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市场繁荣,电影市场为何萎靡?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4-12-24 14:00 3

摘要:2024年电影市场遭遇空前萎靡,截止目前,国内电影票房总数不过区区的415亿元,业内预测到年底规模也不会超过470亿元。这种规模基本与2015年持平,电影市场规模俨然回到了十年前。

2024年电影市场遭遇空前萎靡,截止目前,国内电影票房总数不过区区的415亿元,业内预测到年底规模也不会超过470亿元。这种规模基本与2015年持平,电影市场规模俨然回到了十年前。

我们不妨来简略分析一下可能的原因:

①,电影投资方趋于谨慎;

有数据显示:(来源:IT桔子 前瞻产业研究院 )

十年间,国内电影产业整体投融资数额,出现了一个明显的下滑趋势。

单笔投融资来看,有升有降,但2024年较之2023年下滑严重,已经不及一半。

给人明显的感觉就是:电影产业投资方已经变得越来越谨慎,越来越不热衷大手笔投资。

这固然受经济周期环境的影响,但主要或因看不到值得大手笔投入的项目。

投资少了,制作成本就不充裕,制作成本不充裕,自然影响电影制作的质量。滥竽充数的作品多了,自然引起观众反感。

投资,制作,观众接受度,已经形成了一个不那么乐观的循环态势。

②,电影质量的优劣;

国内电影市场,似乎一直热衷造势营销赚快钱,而有意无意忽略观众的观影体验。

所以,对电影质量这一块,没有高度的重视。众所周知,对于大多数的电影,观众的吐槽声,总是此起彼伏。

如上①所述,虽然投资能很大程度上能保证电影的质量,电影质量与电影制作工业技术水准也有着莫大的关系,但大投资高工业水准的电影也不一定有质量。

诸如不久前的《封神I》,《749局》等电影,制作水准不可谓不高,那可都是钱砸出来的,但吐槽的声音也不小。

相反,小成本高票房的电影也时有出现,诸如前两年的小成本电影《隐入烟尘》,《无名之辈》等。

由此不难看出,质量的优劣,电影产业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敬业态度也是一个关键因素。电影没票房不能怪观众,所谓内因决定外因,这是我们的电影产业从业人员不得不面对和思考的。

③,观众的娱乐消费选择;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精神需求也随之提升和拓广,电影已经不是娱乐消费唯一唯二的选择了。

互联网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为大众提供了更多样式的娱乐消费选择。

诸如网络游戏,互联网短剧,各种地方特色的文化演出活动,旅游出行等等,已经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娱乐消费选择了。

单说这2024年的演出市场就已经是较往年有了一个大的飞跃。

明星演唱会,门票动辄几百上千不等,相较于电影票价的几十元,不知能看多少部电影,但观众仍是趋之若鹜去看演出。

说明了什么呢?票价不是问题,人们消费得起,但活动内容(电影质量)必须有共鸣,物有所值,甚至物超所值,才能吸引人,才会被选择。

④,同质化表达严重,审美疲劳;

在电影类型的表达上,已经充满了陈词滥调,你方用罢我拿来,你方唱罢我登场的状况比比皆是。

同质化竞争严重,俨然有了一种自媒体AI写作和互相抄袭的局面。使观众产生了严重的审美疲劳。

诸如,爱情片就是三部曲:相遇,误会,复合。最后皆大欢喜,喜极而泣。

动作片就是一味追求打斗场面,为打斗而打斗,缺乏内核灵魂和思想深度。

科幻片就追求个景象宏大,花里胡哨,不注重逻辑,难以构建可能的未来。

刚出世的这些东西,毋庸置疑还是能带来许多的新鲜感,共鸣,但是大家都这样搞,都这样叙事,这样设计场面,这样描述未来,就自然而然出现审美疲劳,不能再引发共鸣了。

创新,创作,再创新,才能走得更远。

电影出现点映,大概一个方面的考虑就是获得影评人先入为主的点评口碑,但是内容和表达方式一味的乏善可陈,没有创新是博不来口碑的。

总之,市场规模如此倒退,是业内不得不思考和反思的一个问题。供需市场由买方决定,买方作出决定的因素在供方提供的产品质量和优质服务。

来源:北城羊癫疯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