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铭记南京大屠杀,它是最好的回答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4-12-15 08:02 4

摘要:反战电影为什么能激发广大观众的共鸣,原因在于,反战电影本身的带入效应,不论是什么人,只要是切身实际的进入到角色中,设身处地的从角色的角度出发,就不难对于侵略者抱有一种仇恨,这种仇恨的体现并不是直接体现,而是通过代入到一定角色之后的间接体现。比如说在大屠杀电影中

反战电影为什么能激发广大观众的共鸣,原因在于,反战电影本身的带入效应,不论是什么人,只要是切身实际的进入到角色中,设身处地的从角色的角度出发,就不难对于侵略者抱有一种仇恨,这种仇恨的体现并不是直接体现,而是通过代入到一定角色之后的间接体现。比如说在大屠杀电影中占据了几乎垄断地位的犹太大屠杀电影,每一部讲述这个历史事实的电影中,观众们总是能观看到一种角色,一种殊途同归的角色,不论主演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最后呈现给观众的都是对于这个角色的深切同情,这样以来,犹太大屠杀的观点就立住了。这就是电影本身的主要效用。

今天给大家推荐的影片《罗维雷将军》就是这样的一个类型的电影,本片讲述了一个江湖骗子通过冒充军官来为自己牟利,在二战期间,这个名叫玛蒂尔的意大利人无往不利。后来他被识破后,为了给自己洗清罪责,玛蒂尔奉命冒充已故的罗维雷将军,潜入到德军集中营搜集情报,然而随着情报工作的不断进展,玛蒂尔本人也目睹了德军在集中营犯下的种种罪行,最终,良心受到谴责的玛蒂尔自愿同九名犯人一起被枪决,临终前,他高喊着意大利万岁。

从反应大屠杀的角度来看,本片并没有将目光集中在犹太人大屠杀,而是集中在德军对于意大利政治犯的大屠杀,这是二战之后面对着历史进行的一种全面阐述,很可惜,这种全方位的阐述最终变得非常的单一,逐渐的形成了之后一直到今天犹太人对于二战大屠杀的垄断,这是不正常的,也是不客观全面的。

除了本片中的针对政治犯的大屠杀,还有针对犹太人的大屠杀,还有针对苏军战俘以及共产党员的大屠杀,还有包括同性恋以及性少数群体的大屠杀,二战东方战场上还有南京大屠杀等等。这些都是二战期间轴心国大屠杀的组成部分,而并非像今天我们所看到的一样,犹太人彻底的垄断了二战期间大屠杀受害者的身份,这是不合理的,也不是历史的真相的全部。

当然,这个问题不是今天所讨论的重点,今天所讨论的重点在于玛蒂尔通过冒充罗维雷将军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问题,这个截然相反的态度说明了什么?它说明了面对战争中的犯罪,任何一个角色的带入,最终的结果就是距离真相最近的人,良心上受到的谴责就最深,这也是为什么几乎所有谈论大屠杀的电影,不论是角色有多么的千差万别,最终的结果都是整齐划一的,任何人,任何正常的人,在面对大屠杀的时候都会有恻隐之心。

而构筑谎言,稀释历史的方式也就变得更加简单了,那就是不要去谈论。为什么我国文艺界对于南京大屠杀的影视作品是如此的匮乏,即便是有,很多创作者对于血淋淋的真相也是避之不谈而是从别的旁支末节的侧重点去重新解构南京大屠杀,真实的原因就是如此,当任何一个角色将自己带入到南京大屠杀当中之后,自然免不了对于侵略者的暴行的一种极大的愤慨,想想看,为什么作为在片中一个极为自私的人玛蒂尔都能被眼前的景象震惊,从而改变自己的立场慷慨赴死。因为他仅仅是身处其中,切实感受到了那些被屠杀的人的真实处境。

仅仅是这样,就能让一个原本在战争中独善其身的人改变自己的立场,可想而知,那些经历了战争的人,那些经历了屠杀之后的幸存者,他们的人生将会发生怎样的改变?

影视作品为什么不愿意呈现大屠杀的故事,原因就在这里,任何一个参与的人,都无法避免将自己带入到角色的真实处境,这样的影片仅仅是讲述事实本身就能让观看的人感觉到一种寒意,跟别说是那些真正参与的幸存者。我们可以说为了不培养大家的民族主义情绪而不去刻意谈论南京大屠杀,但是我们不去谈论,曾经的历史就没有发生过吗?

时至今日,我们依旧是在克制自己的情绪,国人对于曾经发生的历史已经是非常克制了自己对于侵略者的痛恨情绪了,反观侵略者,日本军国主义的依旧是在蛰伏待机,等待着赌博的机会卷土重来,我们的谦让,我们的温良并没有让那些侵略者有丝毫的悔改,日本迄今为止依旧是没有对自己曾经对亚洲诸国犯下的罪行承担责任,甚至连基本的道歉都没有。而我们大多数国人都怀着基本的宽容之心来对待自己的历史,但这并不足以宽慰那些死去的国人的英灵。

我们并不是要刻意的培养仇恨的情绪,只不过是对于已经发生过的历史,我们没有理由忘记,为什么本片中的玛蒂尔会改变自己的立场慷慨赴死,因为他看到了整个大屠杀的过程,此后,便再也无法岁月静好了。

……

你好,再见

来源:抽屉电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