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到弗洛依德将“女人定义为残缺不全的男人”的精神分析圈套,再到对女性要么视而不见要么猎奇畸形的刻画。
这段时间各大社媒上有关电影甚嚣尘上的一个话题就是所谓的“老登电影”。
据说这是反击有人故意曲解小妞电影并以此贬义《好东西》的对轰武器。
发明“老登电影”这个新概念人简直是天才。
从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到弗洛依德将“女人定义为残缺不全的男人”的精神分析圈套,再到对女性要么视而不见要么猎奇畸形的刻画。
旧账新算,没一个逃掉这波讽刺。
“老登”二字精确抓住了这些作品表达中的偏见和恶意,但又区别了一切男性导演和男性视角所拍摄的电影。
举例说,含“男”量极高的《士兵突击》含“登”量为零。
以上说明主要是在围观网友们对躺着豆瓣高分榜中的许多电影挖坟鞭尸后,希望减少一些冤假错案有感而发。
当然也是为了蹭点热度,来安利这部新片——
94岁的克林特·伊斯特伍德谢幕之作《二号陪审员》。
实打实老头儿拍的,但一点也不“老登”。
《十二怒汉》和《坠落的审判 》的结合体,非常值得玩味。
《二号陪审员》
01
“坠落的审判 ”
故事开始,贾斯汀(尼古拉斯·霍尔特 饰)小心翼翼推着怀孕的妻子进入一间精心布置的婴儿房。
看到妻子惊喜地打量房间里的每个细节,贾斯汀也由衷觉得幸福。
夫妻俩眼含热泪,期待新生命的到来。
可眼下有一件事让人苦恼。
他收到了法庭的信函,抽取他作为一起杀人案的陪审团候选成员。
贾斯汀当然不愿被选中,因为参与庭审会占用他大部分时间,可能没法照顾即将临产的妻子。
然而他表现得越不情愿,法院越认为他公正。
最后“高分”当选了12人的陪审团中的“二号陪审员”。
案情叙述刚刚开始,贾斯汀惊觉自己当时就在案发现场。
时间倒回到一年前的10月25日。
本案死者是一名女性,被告是她当时的男友,名叫詹姆斯。
案发前两人在一间酒吧发生了激烈的争吵。
据目击证人描述,当时詹姆斯情绪非常激动,粗暴地掐了女方的脖子。
甚至在女方转身走出酒吧后,还追出去纠缠不休。
检察官根据证言和詹姆斯的犯罪前科推断。
他后续又折返回来,殴打了女方并把她从桥上推下,坠入了下方的溪流中。
辩方律师称当晚两人在停车场分手之后,詹姆斯一个人回了家。
可是并没有谁能提供案发时他的不在场证明。
就在庭审陷入僵局的时候,一位关键证人登场了。
居住在案发现场附近的老人,他说自己当晚从住处的窗户中目睹有人在桥边徘徊。
而这个人就是詹姆斯。
铁证如山,事实清楚,想必看陪审团成员不会纠结,案件很快就能结束。
然而,此时的贾斯汀却丝毫没有卸下重担的轻松神态。
记忆的闸门在审判的过程中同时被打开。
原来案发时,他不但在酒吧,也到过死者摔下去的那座桥。
当晚贾斯汀坐在酒吧里,对着眼前的酒杯发呆。
妻子不久前流产,10月25日恰巧是未出生的双胞胎的预产期。
总之这一晚于他尤其难熬,就想借着酒精麻痹一下自己。
可他答应了妻子戒酒,并且已经戒酒很长时间了。
贾斯汀犹豫不决,他把玩着手中的酒杯,凑近嘴巴。
他喝了吗?
不重要了。
鉴于他酗酒成性的瘾君子历史,世界上没有一个陪审团会相信他是清醒的。
况且说出真相,眼前触手可及的幸福将瞬间化作泡沫。
那一晚,究竟发生了什么?
02
“十二怒汉”
影片并未把悬念保留到最后,也没有寄希望于12位陪审员的明察秋毫还原真相。
同样是这样一个似乎“铁证如山”的案件,在进入陪审团评议之后发生了戏剧性的转变。
《十二怒汉》的故事转折点是8号陪审员心存疑问。
本着以对生命负责的高度责任感坚持提出异议,凭着耐心和毅力说服其他陪审员,重新评估各项证据存在的其他可能性。
《二号陪审员》中主角同样提出了异议,但重头戏却并不是逻辑严密的精彩推论。
而是笔锋一转,出人意料地进入到一个更隐秘的审判空间——主角的自我审判。
原来,真凶是贾斯汀本人。
那晚,大雨倾盆,路况极其糟糕,消极的情绪更导致他整晚都不在状态。
开车回家时,妻子又突然打来电话。
一时分心,车子就撞上了桥边什么东西。
贾斯汀赶紧下车查看,却只看见了撞坏的车头。
周围一片黑暗,全然不见被撞的物体。
抬头看到路边立着“有鹿出没”的警示牌,他理所应当猜测自己撞到的只是一头鹿,便没再把这次意外放在心上。
直到,他以陪审员的身份出现在法庭上。
他才终于知道,原来那晚他撞的是人。
凶手成了陪审员!
而且还是手握关键票的陪审员。
因为根据法律,刑事案件中,陪审员裁决必须得到全数同意。
也就是说,12名陪审员只要有一人的意见和其他人不一致,就不能判定嫌疑人有罪或者无罪。
结果其他11人出于各种原因认为嫌疑人“有罪”。
只有他不识趣地做了那个反对的人。
但那绝不是出于什么对法律的敬畏,对公正的追求。
而是内心在数日的拷问和折磨后几近崩溃的边缘。
为了缓解内心的愧疚,不自觉去扳正了天平。
令他措手不及的是,原本摆烂的11人居然还真讨论出了新东西。
“肇事逃逸”的假设一出,贾斯汀立马吓得一哆嗦,手不听使唤地打翻了水杯。
更让人汗流浃背的是,陪审员中有高人——一位退休的警察 。
而且他早就对负责这起案件的调查程序有意见了,因为警方居然只调查了贾斯汀。
是时候做点什么了。
休庭期间,老警察根据车辆维修信息锁定了15辆嫌疑车。
贾斯汀的车当然也在其中,但出于他是第一个反对定罪的人,老警察首先排除了他。
并且还把名单主动交给贾斯汀,请他帮忙一起进行后续的走访。
贾斯汀当然不会任由情况发展,当即绿茶一抖,卖了老警察。
因为私自调查是违反相关规定的,老警察就这样被踢出了陪审团。
略施小计主动权再次回到贾斯汀手里。
电影就在这样跌宕起伏的拉扯中来到结尾。
真凶能否被绳之以法呢?
答案即将揭晓。
03
老辣谢幕之作
当詹姆斯穿上囚服,所有悬念落下帷幕。
主角的自我审判至此终结,但一场新的审判拉开帷幕——电影对观众的审判。
你对结果的看法,你的情感偏向,所有观影中的感受统统是个人价值观的投影。
仔细梳理会发现导演在影片中设置了很多值得思考的问题。
比如,贾斯汀和詹姆斯同款“改过自新 ”的人设。
区别是,詹姆斯是蹲过监狱的罪犯,贾斯汀只是因为酗酒把生活过得一团糟。
相似的经历使贾斯汀成为全片最理解最同情詹姆斯的人。
虽然他就是那个导致詹姆斯身陷囹圄的罪魁祸首。
但发自内心劝诫其他陪审员不要对詹姆斯抱有偏见的也是他。
总之,他一直左右游走,并希望争取一个悬而未决的结果,还詹姆斯以自由。
然而,当律师朋友告诉他这起案件已经引发了大量关注,只有判决能真正结束这一切。
也就是说,如果现在的陪审团没能给出结果,法院会重组新的陪审团继续审理。
外加,坚决认定詹姆斯有罪的陪审员和需要照顾的妻子。
贾斯汀失去了继续周旋的意义。
他妥协了,或者说他选择了,一个无辜的人也因此被彻底推向深渊。
而关于“正义何在?良心何在?”的疑问,主角也给出了他的回答。
当然,这完全是屁话。
从他飘忽不定的眼中我们能肯定贾斯汀并没有说服自己,良心的谴责将永远跟随着他。
不过,最有意思的是当我们把这部电影和《十二怒汉》进行对比。
两部影片中的主要人物——陪审员们,他们来自不同社会阶层,有不同的职业背景和生活经历。
在做出判断时,都会受到其固有常识、情感因素的影响,甚至是私心、私利的影响。
两部影片都花费笔墨展现了这一面,但由于结果的不同,影片的主旨走向了截然不同的方向。
《十二怒汉》中陪审员们的合理质疑捍卫了正义,让我们看到无罪推定的价值理念何等重要。
于是乎一次关于“陪审团制度”的歌颂圆满地画上了句号。
而《二号陪审员》却向大众展示了“陪审团制度”最糟糕的一面。
甚至为了达到“凶手就是陪审员”这一戏剧化的场面,做了很多巧合的情节设计。
荒谬的是,观众清楚地知道这些巧合并不荒谬。
因为“世界还真是个巨大的草台班子”。
家庭主妇急着回家照顾孩子,一位有女儿的父亲天然对女性死者父母抱有更多同情,孤独老人为了博取关注而说谎......
总之,人都是有裂隙的。
比起《十二怒汉》里,一个证据薄弱的案子碰上一个极具正义感并兼有智慧的的8号陪审员。
《二号陪审员》中天意造化加人为疏忽造成“凶手成为陪审员”的戏剧场面反而真实。
虽然导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在最后给了一个开放性结尾,再添悬念,也可以说挽救一下三观。
但老辣的劲儿已经收不住了。
不愧是两次摘得奥斯卡最佳导演桂冠的名导。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电影创作,到90年代渐入佳境。
拥有《完美的世界》、《廊桥遗梦》、《不可饶恕》、《老爷车》、《美国狙击手》、《萨利机长》、《骡子》、《百万美元宝贝》等多部高分口碑佳作。
时光荏苒如白驹过隙,不曾想这么快迎来了告别之作。
《二号陪审员》作为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最后一部献给观众的作品。
虽然情节已经被派爷扒得差不多了,但片中优秀的镜头语言对人性精准的捕捉和描述依旧值得细细品味。
影片静水深流的气质和复杂犀利的内核,更是后劲十足。
最后,也希望影片中关于“偏见”部分的讨论能启发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多一些理性克制,多一些基于事实的思考。
比如关于“老登电影”的批判。
乐见新的批判武器纠正主流文化叙事体系中的偏见。
但不希望这场讨论演变成以性别为导向的互相攻击,毕竟“偏见”并不能杀死“偏见”。
来源:阿宝侃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