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它不仅是一部反映残疾人群体生活的电影,更在国产片中史无前例地直面了残疾人的性需求与尊严问题——这实在让人意外,也让人感动。这样的勇气和诚意,让这部电影直接稳坐年度十佳。
大大方方拍出了残疾人的「性需求」,《小小的我》年度十佳稳了
《小小的我》没有大张旗鼓的宣传,但上映后却给了观众一记重拳。
它不仅是一部反映残疾人群体生活的电影,更在国产片中史无前例地直面了残疾人的性需求与尊严问题——这实在让人意外,也让人感动。这样的勇气和诚意,让这部电影直接稳坐年度十佳。
一个特殊的故事,拍出了“人”的尊严
电影围绕脑瘫患者刘春和的生活展开,他从出生便注定与普通人不一样:肢体扭曲,说话含糊,生活无法自理。
但《小小的我》没有把这位主角当成“苦难”的代名词,而是通过他与姥姥、社会的互动,生动展现了他的努力与坚持。
故事的核心是刘春和追求“普通人”身份的过程。他不想被怜悯,也不需要特殊化,更不想因为脑瘫而被忽视。
他拼命找工作,报考师范大学,甚至考驾照。他努力寻找生活中的价值,想证明自己能与这个社会平等对话。
但电影中最令人震撼的,不是他如何克服困难,而是导演如何用大胆但克制的方式,拍出了残疾人最真实的生活状态,甚至包括他们常被社会忽略的性需求。
残疾人的性需求,这次被正视了
在国产电影中,残疾人一直是一个敏感又边缘的话题,性需求更是几乎未曾触及的禁区。但《小小的我》却大大方方地展现了这一点,既真实又不失分寸。
刘春和喜欢上了一个活泼开朗的女孩,他在梦中“变好”,与女孩在草原上自由奔跑,甚至有了生理反应。
这场戏不仅没有刻意煽情,反而温暖又细腻地表达了一个残疾人内心深处的渴望——他们和普通人一样有情感、有需求,也渴望爱与亲密关系。
更大胆的是,女孩在后续情节中主动询问刘春和的身体功能,并帮助他完成了自己的“成人礼”。这段剧情短小,却引人深思。
残疾人并不是“无性”的,他们同样有身体的需要,这种需求本就是人类的天性。国产电影能直面这个问题,并在不猎奇、不贩卖噱头的情况下呈现出来,实属罕见。
从尊严到平视:电影真正的价值
电影中,刘春和不仅要证明自己的性别和欲望,更要证明自己是一个被社会需要的人。他通过打鼓比赛让老人们认可自己,通过努力求职证明自己的价值,他渴望被尊重,被赋予一个普通人的身份。
现实生活中,残疾人的处境往往是两极化的:要么被怜悯,要么被忽视。这种“道德绑架”让他们无法真正融入社会。正如影片中所呈现的,刘春和的家人过于保护他,而社会则把他视为负担。
残疾人真正需要的,不是怜悯或特殊化,而是被平等对待。他们想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就像普通人一样努力生活、被需要、被尊重。《小小的我》精准地传达了这个观点,也让观众开始重新审视我们对残疾人的态度。
易烊千玺的表演:不只是演技,是全身心的投入
说到《小小的我》,就不得不提易烊千玺的表现。他的“表演”早已超出了常规定义,完全是用身体和灵魂在诠释角色。从四肢的扭曲到肌肉的松弛,他的每一个细节都让人难以挑剔。
吃糖那场戏是最令人心疼的。刘春和为了缓解被拒绝后的情绪,把糖块一颗颗塞进嘴里,脸涨得通红,甚至触发了呕吐反射。
但即使如此,他依旧要保持脑瘫患者的肢体逻辑与行为状态。这种复杂的表演,对演员来说是一次巨大的挑战,而易烊千玺却完成得近乎完美。
他将刘春和的身体困境与内心世界精准结合,让观众完全忘记了这是一个演员在演戏。可以说,易烊千玺不仅是在挑战自我,更是在为残疾群体代言。
打破“苦难叙事”,找到生活的光
难能可贵的是,尽管主角是脑瘫患者,电影却没有走“苦难叙事”的老路。相反,它用轻松、幽默的方式描绘了刘春和的生活,尤其是他与姥姥以及老人合唱团的相处。
姥姥看似“不着调”,但正是这种“忽视”,让刘春和得到了“平视”。他可以和老人们吵架、打鼓比赛,甚至气得对方被救护车抬走。这样的情节不仅没有让观众沉浸在悲情中,反而让人忍不住开怀大笑。
这种“以光照暗”的叙事方式,正是电影最大的成功之处。它没有忽视刘春和的痛苦,而是用积极的态度展现了他生活中的亮点。也正因如此,电影没有在苦难中停留,而是给观众留下了一份感动与希望。
《小小的我》:国产电影的新高度
《小小的我》不仅是一部优秀的电影,更是国产电影的一次突破。它直面残疾人的真实生活,展现了他们的性需求与尊严,打破了“苦难叙事”的惯性,为这个特殊群体发声。
结尾处,刘春和对姥姥说:“外婆,你就买张票去你想看的地方,以后的路,让我自己走吧。”这句话简单却深刻,既是刘春和成长的宣言,也是对残疾人平等权利的最有力呼喊。
平等对待,才是真正的尊重
《小小的我》用一段真实又震撼的故事,告诉我们:残疾人需要的不是怜悯,而是平视。只要社会能接纳他们的存在,给他们适合的机会,他们就能像普通人一样生活。
那么,你对电影中残疾人的“性需求”展现怎么看?是一次突破,还是应该更克制?欢迎分享你的看法!
来源:洞见星光综艺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