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父如子》| 这部高分电影,抽了父亲们3巴掌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4-12-18 18:31 4

摘要:12 月 6 日,是枝裕和的《如父如子》重登内地大银幕。这部 11 年前的口碑佳作,豆瓣评分高达 8.7,提名金棕榈,以其深刻的父子关系主题,再次触动观众的心弦。

12 月 6 日,是枝裕和的《如父如子》重登内地大银幕。这部 11 年前的口碑佳作,豆瓣评分高达 8.7,提名金棕榈,以其深刻的父子关系主题,再次触动观众的心弦。

电影《如父如子》恰似一面镜子,映照出父子关系的复杂多面,心理君借助《何以为父》所提到的理论内容,与你探讨父子之间“神秘关系”的本质。

那隐藏在血脉与情感背后的父子关系究竟是什么?

《如父如子》电影海报

故事发生在日本一个安逸的中产家庭,供职于东京某建筑公司的野野宫良多(福山雅治 饰)系出高等学府,他事业有成,家境优渥,与妻子(尾野真千子 饰)和儿子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无论从哪一方面看都确凿无误是人生的胜者。

突然有一天,医院来的一通电话让良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痛苦抉择。六年以来朝夕相伴的可爱儿子竟然与自己没有任何血缘关系,而这一切都始自当年在医院阴差阳错的误抱。与野野宫夫妇面临同样窘境的还有斋木夫妇(利利·弗兰克、真木阳子 饰)。

野野宫家(左)斋木家(右)

分分秒秒,经年累月积淀下来的父子亲情,早已超越了血缘的羁绊。

如何抉择?怎堪割舍。

电影中的野野宫良多,一位典型的精英父亲,在建筑公司担任要职,他的生活节奏紧凑有序,工作占据了他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

野野宫良多 福山雅治 饰

他对儿子庆多的教育秉持着一种高度规划与严格要求的理念,期望庆多能够在音乐等方面展现出卓越的才能,遵循着他所设定的精英成长路径前行。

例如,他坚持让庆多学习钢琴,对庆多在练习过程中的表现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这种教育方式反映出他内心深处对儿子未来的一种强烈掌控欲。

斋木熊大 利利·弗兰克 饰

而斋木雄大则是一个普通的电器店店员,他的家庭氛围宽松而充满烟火气。

他与孩子们的相处模式是随性且充满温情的,会带着孩子们参与各种日常的活动,如在电器店玩耍、去公园嬉戏等。

当两个家庭的孩子身份被调换后,野野宫良多在与琉晴的相处过程中,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良多家的规矩

琉晴活泼好动、充满野性的性格与他所习惯的庆多的乖巧内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使他陷入了深深的困惑与挣扎之中。

父子关系并非仅仅基于血缘的纽带。

野野宫良多在发现庆多并非亲生儿子之前,虽然在生活中与庆多相处,但由于他过度专注于工作和自己对孩子的规划,在情感上与庆多存在着一种微妙的隔阂。而在与琉晴相处时,尽管起初他难以适应琉晴的性格,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之间开始建立起一种独特的情感联系。这种联系的建立,既源于共同生活的点滴积累,也源于父子之间本能的情感呼应。

17 世纪法国哲学家卢梭说:“母亲与孩子之间的联结是纯天然的,而父亲和孩子之间的联结则是需要被培养的。”

父子关系是一个动态的、多元的构建过程,它既包含了生物学上的遗传关联,更涵盖了情感的交流互动、生活的共同经历以及价值观的相互影响。

《何以为父》说:“父亲与孩子的关系联结,是后天建立的。”

父子关系对孩子的人格塑造和心理健康有着深远的影响。

天生的父爱肯定是有的,大部分男性都有能力让父子双方皆有互助互惠的体验。尽管这里有本能基础的影响,但是要获得父性中的那部分优势,还真不会像天降馅饼般容易。

因为不管我们把它归结于生物学还是社会学,或者是两者兼有,男人和女人还真有不同——男人需要通过学习,才能成为一个负责任的父亲,并且他也要这样教自己的儿子。

时至今日这句话依然没问题。但我们的社会中,父性要受到称赞,通常需要后天一把屎一把尿、勤勤恳恳地在养育中挣到。

02 父子关系是相互的

积极参与孩子的生活,是培养父亲与孩子之间情感联结的方法之一。这种参与不只是换个尿片或者参加学校娱乐活动这样的表面功夫。

首要的一点,父亲的参与必须要能够拓展孩子的内在生命,尤其是孩子们的个人情绪体验。为了完成这个部分,父亲同时也需要参与到他们自己的内在生命中,包括他们的情感、冲动、思想、愿望、信仰和记忆印象,并且还要赋予这些 内在生命以价值。

通过对其内在生命的参与和调动,一个父亲便具备了理解力——父亲到底需要做什么。

当我们将电影《如父如子》与《何以为父》这本书相结合时,会发现它们从不同的侧面共同指向了父子关系的核心本质。父子关系并非是一种固定不变的、基于单一因素的联系,而是一个在时间长河中不断演变、由多种元素交织而成的复杂情感纽带。

在《如父如子》中,野野宫良多在经历了孩子身份互换的事件后,他的内心经历了从震惊、困惑到反思、成长的一系列变化。

他开始意识到,自己过去对庆多的教育方式更多地是基于自己的理想和期望,而忽略了庆多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情感需求。

在与琉晴的相处过程中,他逐渐学会了放下自己的固执和偏见,去感受孩子内心的世界,以一种更加包容和接纳的态度去面对父子关系。这种转变,体现了父子关系中的 “父性” 并非是与生俱来且一成不变的,而是可以在与孩子的互动过程中不断被唤醒、被重塑的。

《何以为父》

从《何以为父》的专业知识角度来看,野野宫良多的这种转变是符合父子关系发展规律的。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亲需要根据孩子的年龄、性格特点以及社会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自己的角色和教育方式。他需要认识到,父子关系不仅仅是一种权力关系,更是一种情感的相互依存关系。父亲在给予孩子关爱、引导和支持的同时,也从孩子那里获得了成长的动力和对生命全新的感悟。

父亲在影响着孩子,孩子也在影响着父亲。

例如,电影中有一个场景令人印象深刻:野野宫良多带着琉晴回到自己的老家,在与父亲相处的过程中,他回忆起自己童年时与父亲的点点滴滴。

他发现,自己对待庆多的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了自己父亲的影响,而这种代际传承的教育模式并非都是积极有益的。这一情节深刻地反映了父子关系在家庭系统中的延续性和复杂性。

从《何以为父》的观点来看,家庭是一个相互影响的系统,父子关系在这个系统中既受到祖辈关系的影响,也会对下一代的父子关系产生示范作用。

父亲在构建良好父子关系的过程中,需要有意识地打破不良代际传承的枷锁,以更加科学、健康的方式去培育与孩子之间的情感联系。

书中提到:

一个“足够好的父亲”走的也是一条“中道”,一方面引导和指导孩子调节自己的情绪,获得对事物的掌控感;另一方面又要促使孩子最大程度地接受这个世界的挑战。父亲特别能够帮助孩子度过其人生中的艰难时刻—比如丧失、挫折、失望—他要让这些困难成为孩子成长的动力,而不是成为限制其成长的绊脚石。

一个父亲需要打怪升级,完成各种任务,来让自己成为一个足够好的父亲。这就要求父亲认识到孩子在他们的各个成长关键期,对作为父亲的他而言具体的需要是什么。(对儿子和父亲各自的发展阶段、各阶段发展的任务在《何以为父》书中有完整展示)。

所有这些任务,对保证一个儿子或女儿的健康发展都是关键的。

每个阶段父亲所应扮演的角色:

保镖。从婴儿在母体中孕育到其诞生的第一个月,父亲的功能就是一个保镖,或者说是一个有警觉性的保护者角色。

联络员。在生命的第一年里,父亲逐渐成为孩子“第二个重要的他人”,他是孩子与世界的联络人,他有能力把这个婴儿逐渐从与母亲纠缠的循环里拖拽到外面更广袤的世界中去。

示范者。当儿子上学前班的时候 ,父亲开始成为儿子新生的男子气概的示范者和认同对象。

挑战者。在“俄狄浦斯恋母的那几年”,也就是儿子开始上幼儿园时 ,父亲则开始成为一个挑战者,帮助他的儿子学会放慢脚步,管理他的冲动以及那些喷薄而出、不易控制的强烈情绪,并指导他用健康的方式去竞争。

领航员。在童年中期,父亲开始成为他茁壮成长的儿子的导师,教会儿子如何获得对事物的掌控感,同时让他初步了解男人的世界。

英雄。在青春期早期,父亲会成为儿子的英雄,他展现出的所有品质儿子都会想要获得。

狗熊。到了青春期晚期,父亲则会成为一个过气的英雄,因为他的青少年小伙需要打破甚至放弃父亲的标准。

精神导师。当这个年轻的小伙子进入成年早期的时候,父亲要重塑自己作为一个成年男人精神导师的角色,帮助他的小伙子完成这个艰难的过渡。

同伴。一个年近中年的儿子,会作为一个上了年纪的同伴,把自己父亲视作一个更有智慧的长者,跟他一起穿越成年晚期的人生起伏。

依靠儿子的老者。到最后,当儿子步入老年时,他年迈的父亲将会成为一个须发老者,常常需要依靠他儿子,就像儿子当年依靠他一样,同时这个阶段的父亲还能帮助儿子做好——面对生命的终结。

在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社会结构的快速变迁以及文化观念的日益多元化,父子关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

一方面,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和高强度工作压力,使得许多父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面临时间和精力不足的困境。就像电影中的野野宫良多一样,他们忙于事业追求,往往在不经意间忽略了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时刻,导致父子之间的情感疏离。

另一方面,现代社会也为父子关系的改善和创新提供了丰富的机遇。教育理念的更新使得父亲们更加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培养,他们开始意识到,父子关系不仅仅是在物质上供养孩子,更重要的是在精神上陪伴和支持孩子。例如,一些亲子户外拓展活动,让父亲和孩子在共同面对挑战的过程中,增进彼此的信任和理解等。

同时,社会文化的多元化也促使父子关系呈现出更加丰富多样的形态。在一些非传统家庭结构中,如单亲家庭、重组家庭等,父亲们承担着更加独特和复杂的角色。他们需要在没有传统性别角色分工参照的情况下,独自探索与孩子建立亲密关系的方式。

电影《如父如子》与《何以为父》为我们提供全面深刻视角,让我们聚焦父子关系。父子关系是生物学遗传延续,更是情感相依、价值观传承。

最后,请父亲们思考曾奇峰老师的问题:一个男人是在有了孩子才成为父亲的,这就意味着父亲是孩子“制造”的,那到底谁是谁的父亲呢?

《何以为父》

推荐语:作者分析了贯穿整个生命周期的父子关系,描绘了父亲的成长阶段(从妻子怀孕开始);追溯了父子关系,从儿子幼年时期的“监护人”阶段,到父亲允许儿子独立和成熟,引导儿子进入成年。而随着父亲的年老,父子相互再次走得更近,死亡成为必须接受的现实。本书将为读者理解父子关系打下坚实的基础。

文章来源:心理与阅读

责任编辑:李钰韩

审核人:李双雷

来源:机械工业出版社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