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源距离易烊千玺越来越远了,《孤星计划》也救不了他 差距太大

快播影视 内地电影 2024-12-10 17:43 4

摘要:有些电影,一看名字就让人热血沸腾,比如《盗火者》。但《盗火者》改名《孤星计划》后,你还愿意走进影院吗?这部徐展雄执导、王源主演的国产片试图将革命故事和青春偶像结合,听上去很有野心,可结果却像一道夹生饭——看着挺精致,吃起来却难以下咽。不革命、不青春,最后搞得谁

有些电影,一看名字就让人热血沸腾,比如《盗火者》。但《盗火者》改名《孤星计划》后,你还愿意走进影院吗?这部徐展雄执导、王源主演的国产片试图将革命故事和青春偶像结合,听上去很有野心,可结果却像一道夹生饭——看着挺精致,吃起来却难以下咽。不革命、不青春,最后搞得谁也没讨好。今天咱们就唠唠,这部电影到底尬在哪儿,又迷茫在哪儿。

故事背景很硬核,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国民党开始疯狂清剿共产党人。一群青年学生为了营救重要革命人物“胡先生”,展开了一场命悬一线的转移行动。听着是不是很有《风声》《建党伟业》那味儿?但问题来了,这样的题材,放在当下的电影市场里,还能让观众买账吗?

几年前《革命者》还能凭借张颂文的演技硬扛票房,《孤星计划》却恰好赶上了主旋律热潮退去的时候。观众对革命题材的兴趣早就降温,尤其是年轻人,更愿意刷《哪吒重生》这样的酷炫动画片。电影为了吸引年轻观众,硬是给一部革命片套上了青春偶像的外壳,可惜“青春”和“革命”两边都没沾上边,倒是成了四不像。

电影的核心人物“胡先生”从头到尾没露脸,典型的“麦格芬”设计。按理说,这种手法可以让观众更关注故事本身,而不是人物。但问题是,这部电影的“故事本身”也没啥劲儿。胡先生是大家冒死去营救的人,可他既没有台词,也没有真正的存在感,就像个完全抽象的符号。

你说观众能有代入感吗?一群人为了一个“隐形人”东奔西走,这种情感共鸣从何而来?看着他们拼命,观众心里只会嘀咕:“这胡先生到底是何方神圣?”结果呢,胡先生的存在感稀薄到像空气,革命的紧张感也跟着被稀释了。能把这么有分量的设定弄成流水账,这操作真是绝了。

说到《孤星计划》,不得不提王源。作为主演,他绝对是电影宣传的最大卖点。王源的粉丝基础和流量都摆在那儿,但问题是,他真的适合演革命片吗?

片中,王源饰演的角色是个年轻工友,临危受命负责带领大家完成营救任务。本来这个角色应该有血有肉——既要有革命的激情,也要有普通人的质朴。可王源的表演全程就像在拍偶像剧,脸上始终一副“我很帅但我很冷酷”的表情,完全没有那个年代的烟火气。

而且王源的演技还撑不起角色的复杂性。1927年的时代背景有多沉重?那可是生死一线的革命斗争,可他演得就像在郊游。老百姓常说,隔行如隔山,这话一点不假。王源在舞台上光芒四射没问题,但在革命片里,他的表演怎么看怎么别扭,完全没办法让人相信他是个工人。

为了增加商业元素,电影用了多线叙事的结构。比如,印小天饰演的角色在正反阵营之间反复横跳,试图制造悬疑感。可惜,这种悬疑并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印小天的角色虽然有几场不错的戏,但他的反复跳反,总让人觉得是为了剧情服务,而不是人物本身的逻辑。

还有梁靖康饰演的角色,从一开始就写满了“我是叛徒”几个大字,观众甚至都不用动脑子猜剧情。张雪迎饰演的女一号牺牲戏还算煽情,可惜套路太明显,观众看完只会觉得“果然又是这个结局”。多线叙事本来可以让故事更加丰富,但这部电影的每一条线都像半途而废的工程,悬疑不够,情感也没能打动人。

这部电影原名叫《盗火者》,光是这个名字就让人眼前一亮。你能联想到普罗米修斯的神话,也能感受到革命者为了信仰不惜牺牲的热血澎湃。可后来它改名成了《孤星计划》,一个听起来像科幻片的名字。这波操作属实让人摸不着头脑。

片名是观众对电影的第一印象,《孤星计划》这个名字既不贴合主题,又没啥吸引力。对比之下,《盗火者》更有辨识度,也能更好地传递影片的核心精神。这种改名的迷之决策,直接削弱了电影的传播力,实在让人看不懂。

徐展雄是个认真讲故事的导演。他之前拍的《革命者》,虽然也有瑕疵,但至少能让人感受到革命题材的震撼力。这次他显然想尝试点不一样的东西,把革命叙事和青春偶像结合起来,还加入了悬疑和多线叙事的商业元素。野心不小,可惜执行得差点意思。

电影的努力太过明显,反而显得用力过猛。它既想讲革命的热血,又想表现青春的友谊,还想玩点悬疑的花活,可最终每一块都没做好。就像那句老话:心太多,反而什么都做不好。

《孤星计划》更像是一场实验。它试图用偶像演员包装革命题材,用多线叙事增加商业化,但最终却没能找到自己的定位。观众既没有被革命的残酷震撼到,也没被青春的情感感动到,最后只剩一个模糊的印象:“这电影拍的啥?”

与其硬撑革命叙事,不如大胆一点,把青春的复杂性拍出来。比如像《艋舺》那样,把同学情的分裂与背叛拍得淋漓尽致,让观众感受到青春的痛楚与挣扎。但现在的《孤星计划》,既不够深刻,也不够有趣,只能在电影市场的寒冬中悄无声息地离场。

革命故事本该是最有力量的题材,但如果没有深度的叙述和真实的情感,它就会变成一场没有灵魂的表演。《孤星计划》或许是失败的,但它也提醒了我们,讲好革命故事,不只是喊口号那么简单。

来源:上官尉制造

相关推荐