的是,雅雅还做出了用身体检验对方性能力的举动,她将刘春和的手放在自己胸口,那一刻,银幕前的观众仿佛置身于一个荒诞离奇的异世界,满心都是无法理解与深深的不适感。

最终,雅雅选择离开刘春和,当被刘春和拉住手时,她决然抽手逃离,仿佛之前的种种暧昧与亲近从未发生。这般前后矛盾的行为,让观众对这个角色彻底失望。而她也如同众多青春偶像剧里的套路一样,成为了男主心中难以忘怀的白月光,徒留观众在台下摇头叹息。导演似乎在创作过程中迷失了方向,陷入了常规偶像剧的思维定式,全然忘记了影片最初想要表达残疾少年成长的初衷,让这条感情线沦为了彻头彻尾的败笔,也使得影片失去了应有的灵魂深度。

二、逻辑漏洞百出:辜负演技的剧本

除了那条尴尬到极点的感情线,影片的剧情逻辑也像是一张千疮百孔的破网,难以自圆其说,让观众始终无法沉浸其中。

刘春和的母亲这一角色,本应是展现家庭温情与困境的关键纽带,却被塑造得矛盾重重,十分别扭。一方面,她出于对孩子的爱与保护,不愿承认刘春和异于常人,极力避免他受到异样眼光,所以坚决不肯为他办理残疾证,甚至反对他去上师范大学,这些心理与行为都符合一位母亲的本能反应。但另一方面,她执意要求孩子复读,这一决定却完全背离了现实逻辑。

复读对于任何一个学生而言,都是一场体力与精神的双重考验,需要耗费巨大精力,承受超强压力。而刘春和身为脑瘫患者,本身身体条件就远不如普通学生,母亲怎会忍心让他放弃已然到手的上大学机会,反而去选择这条艰辛无比的复读之路?再者,母亲希望他考入本地大学,初衷想必是为了方便照顾,然而,她却在此时怀上二胎,未来的精力必然会被新生命大量占据,平时在家陪伴刘春和的时间少之又少,如此一来,考本地大学与外地大学又有何实质区别?

与此同时,父亲角色在影片中的缺失更是让人匪夷所思。整个故事里,他仿佛是一个隐形人,与孩子之间几乎没有任何交流沟通,在家庭重大决策时刻,也不见他的身影。或许导演是想借此突出母亲承担家庭重压的艰辛,但这种过度弱化父亲角色的处理方式,反而让影片失真,让观众不禁怀疑:这究竟是不是一个完整的家庭?父亲难道是继父,所以才这般疏离?

在这漏洞百出的剧情框架下,演员们的努力表演显得尤为可惜。尤其是男一号易烊千玺,他为了塑造好脑瘫少年刘春和这一角色,不惜扮丑,努力揣摩角色内心,用细腻演技展现角色的痛苦、迷茫与坚韧。从他微微颤抖的双手、不太协调的肢体动作,以及眼中偶尔闪过的无助与倔强,都能看出他的用心。只可惜,再精湛的演技也难以拯救这摇摇欲坠的剧情大厦,观众们在为演员点赞的同时,也不禁为影片的整体质量感到惋惜。在当下,观众对流量演员演技的要求似乎越来越低,仅仅是按照角色基本要求去表演,就能收获一片赞誉,这何尝不是整个内娱的悲哀?当剧本无法为演员提供坚实支撑,再好的演技也只能是明珠蒙尘。

三、口碑与票房的背离:影片的尴尬处境

从票房数据来看,《小小的我》凭借易烊千玺 00 后百亿票房获得者的超强号召力,在元旦档众多影片中占据了一席之地,表现不俗。然而,票房成绩的亮眼并不能掩盖其口碑的崩塌。一部电影的优劣,终究要回归到观众的真实观影感受上。

这部影片打着展现脑瘫患者生活的旗号,本意或许是想引发社会对残疾人群体的关注,但在实际呈现中,却给人一种消费残疾人群体的感觉。它没有深入挖掘残疾少年内心真正的渴望与困境,而是用一些浮于表面的情节、俗套的桥段来博眼球,走了一条投机取巧的捷径。这种做法或许能在短期内吸引流量、收获票房,但从长远来看,注定无法赢得观众的心,更难以在电影史上留下深刻印记。

与同期的《误杀 3》相比,两部影片的观影体验简直天差地别。《误杀 3》凭借精彩的剧情、巧妙的悬念设置,让观众仿佛置身于一场紧张刺激的头脑风暴之中,沉浸感十足。而《小小的我》则像是一场混乱无序的闹剧,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不断出戏,满心都是吐槽与失望。影片提前提档上映,试图营造票房优势,可这种手段终究无法掩盖其内容上的硬伤。在这场元旦档的电影角逐中,究竟哪部影片能笑到最后,还需时间给出答案,但可以肯定的是,《小小的我》若不反思自身问题,未来的路只会越走越窄。

来源:云端中原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